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扶贫工作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

朗读
法规名称 |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扶贫工作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 |
索引号 | 00248503X/2017-06496 |
发布机构 | 省人力社保厅 |
统一编号 | |
法规文号 | |
主题分类 | |
有效性 | 有效 |
体裁分类 | |
发布日期 | 2017-11-08 |
法规正文 | 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 今年8月,人社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扶贫工作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7〕111号),要求各地统一思想、围绕大局,准确把握社会保险扶贫目标任务,认真理解社会保险扶贫各项政策,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现根据部办公厅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任务 (一)帮助困难群体参保脱贫。通过适当支持政策,支持帮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使其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二)引导其他社会成员参保防贫。引导其他社会成员按规定参保续保,防止其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原因陷入贫困。 二、把握政策要点 (一)养老保险支持政策 我省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所在市、县(市、区)财政按当地最低缴费档次给予全部或部分补贴。“十三五”期间,在认定低保对象和其他低收入农户时,当地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暂不计入家庭收入。研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与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保障机制。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强化“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缴费补贴政策,引导城乡居民主动参保缴费。 (二)医疗保险支持政策 落实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的财政补贴政策,确保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对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当地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给予补贴。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对困难群体通过降低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方式实行倾斜性精准支付政策。 (三)工伤保险支持政策 完善工伤保险申报流程和管理办法,实现用人单位每周7天×24小时全天候无障碍申报参保。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农民工按项目参保工作。大力开展工伤预防,积极通过浮动费率政策降低工伤发生率,从源头减少工伤事故伤害。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对于工伤或职业病人中的困难群体,按规定优先享受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政策。对于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职业病人,可直接认定为工伤,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四)失业保险支持政策 统一城乡失业保险政策。从2018年1月1日起,农民合同制职工与城镇职工同等参保缴费,同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原农民合同制职工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所在单位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按50%折算为单位和个人的共同缴费时间,与之后的实际缴费时间合并计算为其累计缴费时间。 (五)生育保险支持政策 统一参保政策,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合同制工人纳入生育保险。扩大享受范围,将参保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实行与参保女职工同等生育医疗费报销待遇;将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就业妇女符合条件的分娩住院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三、加强工作调度 省人力社保厅各相关处室(单位)对涉及本处室(单位)业务的社会保险扶贫工作进行协调督导和跟踪问效,定期开展工作情况调度。情况调度每季度1次,自2017年第四季度(全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暨现场推进会前调度一次)开始实施,调度情况每季度结束后由厅农村社会保险处汇总。各地人力社保部门要及时掌握本地区社会保险扶贫工作进展和困难群体参保及待遇享受情况,注重挖掘典型线索,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配合做好工作调度和信息上报工作。 请各市人力社保局将社会保险扶贫工作分管领导、牵头处室联系人名单于11月10日前报省人力社保厅。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联系人:省人力社保厅农村社会保险处 刘晓露 电话(传真):0571-87054133 电子邮箱:120148850@qq.com
附件:人社部社会保险扶贫政策解读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7年10月25日
人社部社会保险扶贫政策解读
2017年8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7〕59号,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实施。为做好社会保险扶贫宣传工作,现就社会保险扶贫政策解读如下。 一、准确把握社会保险扶贫的目标任务 社会保险扶贫的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3条: (一)帮助贫困人员参保脱贫。即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以下简称贫困人员),通过适当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参加社会保险,使其获得相应的保险待遇,助力精准脱贫。 (二)引导非贫困人员参保防贫。即对非贫困人员特别是其中的未参保人员或断保人员,结合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摸清底数,加强宣传,引导其按规定参保续保,获得相应保险待遇,防止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陷入贫困。 (三)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无论是帮助贫困人员参保脱贫,还是引导非贫困人员参保而防止致贫返贫,社会保险扶贫的职责定位,就是要服务中央扶贫大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性兜底脱贫措施搞好衔接,发挥综合保障作用。 二、认真理解社会保险扶贫政策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扶贫政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扶贫政策主要从入口代缴、出口提标、贫困人员适度优先3个方面着力: 1. 从入口上由地方人民政府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意见》提出,对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并在提高最低缴费档次时,对其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这一条主要是针对贫困人员缴费能力弱的实际,从参保“入口”减轻其缴费负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这之中包含许多相对贫困人员。政府在其贫困期出钱代缴最低标准保费,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艰难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据测算,截至2016年底,上述三类人员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近5800万人。通过实施代缴,将上述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能有效扶贫和防贫。 2. 从出口上提高保障标准。《意见》提出4条措施来提高保障标准:一是研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与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保障机制。这条政策从国家层面设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目标、结构及实现路径,主要目的是给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相对稳定预期。特别是通过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可以增加贫困人员现金收入,更好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要求各地根据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情况,适时适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三是强化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缴费补贴政策,引导城乡居民主动参保缴费。上述2条政策主要从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角度,通过动态提高最低缴费档次、完善缴费补贴,鼓励城乡居民早缴费、选高档,从而提高养老金整体水平,有效防止因年老陷入贫困。四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政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这条主要从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角度,让参保居民看到,自己的养老钱由国家保管,不仅安全有保障,还能保值增值,从而增强参保居民的信心和制度的吸引力。 3. 从对象上体现优先原则。《意见》提出,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十三五”期间,在认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时,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暂不计入家庭收入。这条主要针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考虑到他们是困难群体,在享受相关待遇时给予适当优惠,按照只叠加、不扣减、不冲销的原则,做好相关制度衔接,保证更多收入来源,增强扶贫力度。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扶贫政策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gedizhengce/zhejiangsheng/zhejiangshengrenlisheb/2021/0524/69670.html 推荐文章热门文章常见问题站点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