
朗读
兰溪市卫计局
关于下发《兰溪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稳步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总结推广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有效做法,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制定了《兰溪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兰溪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4月19日
兰溪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健康兰溪战略,总结推广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有效做法,推动我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健康兰溪战略为主线,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突出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一手抓改革,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手抓改善,通过巩固成果、创新服务、科技支撑、宣传引导,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2018—2020年,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不断落实深化。进一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利用3年时间,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城乡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措施
(一)大力推进预约诊疗。在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预约诊疗科学性,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一是实现分时段精准预约。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安排预约患者就诊时间,预约时间精确到小时,有条件的精确到分钟,坚持“预约优先”的原则,进一步缩短预约患者候诊时间。二是建立预约号源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将电话、窗口、诊间等传统预约渠道与网络、移动客户端、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等新兴预约渠道相融合,在信息平台上统一管理预约号源,合理安排初诊患者、复诊患者就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效率。三是开通医共体绿色预约就诊通道。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绿色预约就诊通道,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四是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医生开具检查检验申请单后,可选择时间段,减少等候时间和往返次数。人民医院、中医院成立预约诊疗中心,可应用智能导医分诊系统,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
(二)不断扩大远程医疗范围。县级公立医院均建立远程会诊场所和设备,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增加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医疗机构及科室数量,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总数、入径率和完成率。充分发挥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具的作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同时将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要求纳入绩效考核管理。通过临床路径合理测算单病种付费的支付标准,保障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医疗质量,有效推动支付方式改革。临床路径管理全面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
(四)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深入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10号),形成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各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各医院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做好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医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做好疾病分级诊疗过程中医疗质量连续化管理,强化重点病种及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和费效比控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预防医院感染发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严格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
(五)探索推广多学科诊疗。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多学科会诊,提高诊疗能力。中医医疗机构要积极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各医院要加强中医临床科室、特色专科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中医诊疗特点优化诊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鼓励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