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为加快慈溪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助推产业转型发展,全面对接“上林”品牌人才开发计划,结合《“技能宁波”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上林工匠”培育引进为战略抓手,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坚持提升技能、以用为本、高端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引进 、使用、评价、激励体系,健全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慈溪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慈溪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以“上林工匠”为品牌,着力打造一条集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五位一体的“上林工匠”人才发展链,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梯次发展,到2020年末,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比例基本合理的技能人才发展格局。
——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到2020年末,全市新增技能人才4万,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1.2万;力争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28.5%,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趋向合理。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创建1个宁波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打造1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和4个专业性公共实训基地,争建5个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培育10—1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10家市级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争创国家、省和宁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1家技师学院,引进1家高职院校。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多元评价体系,培育3家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站,评选10名优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评选10家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优秀示范企业。
——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完善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形成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良好环境,优化技能人才结构。组织举办多形式、多层次技能竞赛活动,积极承办宁波市级技能竞赛,力争打造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组织开展“上林名匠”系列评选活动,评选“上林金匠奖”10个、“上林银匠奖”20名、“上林工匠奖”50名;推荐选送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宁波、省、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奖项评选,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上林工匠”平台建设工程
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建设培育“上林工匠”平台载体。以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以职业院校提升整合为依托,以“互联网+”技能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建设“1145”公共实训基地。结合我市新兴产业结构特点,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互补、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类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规模龙头企业及已建基地的资源优势,整合优质资源,统筹规划新一轮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末,创建1个宁波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打造1个以智能制造为中心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和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4个专业性公共实训基地,争建5个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构筑功能互补、特色发展的“辐射性+区域性+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实训体系。每个实训基地每年面向社会的实训规模达到1200人以上(职技院校达到本校在校学生总数)。由规模龙头企业、镇(街道)成校为主筹建的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政府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2、实施职业院校提升工程。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现有5所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以中高职衔接融通为目标,紧紧围绕技能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提升整合,加快慈溪技师学院摘筹,着重培养符合我市经济发展需求的技师和高级技师;通过合作引进,落地1家省市高职院校,利用高职院校优势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和中高职融通试点办学,引领中职学校新发展;建立2-3个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3、构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实施“慈溪培训网”升级工程,接轨“宁波高技能人才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集高技能人才培训、引进 、使用、评价和激励等环节的信息采集、查询、发布、申报、公示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网站,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高技能人才服务的融合;探索实施“互联网+”远程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开设技能培训“网上课堂”,实现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共享,推行线上线下相衔接的职业培训服务。
(二)实施“上林工匠”人才培育工程
推进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落实省政府“百校千企”、“千企千师”等工程行动,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重点,突出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推进企业主体职工技能培训、政府引导就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研修培养、非遗传承技能人才培养和专业性技能人才培养,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培育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上林工匠”队伍,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各类技能人才4万名,其中:培养中、高职学生1.2万名左右;培养优秀青年技术工人 250名;培育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技师、高级技师250名以上。
1、推动企业主体职工技能培训。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培训,重点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力争使每个技能岗位的职工均得到至少1次技能提升培训;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建立培训中心、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自主培训,并对成效显著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适当表彰奖励;支持企业组织开展优秀青年技术工人培训;支持企业以新招用青年劳动者和新转岗人员为重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
2、落实政府引导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就业为导向,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末,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一次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力争使有培训愿望的大学生就业前都有机会接受一次技能提升培训;力争使失业人员得到一次再就业技能培训。
3、实施紧缺高技能人才研修培养。实施重点领域高技能人才研修培养工程,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有计划地开展重点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紧缺工种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工程,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人才)市场信息等因素,定期开班培养企业短缺且急需的技师、高级技师级高端技能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出国(境)研修培训工程,结合产业发展重点和企业需求,每年选派重点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出国(境)培训和研修,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掌握行业尖端技术的“上林工匠”。
4、开展非遗传承技能人才培养。挖掘筛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项目,结合非遗项目技能人才现状和培养需求,探索校企合作、以师带徒等培养模式,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有计划地开展非遗传承技能人才培训,集中培养一批非遗领域有知识、精技艺、会传承、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传承和发扬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和文化。
5、推进专业性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培养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专业性技能人才,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企业、院校结成合作联盟,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探索建立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试点开展“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学徒制教育模式,实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职教名师进企业、技能大师进校园等活动,学校与企业联手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实施“上林工匠”引才集聚工程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企业政策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gcedaquan/2018/1025/1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