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为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425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153号)精神,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以打造国内先进的软件产业园区为抓手,以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等为重点,着力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业能级、培育龙头企业、集聚软件人才、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提高软件与城市融合发展水平,努力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为我市建设“名城名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提供重要支撑。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力争成功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产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软件上市企业(含新三板)超过30家,软件业务年收入超过10亿元、5亿元、1亿元企业数分别达到5家、30家、150家,拥有以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等为代表的知名软件企业1家以上,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以上。工业软件等特色产业(含直接关联产业)占全市软件产业规模比重超过30%,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宁波软件产业园入驻软件企业数占全市比例不低于70%,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不低于80%,其中宁波软件产业园核心区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不低于50%。全市软件企业研发投入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不低于12%,软件从业人员总量突破10万人。
到2022年,形成产业规模更大、集聚效应更强、竞争力更突出、人才结构更合理、辐射带动更明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格局。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400亿元,其中宁波软件产业园收入达到1100亿元,宁波软件产业园核心区收入突破800亿元。全市软件上市企业(含新三板)超过50家,软件业务年收入超过10亿元、5亿元、1亿元企业数分别达到8家、40家、200家,拥有以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等为代表的知名软件企业2家以上。软件从业人员总量突破15万人。到2025年,软件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特色型产业集群。重点开发关键领域软件,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管理控制类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工业APP等应用软件,培育一批工业软件服务企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产业,围绕射频集成电路国家级基地创建,依托北仑和鄞州两个IC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能终端、物联网等行业应用芯片的设计和测试,带动IC高端行业应用。做优做强传统优势软件,围绕数字宁波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金融安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加快行业应用软件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纵深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应用软件运营服务商和平台服务商。积极培育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应用、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等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业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
(二)打造国内先进产业园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宁波软件产业园“一区多园”,强化软件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支撑。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软件产业集聚核心区,鼓励各区县(市)错位发展,聚焦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智能终端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软件产业分园。引进园区专业运营商,为园区提供产业招商、园区运营、企业服务、产业研究、生态建设等专业服务。聚焦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IC设计、行业应用等细分领域,建立完善产业生态链。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高端人才引培,建设专业服务平台,打造良好园区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
(三)构筑协同发展企业梯队。建立完善软件企业发展梯队,培养一批行业骨干上市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以国家软件百强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培育为抓手,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并购、上市等多种手段,努力成长为规模优势突出、技术水平领先、引领行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壮大我市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育一批拥有关键技术和特色商业模式、占据细分领域较高市场份额的“隐形冠军”企业。持续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加快成长。[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
(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水平。支持软件产业园区和企业深化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高端智库的合作,引进建设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高水平打造华为沃土工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鼓励运用云技术、大数据等方式开展创新服务,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引入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加大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提升技术研发能力。鼓励企业采取合作、合营、合资等方式走出去,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尽快实现推广应用。鼓励企业构建开放协同的平台化创新研发生态,加快形成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在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专利。[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质监局,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
(五)深化“互联网+”融合应用。结合“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数字宁波建设,全面深化“互联网+”融合应用。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互联网”,深入开展智能制造三年大改造、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两化深度融合贯标试点、工业物联网应用试点、“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工作。支持相关应用软件、大数据及云服务产业发展,建立相关平台应用软件共享机制。深化“互联网+”在医疗卫生、交通物流、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环境监测、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服务,培育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商贸流通等环节,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支持应用软件及消费互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发改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安监局、市市场监管局)
(六)集聚软件专业人才。聚焦软件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软件设计、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IC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建立多层次引才模式,充分发挥市“3315”和“泛3315”计划、“海外工程师”引进以及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平台的作用,吸引各类人才落户宁波,形成“高端人才+紧缺人才+技能人才”全方位引才模式。加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支持宁波高校和科研院所开设信息技术相关专业,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开展信息技术人才定向委培、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鼓励国内外软件龙头企业在宁波创建或共建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IC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学院等学院及专业学科。鼓励市场化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安居工作力度,优化软件人才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建设人才信息库,健全软件产业领军企业家培育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委、市经信委,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企业政策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gcedaquan/2018/1025/1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