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幼儿园:
现将《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溪市教育局
2018年8月17日
抄送:各乡镇街道。
兰溪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8年8月17日印发
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金华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提升全市学前教育质量,特制订《兰溪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与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课程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发展为导向,以经验获得为过程的动态结构体系。幼儿园课程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推动幼儿园课程质量的不断提升,关键是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省市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我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状,稳步推进课程园本化、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实施,逐步构建并完善游戏化的园本课程,努力为每位幼儿提供丰富而适宜的学前教育,从而补齐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短板,有效落实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经验,努力打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体系,满足我市幼儿从“有园上”迈向“上好园”的需要。
二、总体目标
强化“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树立儿童本位,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着力推进课程园本化、生活化和游戏化,编制园本化课程方案,完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改进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提高活动实效和教育整体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编制完善园本化课程方案
1.确立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定位。幼儿园课程要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所需的关键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是课程的主体,要充分关注幼儿个体的兴趣需要,支持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整体设计园本化课程方案。园本化课程方案应在课程理念统领下,基于幼儿园现状分析,就课程背景与条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与保障等基本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各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对选用的课程进行园本化研究和改造,整体设计园本化课程方案。
3.完善课程结构设计。园本化课程体系设计可以从不同维度去架构:从结构上主要分为主题课程和领域课程;从年段上分小班、中班、大班课程和混龄课程;从存在形式上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幼儿园应从课程现状出发,清晰架构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结构。
(二)加强课程的园本化建设
4.明确课程内容的基本底线。幼儿园选用经省级及以上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师教学指导用书,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不得开设超越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的课程,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过度教育。
5.分类建设园本化课程。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分四类:第一类是借助区域教研力量的指导,对经省级及以上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普适性课程内容进行删选与重组,制定规范的课程计划,保证生活、运动、游戏和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二类是根据本园幼儿、教师的实际及资源状况,对普适性课程进行园本化改编和优化工作,从《指南》全人发展的角度架构,确保课程内容对本园幼儿的适宜性;第三类是在第二类的基础上,提炼比较明确的课程理念,借助特有资源,融入自己幼儿园创新性的课程实践,创建适宜、有效的园本课程(微、小、部分),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第四类是在原有的实践基础上,有条件、有积累的幼儿园不断提炼自己的办园理念与教育目标,思考课程的整体架构,借助相关的资源,形成真正适宜、有效的整体性的园本课程。各幼儿园要结合自身实际来选择,确保课程内容的适宜性,并逐步推进课程园本化的进程。
6.提升园本课程的品质。进一步强化“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基于幼儿园现行的课程方案,从环境创设、区域设置、活动组织、生活起居和家园共育等各个方面,搭建课程改革实施支架,理解与分解、细化与落实《指南》以及省市幼儿园课改指导意见目标,从园本微课程入手,积极探索,提升课程园本化建设能力。鼓励各幼儿园聘请专家指导课程建设,确保园本课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7.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要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挖掘、筛选、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园内可利用的资源。课程资源开发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体现年龄适宜性;考虑幼儿生活的家庭背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纳入统整;让不同的幼儿有选择不同课程资源的学习机会,具有个体适宜性。幼儿园应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个人对接获得课程资源建设支持。
(三)改进课程的园本化实施
8.科学统筹安排一日作息时间。以合理选择、鼓励自主、自然过渡为导向,优化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作息与各类活动过程。增加教育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根据幼儿园实际,适度减少集体教学的次数与时间,确保一日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
9.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证幼儿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合理规划班级区域活动的空间(以等级幼儿园标准中规定的各等级幼儿园的关于“自由游戏”的时间为参考),在保障基本的教玩具配备的前提下,以低结构、易操作、可变化的材料为主创设儿童自主游戏区域,积极支持幼儿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和学习活动。
10.注重生活活动的多元教育价值。组织好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引导幼儿在生活活动体验中,获得多方面的有益经验。
11.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聚焦领域关键经验,明确幼儿发展目标,基于幼儿原有经验精选教学内容;依据幼儿学习特点和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互动交往等让幼儿获得新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12.科学开展户外活动尤其是体育运动。保障幼儿在园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1小时体育活动;提高户外活动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多种功能;在不宜开展户外活动的特殊天气条件下,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幼儿开展室内体育活动,确保一定的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