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丽水市“标准化+”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丽水市人民政府
|
(此件公开发布)
丽水市“标准化+”行动计划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推动标准化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级的深度融合,以“标准化+”引领和支撑我市“十三五”时期绿色生态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战略指导思想,围绕“打造两山样板、争创两区示范”战略目标,加快“标准化+”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引领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加快完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提升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为加快实现“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一)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具有丽水特色的“标准化+”推进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化主管部门主导、行业主管部门主抓、地方政府主推、企业主体作用,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2.强化供给,补齐短板。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全面融入我市双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赶超”,针对发展短板、民生短板和制度供给短板,加快制定实施高水平标准,推动各领域对标准、补短板,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
3.融合创新,引领转型。推动标准创新全面融入科技创新体系,汇聚市场创新要素,助推我市“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加强标准化与各类业态的互促互融,最大程度发挥“标准化+”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催化效应,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促进我市产业迈向中高端。
4.优化载体,重点突破。突出我市生态优势,积极构建工作载体,广泛运用试点手段,全面打造标杆企业,深化落实“标准化+”各项举措,形成一批可示范、可复制的“标准化+”重要成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市场主体标准活力有效激发,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标准化+”在创业创新、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与“生态+”、“互联网+”共同形成加快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叠加效应。
——标准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持续加强,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成标准的能力不断提升,培育国家级、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3个以上。为主制定体现创新能力、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数量明显增加,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公开声明试点工作得到全面推行。
——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参与高层次标准化活动能力加快提升,标准话语权有效增强。出台《市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新增省级以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个以上,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0项以上,制修订市级地方标准规范20项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比率达6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0%以上。
——标准化供给进一步增强。“丽水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标准化服务业快速发展。标准成为拉长补齐发展短板、民生短板和制度供给短板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对治理体系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地方立法和政策制定更多引用先进、成熟标准,国家级、省级强制性标准得到严格执行,标准供给成为制度供给的重要来源和具体形式。
——“标准化+”效应进一步释放。制定“浙江制造”标准10项以上,实施“浙江制造”标准企业20家以上,“浙江制造”区域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标准化+”对环境保护的硬约束机制基本建立,标准成为倒逼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依据。一批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标准化+”试点成效初步显现,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到2020年,建成具有丽水特色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和机制,培育和打造一批掌握标准话语权的优势产业和企业,标准供给能力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强公共服务、强化制度供给、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标准化+生态工业。
1.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特色机床、汽车零部件、精品不锈钢、生态合成革、时尚鞋服、竹木制品、木制玩具、健康日化以及历史经典等传统优势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具有丽水特色、符合生态特性、竞争优势明显的生态工业标准体系。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支持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社会团体制定团体标准,掌握标准“话语权”。鼓励中小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形成先进的产业标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实施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加强对已公开企业标准的监督管理,激发企业标准创新活力。(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2.制定“浙江制造”先进标准。围绕生态合成革、时尚鞋服等传统生态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浙江制造”标准。建立以“浙江制造”标准引领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有效机制,推动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深入开展“浙江制造”标准对标、达标活动,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标准,鼓励和指导达到“浙江制造”标准要求的企业申请“浙江制造”认证,组织开展“浙江制造”标准宣贯,提升“浙江制造”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经信委)
3.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将丽水智能制造标准纳入浙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加强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实施,大力推动 “机器换人”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我市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质监局)
(二)标准化+科技创新。
4.增强标准创新能力。推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培育形成标准化创新骨干力量。引导并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和社会机构承担全国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积极筹建“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竹制品分技术委员会”, 推动建立“龙泉青瓷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进一步完善我市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重点产业标准体系、标准技术组织、标准化技术专家等信息。吸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管理部门的标准化专家,不断充实完善标准化专家库。探索建立丽水市标准化研究院(所),提升标准化理论、方法、规划、政策研究能力。培育发展“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探索标准化事务所建设,为企业制定标准提供分析研究、关键技术指标试验验证、标准实施等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经信委、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5.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优先支持涉及重大科技专项的标准项目,将重要标准研制列入科技计划支持范围,把标准研究成果纳入科研项目考核指标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依据,探索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标准“领跑者”制度,发挥先进标准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打造“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标准运作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质监局)
(三)标准化+生态农业。
6.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鼓励产业协会、学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研制“丽水山耕”产品标准体系,探索“丽水山耕”与“浙江制造”品牌认证对接新模式。创新实施标准化管理,全面推行涵盖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生产记录、质量检测、包装标记以及质量追溯的“五有一追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加强标准实施的约束和监督;积极推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深入实施生态精品农业标准化发展工程,培育和认定一批生态精品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区(示范园)、示范县,示范乡镇,培育一批标准化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带、产业群。加快生态精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提升生态精品农业创新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市农发公司、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质监局)
7.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大力发展以果树种植、观花采果、休闲娱乐、农家餐饮为主导的生态观光农业。积极构建涵盖规划设计、乡村环境、观光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综合标准体系。探索农产品生态种养殖标准化试点,以优质的生态农产品支撑生态观光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旅委、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质监局)
(四)标准化+生态服务业。
8.提升旅游发展和服务水平。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千亿级第一战略支柱产业的目标,加强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丽水特色的全域生态休闲旅游标准体系,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水平,增强“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项目的标杆引领作用,推进一批旅游特色小镇、精品民宿、乡村游等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标准化融合创新新模式,全面构建“丽水山居”标准体系,创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县,以点带面,促进我市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农办、市质监局)
9.支撑生态休闲养生发展。重点加快养生乡村、养生养老等设施配置、服务质量、绩效评价等标准的研究和制订。推动实施《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与运营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养生气候适宜度评价规范》市级地方标准,深入推进《食养》、《药养》等六养行业标准宣贯与实施监督,支持六养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掌握话语权,占领行业制高点,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探索开展养生乡村、养老服务、特色文化主题酒店等标准化试点示范,切实提高养生(养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市旅委、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农办、市质监局)
(五)标准化+农村改革发展。
10.引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提升。建立入驻平台商务管理规范、物流配送管理规范、售后处理管理规范,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着重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研制,以标准化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抓好“北山狼交易型电子商务”和“景宁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市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以商贸物流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将标准化内容纳入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基地等认定指标。依托青田侨乡特色和人文资源优势,探索开展进口境外商品网络销售标准化试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质监局)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gedizhengce/zhejiangsheng/lishuishi/2021/0603/24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