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环境保护部《环境信访办法》和《关于改革信访工作制度依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见》(环发〔2015〕11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分类梳理信访问题
环境保护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政府职能,也有司法机关职能,还有一些属于市场调节和个人选择范畴。综合群众反映对象、具体诉求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等因素,经过梳理,我省各级环保部门面对的信访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一)环保业务类:群众举报(投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单位”)违法排污、违反环保行政许可事项等环境管理制度,申请调解环境污染损害纠纷,要求公开政府信息,咨询有关业务,应环保部门公示邀请提供违法线索或提出工作建议等事项。主要特征是举报(投诉)的对象是排污单位、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和环保系统监测、损害评估机构等。实际上是为环境执法、许可等业务工作提供线索等。举报(投诉)对象(或者纠纷另一方)不是《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机构和人员,不适用信访处理程序,而应当适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业务工作程序办理。
(二)复议诉讼类:群众与排污单位发生环境污染损害纠纷,经当地环保部门调查处理或基层政府、人民调解机构调解后,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反悔;与环保部门发生行政纠纷,经调查处理后,当事人仍坚持变更、撤销引发纠纷的原具体行政行为;已经进入诉讼、行政复议程序等事项。主要特征是:对环保部门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不服,或者对行政复议机关、司法机关作出的决定、判决(裁定)不服,要求变更或撤销;或者认为环保部门作出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或者要求排污单位赔偿损失;或者主张国家赔偿等。这类事项只能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法定程序对原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得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的结论,或者对环境污染损害纠纷作出判决。
(三)环境信访类:群众对各级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的事项。主要特征是反映对象为环保部门(含派出机构、直属单位)或其工作人员。一般是对已反映业务事项处理和执行或落实结果不满,请求上级督促责任单位改正、补救,或者对环保部门体制机制、治理规划、办事制度、工作成效,或者工作人员工作方法、作风等方面有意见,建议环保部门改进的事项。这类事项符合《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沿用信访处理程序办理。
(四)非环保部门职能类:群众从“大环保”概念出发,为市容环境卫生、水土保持、野生动植物保护、河湖管理、节水节能节地、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提供违法线索,提出请求或者意见建议,对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新能源和“环保”型产品提出建议等事项。这些事项与保护环境有关,但不属于环保部门职能,依法应当由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核查,确定适用何种程序处理。鉴定、推广环境治理技术或设备等事项不属于政府职能,属于市场调节范畴。
二、分类导入相应法定途径办理
(一)对环保业务类事项,由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环保部门导入行政执法、行政许可、行政调解、信息公开等途径处理。对举报(投诉)排污单位违法排污、违反行政许可事项等环境管理制度的,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理;反映环评单位和监测、损害评估机构未按规范、标准从事评价、监测、评估业务的,由负责所涉案件调查处理、所涉项目行政许可的环保部门处理,优先导入相应法定途径;要求排污单位赔偿环境污染损失的,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导入行政调解途径办理;可以通过公开信息解疑释惑的,由制作或者获取信息的环保部门主动或依申请公开信息。
(二)对复议诉讼类事项,由作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环保部门,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引导其提起民事诉讼。
(三)对环境信访类事项,由有权处理的环保部门按照《信访条例》、《环境信访办法》等规定的程序办理。对申诉求决、检举类事项,由被反映单位上一级环保部门调查核实,或者由其责成被反映单位自行调查核实并报告结果,由调查核实的环保部门答复信访人。对检举环保工作人员违反党纪政纪的事项,按干部管理权限转行政监察部门。对信访人所提批评意见,在调查核实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属于本部门职能、符合政策法规、具备实施条件的建议予以采纳。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gedizhengce/zhejiangsheng/zhejiangshengshengtaih/2021/0524/7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