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 > 正文

余杭区2013年体制改革要点完成情况

2021-05-27 余杭区 收藏
朗读

区政府: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区各部门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三大重任,大胆探索,勇于实践,《2013年余杭区体制改革要点》基本得到有效落实,化解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提升了服务水平,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改善了民生福祉。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行政服务体系建设

  1.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对全区27家政府工作部门开展“三定”规定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检查内容覆盖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实、部门职责的配置、“三定”规定的执行等方面,确保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等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

  2.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区534家事业单位已完成分类改革任务,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出台《余杭区机关事业单位新补充工作人员和配备科级领导干部操作办法》,从源头上遏制单位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科级领导;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对全区除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学校、卫生系统医疗机构以外的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划转事业编制30名,核减工作职责减少或弱化的事业单位编制376名,撤销事业单位机构1家。

  3.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区共上报879个审批事项,取消、合并和调整111个(许可21个、非许可90个),保留768个(许可356个、非许可412个);130个区级前置审批条件中,取消116个,保留14个,对取消的区级前置审批条件目录进行了发文公布,确保相关职能部门按规定实施。

  4.落实权力下放和委托授权。做好省、市审批权力下放承接工作,省、市先后两次将206个审批事项下放至我区,已有123个事项开始实施。做好未来科技城等“四大平台”政府投资项目的委托审批推进实施工作,贯彻落实《关于未来科技城等“四大平台”政府投资项目委托管理、审批的实施意见》,7个部门14个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5个部门10个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已下放到未来科技城等四大平台。

  5.推行政府投资和工业供地项目模拟审批。出台《余杭区进一步加快农民多高层公寓项目审批的实施意见》和《余杭区工业供地项目优化审批实施办法》,按照批地、征地和供地时间要求,做到“早介入、早审批、早服务”,力争实现工业供地项目在1个月内、政府投资项目在3个月内开工的目标。通过开展政府项目和工业项目培训,对全区250余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模拟审批的宣传发动和业务辅导,杭州高新橡塑等一大批项目开始模拟审批,其中杭州意筑实业项目,从土地出让合同公证完成到发改、环保出正式批复仅用时12个工作日,实现审批大提速。

  6.实施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大城管”体制,强化属地城市管理责任,22个镇街、平台辖区执法中队全部实行“属地化”管理,制订《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各镇街、平台科学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形成城市管理合力。制定重点道路“每月必考制”,确定全区42条道路作为市政、绿化、保洁、保序每月必考的重点道路。

  7.加强中介机构监管。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中介预选库,完成8个库的公开招标和另8大类中介服务的协议承诺签订。制定了《关于公布2013-2014年度政府投资项目中介预选库的通知》,便于政府投资项目按规定使用中介预选库;制定《关于建立余杭区中介技术服务中心的方案》,通过打造余杭区中介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网上、网下2个中心与行业协会,逐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运行模式,并出台了《关于余杭区投资项目审批相关中介机构信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

  8.化解审查难点问题。制定《关于2014年余杭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能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已对探索“形式审查”制度试点进行了明确,并选定了区发改局等5个试点部门进行先行先试。制定了《关于在投资项目审批中开展“形式审查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形式审查制”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明确部署。

  9.交互利用信息资源。加快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并进行了全面的数据整合与页面的优化,将权力阳光平台数据与门户网站部门办事数据进行整合,联合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部分部门办事事项的网上预受理功能。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完成了公文系统与行政审批系统的数据交换开发改造并建立批文库,实现行政审批系统的“统建公用,统一管理”。

  10.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强政策体制保障,进一步加大塘栖省级小城市试点和瓶窑、径山省级中心镇的建设投入规模,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政策体制保障,促进社会民生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发展品质效益进一步提升。塘栖小城市再获全省考核第一名,争取项目建设和奖励资金共计4300万元;塘栖获市级中心镇考核一等奖,瓶窑、径山两镇获三等奖,争取市级奖励资金140万元。

  二、强化创新服务政策举措,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1.探索企业评价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两改”(园区提升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和“两换”(腾笼换鸟和机器换人),绘制了工业强区建设路线图。以“工业强区”建设路线图为导向,以土地亩均效益为核心,出台《余杭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办法》(余经信〔201363号)文件。

  2.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制定《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布局规划》,建立园区准入和淘汰的动态调整机制。完成首批1325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点,总投资41.77亿元,确定30个精品园区;开展园区建设项目申报,下达22个第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千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7个,加快实施3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径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精品园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3.完善科技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区委〔201355号),制定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共创建科创园23个,创建面积102.8万平方米,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30家。

  4.创新技术交流载体。建立健全网上技术市场的服务体系,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借助网上技术市场强大的科技资源,解决我区企业科技创新中的技术瓶颈。全年输出技术88项,金额1.21亿元,吸纳技术340项,金额1.67亿元,网上技术市场合同登记金额6652万元。

  5.强化金融服务科技。46家企业获得风险池贷款1.55亿元,由区国资全额出资1亿元,成立了首家政策性担保公司—杭州余杭科技担保公司,按1:8的担保放大倍数,由浦发银行余杭支行等商业银行安排信贷资金8亿元,专门针对“523计划”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业务。充分利用风投、创投、银行、担保公司等不同融资平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层次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融资需求。

  三、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创新,强化统筹调节服务功能

  1.创建省金融示范区。大力推进金融招商,着力打造科技金融高地和股权投资基地。全区共注册股权/创业投资(管理)机构65家,注册资本60亿元,管理资本逾90亿元;组建首家村镇银行(德商村镇银行),引进首家期货公司分支机构(永安期货),未来科技城引进银行分支机构4家(科技支行3家),金融中介服务机构4家。资智融合逐步深化,48个海归项目获股权投资,54个获得民企投资,融资总规模达19.6亿元;未来科技城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亿元、设立金融风险池基金5000万元,有力助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23”计划。

  2.加大上市推进力度。梯度推进,重点突破,精心打造上市军团,全区共有上市企业8家(3家境外),有上市意愿的企业40余家,列入上市培育对象的企业37家,今年新增市级上市培育企业10家、区级5家。炬华科技在深交所首发上市,华光焊接、高新橡塑、微光电子3家企业IPO材料已被中国证监会受理。举办省股权交易中心“创新板”、全国“新三板”培训会,激励企业直接融资积极性,共有28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其中成长板3家,创新板25家。

  3.指导银行改革发展。大力培育金融主体,日通、汇京2家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完成,宝鼎小贷已经省金融办审核;完成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余杭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与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扎实推进民间融资管理试点工作,破解民间资金投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两难”问题。

  4.探索新型金融产品。拟定出台《余杭区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与农房登记、法院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农房抵押贷款业务。

  5.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平台。对构建“余杭区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网络平台”进行调研,多次征求银行机构意见,形成了可行性分析及初步设计方案和需求说明书,并以《关于构建“余杭区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网络平台”的请示》上报区政府。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uhangqu/20210527/89794.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