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政策 >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印发《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通知

2016-09-14 企业政策 收藏
朗读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绿色制造工程,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


  绿色发展是国际大趋势。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背景下,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发展绿色经济、抢占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等绿色理念、政策和法规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一些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绿色制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倡导绿色消费,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绿色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为牵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不仅对缓解当前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二、总体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绿色监管制度为保障,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一)基本原则


  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协调推进。着力解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和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要求,强化生产制造全过程控制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积极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大数据等先进手段,在各行业、大中小企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坚持企业主体和践行社会责任。绿色发展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一步突出企业绿色制造主体作用,强化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落实节能环保社会责任,加大绿色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绿色制造管理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


  坚持政策引导和强化绿色监管。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加大绿色制造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法规标准约束,严格节能评估审查、节能监察和环境监管执法,为企业推进绿色制造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企业和各级政府的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增强,与2015年相比,传统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部分重化工业资源消耗和排放达到峰值。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57吨标准煤,吨氧化铝综合能耗降到0.38吨标准煤,吨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1300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降到85千克标准煤,电机、锅炉系统运行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2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下降22%、23%。节能环保产业大幅增长,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民经济新支柱。绿色制造能力稳步提高,一大批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制造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创建百家绿色工业园区、千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绿色制造市场化推进机制基本形成。制造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初步缓解。


    三、重点任务


  (一)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


  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以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为切入点,革新传统生产工艺装备,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升级改造。加快提升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水平,实施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和淮河、海河等重点流域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从源头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积极推动有色金属、化工、皮革、铅酸蓄电池、电镀等行业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等非常规污染物削减,加快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的推广应用,完成汞、铅、高毒农药等高风险污染物削减目标。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专栏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

重点区域清洁生产专项。在京津冀“三区十群”重点区域,实施工业锅炉清洁高效燃烧、钢铁烧结烟气循环、水泥低氮燃烧和分级燃烧、玻璃窑炉氧燃烧、陶瓷集中清洁煤制气、石化加热炉低氮燃烧等清洁化技术改造。2020年,削减烟粉尘100万吨/年、二氧化硫50万吨/年、氮氧化物180万吨/

重点流域清洁生产专项。在七大流域,实施造纸非木材纤维原料清洁制浆、皮行业废液循环及高吸收染整、钨冶炼混酸常压高效分解、氮肥废水超低排放、农药染料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绿色合成、印染生物酶前处理和低盐无盐染色、食品药品高效菌种应用和高效提取纯化等清洁化技术改造。2020年,削减废水4亿吨/年、化学需氧量50万吨/年、氨氮5万吨/

重金属污染物削减专项。在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实施集中供铅、连续式极板生产、管式极板挤膏、低温连续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等技术改造;铬盐皮革行业推广铬铁碱溶纯氧氧化低铬循环和无铬鞣制技术;在铜铅锌采选冶炼行业,推广含砷废水生物制剂处理技术电石法聚氯乙烯等行业推广低汞或无汞工艺。到2020减排总铅15/年、总铬15/年、砷10/削减汞使用量280/

淘汰落后专项。综合运用工艺技术、环保、能耗、安全和质量等标准,建立退出机制,淘汰污染重、排放高、有毒有害的落后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等。


  实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加快应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扩大新能源应用比例。重点实施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力争使在用的工业锅炉(窑炉)、电机(水泵、风机、空压机)系统、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运行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标准。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重点推广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等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制冷、供热及循环利用。推进工业用能低碳化,积极使用新能源,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大力建设厂区、园区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到2020年,形成1.5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专栏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

流程工业系统改造专项。建设完善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钢铁行业实施副产煤气高值利用;有色行业实施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高效强化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粗铜连续吹炼等技术改造;铁合金行业实施回转窑-矿热炉”工艺等改造;石化行业实施丙烷脱氢、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装置(PTA等改造;化工行业实施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硝酸综合处理等改造;水泥行业实施高固气比熟料煅烧、无球化粉磨等改造;造纸行业应用高效双盘磨浆机等低能耗制浆改造;食品加工行业实施机械式蒸汽再压缩、全自动连续煮糖等改造;纺织行业实施合成纤维熔纺长丝环吹冷却、高效烘干定型等改造。

高耗能通用设备改造专项。电机系统实施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高压变频调速、冷却塔用混流式水轮机等技术改造;配电变压器系统应用非晶合金变压器、有载调容调压等技术;炉窑系统应用富氧助燃、蓄热式燃烧、循环水系统防垢提效等技术;内燃机系统实施工程机械、农机、船舶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用低效柴油机改造。2020年,锅炉、电机、内燃机系统平均运行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20%

余热余压高效回收专项。自备电厂实施烟气系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超临界混合工质高参数一体化循环发电、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应用等技术改造。推广矿热炉高温烟气净化回收利用、蒸汽余热梯级利用、聚酯化纤酯化工艺余热回收制冷螺杆膨胀动力驱动等技术。2020年,中低品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30%

低碳化改造专项。在工厂、园区建设伏、光热、热泵智能微电网,提高生产过程中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水泥、钢铁、石灰、电石、己二酸、硝酸、化肥、制冷剂等领域,推广示范一批原料替代、工艺流程优化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推广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及制备塑料、干冰等2020年,低碳能源装机达到500万千瓦


  实施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以控制工业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环境为目标,采用水系统平衡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等节水技术,对化工、钢铁、造纸、印染、食品、医药等高耗水行业实施改造。推广应用非常规水资源,支持工业企业采用电吸附、膜处理、海水淡化等技术,利用城市中水、矿井水、高浓盐水、海水等。



专栏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

   化工节水专项。实施干式蒸馏、含硫废水汽提净化回用、凝液回收、尿素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聚合母液处理及回用、真空滤碱机洗水添加剂、酸洗废水净化等技术改造。到2020年节水量约6亿立方米


    钢铁节水专项。实施焦化酚氰废水处理及回用、冷轧废水处理及回用、清污分流分质、高效循环、串级、综合污水处理及回用、管网智能检测漏及更新等技术改造,推广利用城市中水、海水等。到2020年节水量约5亿立方米


    造纸节水专项。实施多段逆流洗涤封闭筛选、置换蒸煮、氧脱木素、纸浆中高浓筛选与漂白、冷凝水分级汽提及回用、纸机白水多圆盘分级与回用、透平机真空系统节水等技术改造。到2020年节水量约4亿立方米


    印染节水专项。实施逆流漂洗、冷轧堆一步法、小浴比汽液染色、数码喷墨印花、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针织物高效平幅连续染色、化纤原液染色等技术改造。到2020年节水量约3亿立方米


    食品药品节水专项。实施中低温蒸煮糊化、高浓糖化醪高温发酵、味精高浓度母液提取、发酵废母液综合利用、制药工艺用水重复利用等技术改造。到2020年节水量约2亿立方米


  实施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加快应用清洁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建设一批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示范工程。到2020年,传统机械制造节能15%以上,节约原辅材料20%以上,减少废弃物排放20%以上。


专栏基础制造工艺绿色改造

   铸锻焊切削制造工艺改造专项。重点推广数字化无模铸造岛、清洁高效铸锻组合及零件轧制精密成形铸造砂再生利用、激光-电弧复合高效清洁焊接、高效节材摩擦焊、少烟尘及无害化绿色焊接材料制备少无切削液绿色加工技术。到2020年,节能30%以上,节材减少废弃物20%以上。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企业政策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gcedaquan/2018/1025/11310.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