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杨汛桥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村(居)、企事业:
为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建设步伐,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坚持“统筹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在稳步推进农村“三有一化”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大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步伐,为我镇经济率先发展和新型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07全镇计划完成农民培训人员3400人,其中被征地农民技能培训1000人,新型农民素质培训600人,农民工培训1800人。在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预备劳动力培训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不少于680人。通过培训,全镇转移被征地农民中的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少于1700人。
三、培训对象和基本要求
(一)对被征地农民和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根据其志愿和特长,进行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
(二)对继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化水平。
(三)对各类企业招用的农民工和已进城务工的农民,根据其所从事的岗位工种要求,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或岗位合格证培训。
(四)对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高、初中毕业生,组织进行预备劳动力教育培训。
(五)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组织开展学历培训。
四、培训的重点内容
根据我镇实际,重点开展二类培训:一是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是:纺织、服装、印染、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转岗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二是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基本权益保护、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引导性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镇重新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由丁焕盈任组长,丁伟林、谭桂娟任副组长,娄金土、陈建刚、徐关荣、陈文龙、陈锋、陈水富为成员,定期研究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经济发展促进服务中心内,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各村(居)要建立相应组织,并根据全镇的具体安排和下达的任务,配合服务中心和成人技校搞好农民分类培训和转移工作,确保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各办(局、中心)必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担负起相应的工作责任。镇经发办负责做好牵头协调工作,会同社会和事业保障办、镇经济发展促进服务中心、镇成人技校等部门确定培训和转移计划,及时汇总通报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情况。
(三)整合资源,改善条件。以现有镇经济发展促进服务中心、镇成人校作为农民培训的主要基地,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学员的原则,开展对被征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化整合成职教资源,配强师资力量,健全镇劳动保障所和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其在农民转岗就业上的服务平台作用。
(四)创新思路,优化培训。坚持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以被征地农民中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以“符合实际、具有实效、可以实用”为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一是要优化培训内容。及时根据用工需要和市场预测,指导培训菜单设置,尤其对“4050”人员要设计出切合实际的培训菜单,因地、因时、因人、因势制宜组织培训,使培训更具适用性、针对性、实效性、超前性和导向性。二是要统一培训教材。抓紧编写一套通俗易懂、大众化的培训教材。三是要强化操作训练。从农民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培训,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四是要加强对口挂钩的定向培训和就近就地的现场培训。
(五)搞好对接,促进转移。以受训农民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标准,加强培训基地与劳动力服务机构和市场的信息交流,搞好培训与就业的对接,促使农民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转岗就业,做到培训一批,转移就业一批。积极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引导用人单位直接招收本地培训农民就业,促使用地企业招收录用一定比例的被征地农民。积极为外出就业的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帮助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完善政策,加强扶持。为保证农民培训工作的有序推进,镇建立农民培训专项资金。被征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教育培训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经费,由培训单位凭培训证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成本价向签印的镇(街道)结算,支付培训经费上限为每人300元。对第一次参加各类培训的农民,一律凭证实行免费培训,其中被征地农民可在一年内持证多次免费参加培训。对招收本地培训农民就业成绩显著的用人单位,以及成效明显、反响较好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年终予以表彰和奖励。
六、几点要求
(一)要统一认识。加强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载体,也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村(居)、企事业单位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要加强宣传。各村(居)要围绕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利用广播、黑板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科技致富、培训创业致富等先进典型,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营造良好氛围。
(三)要精心实施。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部门、村(居)在具体实施中,要坚持面向市场,不断拓展培训视野和模式,完善培训制度,增强培训活力,并切实搞好培训与就业的对接,加大农民转移力度,努力提高培训和转移效果。要制订计划,落实任务,加强督查,严格考核,确保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的有效落实。
杨汛桥镇人民政府
二OO七年三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