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余姚政策 > 余姚市政府办 > 正文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光电信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家电等五大细分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余姚市光电信息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余姚市机器人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余姚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余姚市智能家电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0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余姚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培育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高端金属合金材料是指在外表、成分、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金属合金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分支。为加快提升我市金属合金材料产业的高端化水平,促进我市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发展,根据《余姚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宁波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精神,特制定余姚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行动思路

立足我市现有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的产品技术、产业规模和工艺水平,以下游高端应用为落脚点,积极建设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研发和检测中心,着力发展高速列车、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高性能铜、铝、特种钢材料及相关复合材料,提升企业先进铸造、成型、焊接工艺技术水平,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磁性材料,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基地。

(二)行动目标

1.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到2020年,全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60亿元,其中高端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高端黑色金属(钢铁)合金材料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其中到2018年,全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高端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工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高端黑色金属合金材料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到2025年,全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250亿元。

2.产业链不断延伸。在“高端金属原料制备——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压延加工”基础上,延伸或贯通高端金属材料应用环节,形成“高端金属原料制备——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压延加工——高端领域应用”的大产业链,着重打造或贯通“高洁净度铜原料制备——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加工——先进装备、计算机集成电路、高档家电、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应用”的子产业链。

3.多功能产业基地基本成型。加快推进宁波新材料(余姚)产业基地、中意宁波生态园建设,通过重点培育发展高端金属合金材料龙头企业,积极建设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研发和检测中心,支持研发、产业化应用一批高端金属合金材料重点新技术,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基地。争取到2020年,形成产值规模超过50亿元的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企业园。

4.两化融合不断深入。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建设,以“互联网+”、“工业4.0”为目标,通过机器换人、工艺装备柔性优化,推行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提高我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到2020年,在我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行业建成1家以上数字化、智慧化工厂。

二、重点发展领域和关键技术

(一)重点发展领域

1.提升铜合金材料高端化水平。以长振铜业、世茂铜业等为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性能、高强、高导、高硬度、高精度、无(低)氧、无铅及高洁净环保、超耐磨、耐腐蚀等新型高端铜合金材料,满足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轨道交通、关键基础零部件、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

2.推进金属溅射靶材规模化发展。以江丰电子为领军企业,重点发展铜、铝、钽、钼等有色金属溅射靶材,打破国外垄断,打入国际市场,保障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太阳能电池、节能玻璃、等离子显示器等领域镀膜应用的需要。

3.扩大新型金属合金材料应用范围。大力扶持培育以宁波创润新材料、宁波铁建电气化器材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型金属合金材料生产企业,发展高纯钛、钛合金材料和增材制造用钛粉体材料;中子慢化剂用等特种铍材;继电器、接触器用银基触点材料;超高纯、超大尺寸有色金属溅射靶材;以及高强度、轻量化、大尺寸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材料等等。

4.加快不锈钢产业向高端转型。以宁波昊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为契机,加快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做大不锈钢产业规模,做强不锈钢产业竞争能力。鼓励加大设备投入,引进先进工艺,推动开发生产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高氮控氮不锈钢、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超级奥氏体耐蚀不锈钢等产品;研发生产车架、油箱用铁素体不锈钢产品等等,推动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转变。

(二)关键共性技术

1.绿色制造关键技术。重点研发、推广高效杂铜冷料熔化技术、强磁净化熔体杂质和转炉熔体保护技术及成套装备,铜合金熔炉高效节能技术、铜合金纯净化、微合金化技术及成套设备,真空熔炼和反向挤压技术及装备,在线固溶处理和无接触退火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城市矿产高效绿色综合利用。

2.有色金属高端应用关键技术。重点推广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短流程型材制备技术,复合板带技术和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技术,汽车轻量化用高性能铝合金车身板制备技术、高性能热浸锡合金板带技术以及高纯、超高纯钛、铜、铝、钽等有色金属靶材原料提纯制备技术,为有色金属合金的高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3.大数据全流程产品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建立高端金属合金产品工艺质量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全流程工艺质量数据集成技术,高速工艺质量参数采集与存储技术,工艺过程综合监控及预警技术,跨工序产品质量分析与诊断技术,机械性能在线检测技术,个性化需求批量定制技术,全流程工艺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和基于大数据的新产品研发技术。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一条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链

以培育新材料特色产业链为核心,依托宁波新材料(余姚)产业基地、中意宁波生态园等产业基地,培育发展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培育产用协同良好、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链,进一步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充分利用已有的产学研、企业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引进与高性能金属合金材料相关、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开展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依托科创中心、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加快科技项目引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到2020年,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专业园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争创国家级高性能金属材料专业园区。

(二)实施一批高端金属合金材料重点项目

1.高端铜合金棒线及异型材。以长振铜业为重点研制开发无铅高洁净环保铜合金系列产品,扩大产品在阀门、家电、航天航空、电子通讯、汽车、五金等行业的应用,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采用国际先进连拉连退连包工艺,生产具有较强抗电压击穿性能的热浸镀锡抗电晕漆包线,满足汽车和电子通信等行业需求。

2.高端铜合金管材。开展铍青铜合金材料研制,开发用于制造各种精密压力表及特种压力有弹簧管的铍青铜小管和毛细管产品。

3.其他高端有色金属材料。以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开发使用真空炉提纯技术以及真空熔炼、铸造技术,开发生产超高纯铜、铝、钽溅射靶材原料;采用粉末冶金等技术生产平板显示用钼溅射靶材,晶粒尺寸控制在100μm以内。以宁波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依托已掌握的高纯钛合金提纯技术和质量稳定控制技术,实现99.999%高品质高纯钛的稳定生产,在航空航天、军工、集成电路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以宁波铁建电气化器材有限公司为重点采用真空离心铸造技术生产铍材,抗拉强度≥550MPa,伸长率≥1.5%,密度≥1.85g/cm3,满足国内清洁能源、核电及国防装备等行业对铍材的需求。

4.高端钢铁合金材料。以昊阳新材料为重点开发生产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高氮控氮不锈钢、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超级奥氏体耐蚀不锈钢等产品,满足我市海洋工程、造船、厨卫、装饰装潢等领域对特种不锈钢的需求。研发生产车架、油箱用铁素体不锈钢产品,满足汽车排气系统、车身内外装饰、油箱、车架等零部件应用需求。同时开展超级双相不锈钢在海洋工程中的运用。

(三)构建一批产业科技服务机构

围绕高端合金材料产业,加快完善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研发检测中心等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水平。积极培育一批发展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以及科技代理等专业化科技中介机构。招引一批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一批行业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规模较大检验检测企业提升资质标准和等级,逐步实现国际互认,构筑“科研、检测、标准、国际互认”四位一体的功能体系。大力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知识产权领域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文献翻译、科学服务、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

(四)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鼓励和支持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行业资源整合,打造国际、国内品牌,通过重组、兼并、与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开展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业务拓展。发挥世茂铜业、长振铜业、盛奎铝材等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环保型低铅、无铅铜材、新型铜钢复合材料、铋黄铜及H59、H62黄铜等产品,积极发展高性能铝材、高性能钢材、铝铜合金材料,推进射频电缆铜带、高强高导高软化点耐磨铜合金材料、耐腐蚀多元复杂铝青铜合金材料,配套发展铸造、成型、焊接等先进技术,着力打造高性能铜、铝材料产业链和特种钢材料产业链。以江丰电子、鑫高益磁材等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快发展铜基IC用溅射靶材、电子专用铜带、多层覆铜板、印制线路板与IC引线、引线框架等产品。

(五)促进多维度两化融合

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在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的应用,使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形成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大维度的全面融合,产生新的制造技术,提高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的智能制造水平;衍生出新的高性能产品,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综合性能;形成全新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业务形态,提高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企业的“互联网+”水准;催生新兴业态,优化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链形态,提高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供给侧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保障生产要素对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的优先有效供给,及时掌握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进度,协调处置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难点问题,确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高效实施。

(二)落实多方位发展政策

出台涵盖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落实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高端领域应用、进口替代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学研联合创新产业化等项目的奖励政策,适当加大奖励力度。支持我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重点示范项目申报国家和省各类项目,对列入国家和省计划项目的,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将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纳入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重点支持范围,给予重点支持。

(三)引进多层次技术人才

引进和培养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研发、生产、管理的领军人才以及技能人才梯队。鼓励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相关领域的院士、国家级千人、各省级千人、行业专家来姚创业,或到创新研发机构兼职任客座研究员。充分利用国际学术会议、人才科技周等交流机会,引进高端金属合金材料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大各级人才引进的优惠、保障政策力度。支持企业加大高端金属合金材料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技术人才的动态、梯级储备。

(四)拓展多模式融资渠道

鼓励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企业通过制度创新、股份制改造,实现在证券市场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的上市或转让,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加大对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企业融资支持,提高授信额度,打通银企合作壁垒,强化资金保障。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等新模式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分散融资风险。

 

余姚市光电信息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执行《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和《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推进光电信息产业专业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现制订《余姚市状大光电信息产业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当前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基础,重点聚焦光学成像、光电显示和光学传感等领域,瞄准全球光学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沿,筛选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核心环节进行布局;重点围绕光学材料器件等产业链前端及智能光学系统终端等产业链后端,立足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做大产业链基础环节,做强产业链核心环节,拓宽产业链延伸环节,形成光电信息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及跨领域联动发展态势。

(二)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光电信息产业全面发展,通过八年的努力,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在技术进步方面,突破一批光学信息基础领域核心技术,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4.0%。在产品升级方面,以智能终端摄像模组、光学精密仪器设备为终端产品换代升级为突破口,在光学非球面、多层镀膜、AF/ZOOM等核心光学技术及光学传感、微纳米尺寸测量、微量元素分析、图像识别、光纤通讯、半导体制程等产业化方面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并形成国际竞争力。2018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40亿元,增速25%以上。到2020年,全行业规模达到510亿元,新建1家光电信息产业主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初步建成智能光电小镇。

二、主要任务

(一)壮大行业主攻领域

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关键零部件,做精做专手机摄像头模组、车载摄像模组、条码识别模块、“360度全景相机、VR影像模块、双目视觉模块、虹膜识别模块”等光电应用产品,2018年,全市光学成像领域实现产值235亿元。加快发展光纤传感器、光通信器件,着力开发高频化、微型化、低功耗、多功能敏感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不断拓展光学电子产品在医疗、军事、科研、消防防灾等领域的应用,重点研发医疗应用领域弥散张量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成像等多种成像新技术,推进光学精密仪器设备向敏感度高、多维度、多模态、清晰度高、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的方向发展。积极构建涵盖集设计、制造、封装、检测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大尺寸高性能电子基板、线宽0.13um以下纳米级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和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半导体照明、工业控制等领域应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

(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以舜宇集团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科研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形式做大做强,不断扩大和提升手机镜头、车载光学系统、手机摄像模组等优势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着力打造“千亿级旗舰型”企业。以鑫高益核磁共振、江丰生物、振东光电为重点,加快智能化光电子软硬件系统产品研发,不断丰富在多领域显微镜、生物过程仪器、通用分析测量仪器、光学影像系统等领域的产品线,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以甬矽电子高端IC封装、润华全芯微电子大尺寸激光处理等高端企业引进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技术引进、合作开发、协作配套、资本运作、工程示范等形式,推动集成电路企业在余姚集聚,并带动技术、人才、研发、资金等资源汇聚。扎实开展高成长企业培育,优化入围企业跟踪管理服务,突出专项支持,完善企业年度综合评价,切实增强和壮大企业内在扩张力,全力打造一批光电信息产业“专精特新”的高成长企业。

(三)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持续加强企业在智能制造、机器换人、技术改进、示范带动等领域的支持和投入,推进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实现转型提升发展。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设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强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以舜宇集团为重点,联合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组建行业性质的研究院,强化行业趋势性发布、新技术研究等,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检测服务等。加快数字设计工具、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成套设备等应用,深化“机器换人”行动,实施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大幅提高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

(四)加快智能光电小镇建设

以舜宇光电产业园建设为核心,推进智能光电产业园区项目实施,力争在2018年底,完成总投资近20亿元的“年产5000万颗车载高级辅助驾驶(ADAS)影像模块生产项目”建设,至2020年底,完成总投资近50亿元的 “年产6.5亿颗智能光电模块生产项目”建设,为舜宇未来在光学产业领域、光电产业领域、光学仪器产业领域提供精益生产、集约管理的良好平台。强化小镇产业引领,围绕光学成像上下游产业链布局,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智能光电模块、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兼具产业集聚、研发创新、应用示范、体验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打造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光学电子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小镇产值突破120亿元,税收10亿元,从业人员达3万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牵头实施,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围绕行动计划制定的各项目标、重点领域以及主要任务,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具体分工,加强沟通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光学信息产业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和专人负责制,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狠抓落实。

(二)注重政策导向

梳理已经出台的相关产业促进和扶持政策,引导现有扶持政策和资金适当向光电信息产业倾斜,有条件地开展“一企一策”措施。在强化政策实施方面,深入开展政策信息化服务,使光电企业更好地了解最新最全的政策信息,帮助企业梳理政策优惠流程;服务企业进行国家省部项目申报,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省市各项产业优惠政策,对市内企业定期进行政策宣贯及专题答疑,并帮助企业与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相关部委,以及省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实现政策红利最大化。

(三)创新投融资方式

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光电产业基础及核心领域投资,重点加大龙头牵引型、板块配套型、产业补链型等产业项目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成立由政府发起、企业和科研机构主体参与、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余姚市光电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向光电产业投入,并以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光电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融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鼓励企业间的互动合作和高新技术的有效利用。

(四)强化人才支撑

持续推动人才政策创新,采取“人才+资本”、“人才+资本+民企”等模式,支持高端人才(团队)创办企业,全方位集聚创业创新人才。优化高层次人才在落户、薪酬、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综合服务保障,开辟创业创新“绿色通道”,全力营造“无障碍”、“无后忧”、“无去意”的人才环境。加快人才成长硬平台和软环境的构建,采用信息化技术,建设光学信息领域的在线人才库、行业信息平台、人才服务众包平台等;加快建设众创空间、创客服务中心等新型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定期组织各类光学电子技术研讨、创业沙龙等活动,促进人才与创业资源有效对接、人才与企业互促共赢。实施“定制化、应需化、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积极推进高等院校与本地重点企业的人才教育合作,采取联合培养、技术研发、定向培训等方式为企业培养一批工程师、高级操作技工等技术人才。

 

余姚市机器人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推进中国制造2025县级试点示范建设,加速推进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工业强市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为龙头,以智能经济(机器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为牵引,加快推进余姚智能机器人小镇建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基金+园区”产业孵化培育模式,着力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孵化培育一批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骨干企业,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基础关键技术,加速推进机器人产品的产业化,探索高层次创新人才驱动型产业培育机制,打造长三角地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机器人产业高地。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机器人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在全市重点工业领域实现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充分发挥市场对机器人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机器人研发、设计及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形成有利于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新机制,优化商业和服务模式,打造公共创新平台。建立完善机器人标准体系及检测认证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高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

三、重点任务

(一)突破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围绕我市工业制造重点领域的用户需求,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重点孵化培育一批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骨干企业,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基础关键技术:

1.关键零部件领域。大力推进精密传动装置、液气密元器件、复杂精密模具、特种电机、特种铸锻件、高强度专用紧固件等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围绕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研制高精密度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

2.机器人本体及集成。装配机器人、弧焊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大力发展医疗健康、康复治疗、旅游休闲、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机器人。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余姚政策 > 余姚市政府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uyaoshizhengfubangongshi/20181214/21668.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