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柯桥区 > 正文

关于转发县委办、县府办《绍兴县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1-06-03 柯桥区 收藏
朗读

 

绍兴县教育局文件

 

 

绍县教普[2007]148

 

 

 

关于转发县委办、县府办《绍兴县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指导意见》的

    

 

 

各县属学校、镇(街)教管办、镇中、镇小、成教中心、中心幼儿园、民办学校:

现将绍兴县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指导意见》(县委办[2007]89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学校实际,在去年已经制订各类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修订,认真落实应急管理措施。各学校要统一领导,加强宣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爆炸、防传染病、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绑架、防道梯拥挤踩踏等方面教育;加强对初高中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学生、家庭贫困学生等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对问题学生实行导师制。镇(街)教管办、各学校要以这活动为载体,标本兼治,充分发挥基层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 : 绍兴县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指导意见》(县委办[2007]89号)

 

 

绍兴 县 教 育 局

2007720

 

 

 

 

 

 

 

 

 

 

 

主题词:应急管理  通知

报:县委办、县人大办、县府办、县政协办,孙云耀、马芳妹同志

 

绍兴县推进应急管理

“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委办、市府办《关于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绍市委办发[2007]50),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  以推进应急管理“四进”活动为载体,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立足于基层自我防范,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07年,初步建成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网络,基本完成预案编制工作,全面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工作,逐步实现由应急调动向应急防范转变。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提升,基层危机意识明显提高,应急保障设施相对完备,突发公共事件明显下降。具体而言:   

    l、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2007年,全县19个镇(街道)、开发区基本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40%的社区(行政村)建立应急自救组织;城镇居民对火警、交通肇事、医疗急救电话认知率要达到8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60%以上,懂得安全用电、用燃气、消防知识的比率要达到50%以上:50%以上的镇(街道)、开发区要建立群众热线,集日常服务与应急指挥于一体。到2010年,80%的社区(行政村)明确应急管理组织,并落实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群众热线和突发公共事件志愿者抢险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居民应急知识正确认知率提高10个以上百分点。   

    2、应急管理进企业: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开展企业危险源排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落实动态监控措施。到2010年,基本实现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应急队伍专业化、应急演练定期化、处置突发事件自主化,应急能力全面提高,各类事故发生率严控在指标之内。

    3、应急管理进学校:2007年,全县各类学校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将应急处置常识纳入课堂教育,学生懂得防火、防爆炸、防传染病、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绑架、防道梯拥挤踩踏等方面的知识要达到60%以上;在保证师生的饮食安全和生命安全方面,全面推广学校食堂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五常法”;要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规范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苗头的报告。到2010年,每个学生每学期应急知识授课数要达到3课时以上,应急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以上,各类事故的及时处置率要达到100%。  

    三、具体措施和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工作。

    1、完善社区应急救援体系。由各街道牵头,按照“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原则,在年底前督促各社区制定完成应急预案;加强社区应急与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工作的协调,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健全应急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逐步建立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

2、建立社区应急协防体系。由各街道牵头,会同当地公安  派出所,注重发挥社区治安监控平台作用,加强对社区安全的  在线监控和巡回检查。积极引导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  等单位为社区应急管理提供服务,公布应急举报电话,积极鼓励居民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隐患和事故。

3、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开展应急管理教育,普及应急管理常识。县安监局、消防大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应急宣传的联动作用,在抓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六五’”普法和“应急管理进社区”活动,力口强安全和应急常识宣传,使广大居民和流动人口增强安全自律意识,掌握基本的应急知识和遇险逃生技能。

    ()注重抓实重点环节,推进应急管理进农村工作。

    1、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由县应急办牵头,结合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编印应急管理实用手册和宣传资料,送应急管理知识进农村,送应急管理常识进家庭,提高广大农民的自我防护能力。

    2、加强重点领域应急管理工作。根据职责分工,由县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切实抓好交通、消防、自然灾害等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经费投入,加大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改力度,学校附近等重点路段应当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进一步规范农机和农村运输车辆、船舶管理,做到检验合格运行,司驾人员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牌无证、脱检脱审脱保、无作业证和持假作业证等违法行为,渔船、农耕船不得从事经营性交通运输活动;重抓农村消防管理,积极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全面落实防灭火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增强群众临灾自救互救能力,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3、抓好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工作。由县应急办牵头,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记录、有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能够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事件要及时上报。尤其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诊所、敬老院、教堂、寺庙等危房,要建立定期排查制度,对变压器要设置护栏和警示标志,做到线路规范,用电设备各项性能和指标符合铭牌标示和安全标准,严禁私拉乱扯,杜绝使用老化线路,建筑物内严禁使用裸露电线。

    ()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推进应急管理进企业工作

    1、编制完善重点企业应急预案。由县应急办、安监局牵头,镇(街道)、开发区具体负责,按照“简明管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力口强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预案编制工作,切实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预案演练的指导,排出年度计划,并组织高危行业、生命线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2、加强企业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由县安委办牵头,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整改,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对隐患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时监控,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与此同时,重视企业矛盾纠纷和其它影响社会安全的隐患排查化解工作,防范发生群体性事件。

    4、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的指挥领导,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

    ()围绕和谐校园创建,推进应急管理进学校工作。

    l、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由县教育局牵头,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应急疏散演练、知识竞赛、观看录像、制作宣传板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爆炸、防传染病、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绑架、防道梯拥挤踩踏等方面教育;加强对初高中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学生、家庭贫困学生等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做到防患于未然。

    2、建立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危机防范措施。由县教育局牵头,会同县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学校防火工作、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工作、学校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发生。接送学生车辆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从严查处超载等违法行为;要定期开展应急管理检查,做到制度预案不健全不放过,重大隐患不整改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3、坚持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制度。凡学校发生的重大突发性安全稳定事件,如食物中毒、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紧急灾情、传染病流行病疫情,  以及师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论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只要涉及学校师生,都应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向县应急办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人员。推进应急管理“四进”活动是加强和提升应急基层基础管理的重要载体。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原则,抓紧设置或明确相应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县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管理和服务,并进一步强化联动机制建设;各社区、农村、企业、学校要有专兼职人员,确保应急管理“四进”活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要进一步落实应急管理“四进”工作的各项责任。县应急办作为这次活动的具体牵头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应急管理“四进”活动好的经验和做法;各镇(街道)、开发区、县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具体实施工作,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各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要切实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实实在在做好各项工作。

    3、健全机制,加强督查。进一步建立健全推进应急管理“四进”活动的工作机制,坚持按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惠及群众”的总体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起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要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加强社区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严格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和强化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县应急办要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督查,特别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及时督促有关单位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柯桥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keqiaoqu/20210603/222408.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