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政策 > 正文

象山县县委办公室 象山县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象山县工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的通知

2016-08-31 企业政策 收藏
朗读

 

  各镇乡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象山县工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要求认真执行。

 

中共象山县委办公室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31日

 

象山县工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

(2016年—2020年)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县坚持“工业强县”方针不动摇,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工作,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有效提升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县规上工业产值从“十一五”末的376.8亿元增长到“十二五”末的552.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0%,其中2014年规上工业产值进入省第二方阵;2011年至201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从74.9亿元增长到116.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6%。五年来,我县规上工业企业从302家增长到492家、上市工业企业1家增长到3家(2015年新三板挂牌2家);截止2015年全县拥有亿元以上工业企业84家(其中5亿元以上21家,10亿元以上8家,50亿元以上1家)。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各大产业通过改造提升、技术创新、转型增效等方式,产业结构层次发生质的变化。至2015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0.0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91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9.98亿元,分别增长1.1%、1.1%、6.1%,分别占全县规上增加值19%、35%、47.7%;针织服装业占规上产值的21.1%,比重略有下降但优势保持稳定;由汽配、模具、输变电组成的制造业占规上产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24.9%提高到2015年的31.4%。在临港工业的带动下,轻重工业的比例从2011年的0.66:1转变为2015年的0.53:1,工业重型化特征日趋明显。

 

(三)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以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转型升级为目标,逐步形成中高档纺织服装、船舶修造、机械模具、汽车零部件、水产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基地,中国水产食品加工基地、中国针织名城、中国铸造模具之乡、宁波市高档针织面料生产基地、宁波市重点船舶制造基地、宁波市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宁波市机械基础件产业基地等相继花落象山。

 

(四)开放型经济稳步推进。2010-2015全县招商引资工作逆势突破,累计新批外资企业110家,合同利用外资9.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6亿美元,引进县外内资项目520个,利用资金173亿元,浙商回归利用资金86亿元,中石化、勤邦新材料、供销集团等一批大集团好项目落户象山外贸进出口实现稳步增长,年均增幅接近10%,外贸进出口额累计达到113.3亿美元,其中出口102.3亿美元,进口11亿美元。

 

(五)工业投资逐年提升。2010-2015年全县工业投资分别完成30.9、28.6、30.8、42.6、50.4、56.7亿元,年均增长12.9%,对全县工业增长形成重要支撑,其中土建投入131.1亿元,设备投入73.3亿元,有效投入不断增强。

 

(六)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1—2015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分别为4.8、5.1、6.1、6.2、8.1亿元,逐年递增。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3家、企业研究院4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800项,成功研制开发市级新产品1000项目,其中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和火炬计划项目15项。

 

(七)节能降耗稳步推进。2011—2015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0.822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0.4094吨标准煤/万元,“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1%以上。在重点行业组织实施节能、节水项目,年均节能量达到 1万吨以上,节水量100万吨以上。顺利完成茅洋铸造行业、石浦水产品行业等重点区块整治提升工作。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强省、工业强市的决策部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决心,大力实施“四创四强”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强县,围绕“奋战二三五,跻身一梯队”,成为全省创新强县,进入全省工业综合评价前30强的目标,实现从工业大县到工业强县、从工业强县到工业创新县的华丽转身,促进象山经济腾飞。

 

(二)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目标:到2020年底,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200亿元,年均增长13%和1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超12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工业企业达30家,上市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0家(非主板挂牌达20家);争创百亿乡镇3个,百亿产业4个。

 

经济效益目标:到2020年底,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4万元/人年,产品产销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达到50%以上,“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总量达到350亿元以上。

 

产业结构目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底,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产值达到350亿元,占比达到35%以上;传统优势产业规上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形成“一区二片多组团、产业园区精细化”的产业布局,融入长三角海洋经济带,形成八大错位发展、协同共赢的产业集聚区,主要产业集聚区单位亩产值达到600万元。

 

区域创新体系目标:到2020年底,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提高到3.3%;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到20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十三五”期间获得专利授权4000项以上。

 

节能减排目标: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行动,建立节约、科学用能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节能、工程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依法节能,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全县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市核定目标。

 

三、重点扶持产业 

 

确定“十三五”期间着力构建“5+4+4”产业体系,发展提升以针织服装、汽车零部件、模具制造、输变电、水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五大特色传统优势产业,聚焦以新装备、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四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针织服装及时尚休闲、海洋高技术及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及模具制造、新能源及电力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四大产业集群。

 

(一)传统产业提升发展

 

1.针织服装

 

重点任务:以价值链高端化为主线,重点突破产品研发和营销体系建设,实现针织服装业升级,再铸“中国针织名城”辉煌。运作好针织服装“三个中心”,鼓励巨鹰、甬南等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面料研发、产品开发和样式设计,以面料创新推进产品由低端、低档向高端、高档发展,以产品开发拓展市场领域,提高产品实用性能和附加值,以产品款式设计紧跟时尚化、功能化、品牌化趋势,实现从贴牌生产(OEM)向自主设计(ODM)转变,努力追求并成为国内时尚针织业集聚发展的高水平区域。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针织产业规上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针织上市企业1家以上,形成国内知名的时尚休闲针织服装产业基地。

 

2.汽车零部件

 

重点任务:推动汽配部件制造向部件化、模块化方向发展,重点主导发展发动机、变速箱、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气设备等关键零部件产品,引进重点及关键零部件产品技术和企业,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品的自主开发和配套协作水平。运用本地模具企业技术优势和服务汽车配件能力,共同研究开发重点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和技术,实现产品、技术研究开发本地化,以专业化协作配套、社会化分工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汽车零部件产业规上产值达到180亿元,努力把象山建设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3.模具制造

 

重点任务:提升模具生产水平,尤其要重视发展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产品和模具标准件,通过专业化、商业化生产,拓展铸造模具外沿,延伸产品的生产,加快发展橡胶模、模架、模块、标准件及相关衍生产品,积极发展壮大塑料模具和压注,推进主辅分离,使模具生产从附属走向独立。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模具产业规上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模具上市企业1家以上,形成国内知名的铸造模具特色产业基地。  

 

4.输变电

 

发展重点:加快输配电产业发展,带动关联产业链拉升,逐渐完善输电类、变电类、配电类、用电类等门类产品;明确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和方向,率先在电网大数据及电力云平台等领域开展探索,增强机遇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加快培育与智能电网关联度较大的产业基础。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输变电产业规上产值达到100亿元,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超过100家。

 

5.水产品加工

 

发展重点:充分利用象山的水产品资源优势,强化产品的国内外销售网络建设和品牌建设;采用先进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实现水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以现代渔业集群为例,提升海水养殖技术,加强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和远洋渔场开拓,建设国家级现代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增强获取国际渔业资源能力和捕捞综合竞争力。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水产品加工产业规上产值达到50亿元。

 

(二)聚焦培育重点新兴产业

 

1.新装备

 

重点任务:以更优惠的财政政策吸引海内外大型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企业入驻现有的象山县临港工业园,以重装备制造业为主,着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运输装备、高技术船舶造修、工程机械设备、国家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延伸横向和纵向产业链,促进临港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新装备产业规上产值达到150亿元。

 

2.海洋生物(生命健康)

 

重点任务:围绕象山的海洋渔业资源,打造海洋高技术及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生物医药及制品两大优势产业,着重培育发展生命健康医疗设备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两大产业,努力形成“2+2”产业体系。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海洋生物(生命健康)产业规上产值达到50亿元。

 

3.新能源

 

重点任务:以浙江启鑫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能源研发型企业为依托,加大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节能环保型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压力容器、控制棒驱动机构等设备研发生产,及风力发电机组、变频装置、液压控制系统、大型风电机组轴承等风电设备和高性能储能设备;加快研发太阳能组件层压机和测试仪、太阳能电池片分选机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设备,进行实验性风场和检测平台建设。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新能源产业规上产值达到90亿元。

 

4.新材料

 

重点任务:积极发展海洋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及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结合象山针织产品、船舶涂料、汽配产品、输变电产品转型,为传统材料技术的提升服务,加强产业之间的相关性和相联互动,努力推动宁波新材料城象山延伸区的建设。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新材料产业规上产值达到90亿元。

[SITESERVER_PAGE]

 

(三)打造四大产业集群

 

1.针织服装及时尚休闲产业集群

 

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化纤、纺纱、针织、印染、服装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强产品的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牌,实现针织服装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的转变,努力追求并成为国内时尚针织业集聚发展的高水平区域,同时大力推动针织行业企业联盟形成,优化内部分工与协作模式,提升针织业企业间的错位发展和协同竞争力,打造时尚休闲针织服装产业集群。

 

2.新能源及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重点任务:整合已有的如日星铸业、锦浪新能源、启鑫光电等风电、光伏产业企业,以及天安、日升等众多输变电企业,加上涂茨、高塘岛等地已建成的风力发电项目,以及 LED设备、变频设备及太阳能终端产品等,以申报省级新能源装备高新区为契机,在临港工业园进行布局,引进相关大型新能源及电力装备企业,做大行业龙头,拉长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3.海洋高技术及生命健康(海洋生物)产业集群

 

重点任务:加快新乐船厂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市场拓展,推动钰烯阴极、激智科技等的新型材料加速发展;加快水产食品企业产品提升,向方便、美味的时尚休闲食品和保健型、功能型海洋食品方向发展;以超星、希诺亚等为龙头,建立填补国内空白的海洋生物监测检疫中心,争取带动一大批生命健康产业,成为象山产业新亮点。

 

4.汽车零部件及模具制造产业集群

 

重点任务:以华翔集团为龙头,引导汽配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开发和配套协作水平,推动汽配部件制造向部件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实现汽车轻量化、智能化、电子化;以合力模具上市为契机,加强模具设计研发,实现模具设计从依靠反求工程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延伸产业链,向上发展热处理企业,向下进入到汽车配件、船舶配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同时推进主辅分离,使得模具生产从附属走向独立。鼓励两类行业合作经营,强强联合,运用本地模具企业技术优势和服务汽车配件能力,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

 

四、健全八大推进机制

 

(一)工业招商突破机制

 

1.拓展渠道抓招商。整合资源,编制招商规划,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上下联动,内外互动,产业互补,切实增加招商引资、引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方式,营造全员招商工作氛围。创新招商方法,充分发挥各招商平台和产业链优势,依托外企、外商、商会、协会等资源,活用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切实增强招商引资水平。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创业联盟、产业基金、国内外知名企业等嫁接合作,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到2020年底,实际利用外资(工业)3亿美元以上、内资(工业)2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招商占招商总额比例不低于50%。
    

2.重点引进好项目。加强与专业招商机构和团队的联系,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建立强有力的招商网络,进一步提高招商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深入了解外资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分类抓好在建、在谈、意向项目,尤其是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的转化工作,形成“盯人、盯事、盯项目”的全程服务机制,加快项目的生成落地。“十三五”期间,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高新技术企业30家。

 

(二)科技创新引领机制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企业政策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gcedaquan/2018/1025/12782.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