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区级有关单位,各镇(街道):
现将《鄞州区文体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宁波市鄞州区发展和改革局 宁波市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6月10日
关于印发《鄞州区文体发展“十四五”规划》
的通知
区级有关单位,各镇(街道):
现将《鄞州区文体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宁波市鄞州区发展和改革局宁波市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6月10日
鄞州区文体发展“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依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等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期间鄞州区文化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规划重点涵盖公共文体事业及文体产业(不含旅游及宣传思想工作),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规划范围为鄞州区行政管辖区域(不含高新区),是“十四五”时期推进鄞州区文化体育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背景
体育设施布局日益优化。“十三五”期间,形成“城区有中心、镇(街道)有场馆、村(社区)有设施”三级健身设施网络,累计完成526公里健身步道建设。新投入使用2个镇级综合场馆,完成47个小康体育村升级,新建1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6个笼式足球场、25个百姓健身房、4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8个村社级体育休闲公园及一批游泳池、门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截至2020年底,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5平方米。
阅读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面构建以区图书馆(区少儿图书馆)为中心,以镇(街道)、村(社区)分馆为基础,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等“一卡通”图书馆和图书流动站点、汽车图书馆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一体化镇(街道)村(社区)图书分馆205家,机关企事业、部队、学校图书分馆316家,汽车图书馆服务点15家,图书流动站点29家,“堇书房”文化空间3家。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均衡发展。鄞州区于2018年成为首批通过浙江省“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验收的区县(市)之一。 “十三五”期间,建成2个区级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和21个镇级体质监测站,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为94.2%。全区共有1个体育总会、23个单项体育协会、14个镇(街道)体育总会,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463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5人以上。
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十三五”期间,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国际男子网球挑战赛、中国网球巡回赛、中国国际象棋电视快棋赛、斯巴达勇士赛、“三英杯”全国乒乓球邀请赛等50余项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鄞州区第十五届运动会,设立13个赛区、32个大项,参赛人数超6000人,首次开展“最具影响力体育项目”评选。
竞技体育品牌实力增强。“十三五”期间,累计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241人,其中国家队、国少队11人,在宁波各区县(市)位列第一。鄞州籍运动员在里约奥约会、全运会、青运会、冬运会等国家级及以上大赛中斩获18枚金牌、10枚银牌、6枚铜牌,首次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冰雪项目上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在浙江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鄞州以41.38枚金牌数和1167.15总分列全市各区县(市)第一;在宁波市第十八届运动会中,鄞州包揽金牌、奖牌、团体总分等六个第一。
非遗保护工程成果丰硕。区非遗馆获评浙江省旅游文化示范基地,横溪镇荣获浙江省非遗特色小镇称号。金银彩绣、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传统佛雕、脱胎漆器等非遗作品先后在国内各级比赛中获奖。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国家级名录项目4个、省级20个、市级51个、区级111个,共有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6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7人、市级56人,拥有非遗(教学)传承基地129个、非遗体验基地14个。
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0年,鄞州区共有规(限)上文创企业671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拥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家、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家、浙江省成长型文化企业16家。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持续深化,文化领域共有国家制造业单打冠军企业2家、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家、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市级培育单项冠军企业3家。
重点领域实力不断增强。优势文化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制造业共有规上企业159家,占企业总量的23.7%,增加值达27.51亿元,占文创产业增加值35.8%,涌现出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大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等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潜力产业强势发展,文化演艺、影视制作业、广告传媒业等行业发展迅速,累计培育、引进影视及相关企业100余家,宁波广告产业园区获评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入驻文创企业1080家,成为宁波广告文创产业发展新高地。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数字传媒、数字内容、数字影视和数字出版等行业加快布局,东外滩软件产业园、软件和信息化产业大厦等数字文化核心产业载体加快建设。
体育创建成果斐然。鄞州网球中心等2个项目获评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宁波惠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获评浙江省首批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鄞州国际男子网球挑战赛、真武魂 WBK世界极限格斗联赛入选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
文体人才基础不断夯实。建立全区文旅体人才库,积极引进培育文体领域高端人才,陈盖洪、陈明伟荣获2019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钱红教练获评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黄成、陈莉入选宁波市“泛3315计划”,陈徐团队、陈莉娜团队入选“泛创业鄞州·精英引领计划”项目。基层文艺团队渐成规模,拥有相对稳定并经常开展活动的各类文体团队约20支,每个村(社区)平均拥有3支经常性群众文体团队。
坚持共建共享,融合发展。以人为本,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体系,切实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均衡现象,让群众率先共享发展成果。做优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坚持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合理开发鄞州特色资源,积极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体品牌。紧抓区域优势产业,着力打造高质量、特色化和品牌化的文体产业,强化产业集聚与资源整合,加快形成特色化产业发展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开放交流。坚持改革创新动力引领,创新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加快推进文体事业、产业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培育文体新业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走出去与走进去并举,兼收并蓄各地优秀文明成果,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对外交流格局。
展望到2035年,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文体发展先行区,支撑鄞州在宁波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中当标兵、攀新高。
——公共服务力不断提升:文化和体育设施网络持续优化,便捷可达、普惠均衡、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得以建立。到2025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8%以上,人均体育场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建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活动网络。
——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年均增速高于全区同期GDP年均增速,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5]占GDP比重超过10%。集群效益更趋明显,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数达15家,企业主体竞争加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体育产业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
——品牌影响力逐步加大:文体品牌传播开放能力显著提升,文体品牌辐射持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文化创作力进一步提升,全区文化精品创作成效明显,非遗保护开发高要求推进,体育品牌活动赛事持续开展。
——文化保障力持续强化:文体领域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社会资本参与文体建设渠道更加畅通,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规范活跃,人才资源的实力和活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引进或培育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体育领军人才,文体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更加完备。
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均等化,引导大型文化设施向人口密集地区及文化设施薄弱地区布局,完善鄞州区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完善面向基层群众的小型文化设施布局,持续推进镇(街道)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提升,集聚小型图书馆、多功能厅以及青少年、老年、残疾人、妇女儿童活动等多种功能,与镇(街道)级体育活动中心合建,提高使用效益和人气。至“十四五”末期,形成至少40处镇(街道)级文化活动中心。
统筹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结合疏解整治、腾退空间再利用,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多种方式,加快文化融入全域设施网络,打造多样化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具有鄞州文化特色的绿地广场、街道空间、街区、景区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网络体系。拓展提升文化礼堂内涵功能和利用效能,打造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本土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的主题性试点文化礼堂,促进文化礼堂活动数字化、在线化,统筹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各种资源往礼堂输送、志愿服务进礼堂开展、文明实践在礼堂扎根。
优化公共文体设施管理服务。健全公共文体设施管理与服务标准,优化各级各类公共文体机构服务项目和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探索在大型社区引入创意元素、文化力量,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传承展示、知识服务、创意辅导等综合功能提升。探索将城市书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馆等打造成集信息服务、公益场所、主题沙龙、活动交流、社会化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创新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数字艺术展示、软件信息、数字传媒等新业态。支持动漫游戏和网络文学。推动国家动漫基地升级,发展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动漫传播运营,推动应用游戏、功能性游戏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建设电竞直播基地,丰富网络文化产业内容和形式,大力发展网络IP内容生产。加快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紧抓宁波特色型软件名城打造契机,充分依托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等载体,催生一批面向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数字教育、动漫游戏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支持高格软件、文谷软件等骨干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数字艺术展示。重点依托宁波图书馆、城市展览馆、宁波市博物馆、会展中心、宁波文化广场等区内资源,推动数字艺术展示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相结合,创新“互联网+展陈”和云演艺等新模式。创新打造数字新媒体基地。以数字新媒体内容制作为定位,依托乐歌、甬润科技等龙头企业,鼓励推出“短视频+电商”等新媒体电商业态。依托东钱湖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推动短视频、网络红人等业态发展。
特色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加快工业设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和丰创意广场建设e创意产业园,健全工业创新设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聚焦工业设计和文具、服装等优势领域,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定期组织工业设计企业与宁波制造企业的市场对接,做大做强“工业设计+”产业。加快传统广告传媒业升级。打造宁波广告门户,做大做强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媒体发布、影视制作、新媒体、互联网广告等,努力引进一批新的知名广告传媒企业,进一步发挥广告产业的集聚与带动效应。
融合发展文旅新业态。深化“中国海丝文化之乡”和唐诗之路特色文旅品牌建设,推进文商旅体验互动,依托鄞州海丝文化、湖畔文化、古道文化等资源,整理全区诗路文博古迹、美丽非遗、名城古镇(村)、山水及海洋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农耕及工业遗址等六大类特色资源,谋划至少3个省级诗路明珠,新建一批以文化体验、休闲旅居为主要功能的诗路文化驿站。推进鄞州特色文旅融合产品打造,依托鄞州文博资源、城市演艺、IP品牌等,增加互动模式的文博体验、非遗文化、主题公园、城市演艺、影视拍摄网红地打卡等体验游产品,大力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民宿经济、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联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和影视娱乐产业,开发鄞州特色文旅商品。
的通知
区级有关单位,各镇(街道):
现将《鄞州区文体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宁波市鄞州区发展和改革局宁波市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6月10日
鄞州区文体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和事业协调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在新时期推动文化和体育发展,将文化体育产业和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兴文化”“强体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抓手。
本规划依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等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期间鄞州区文化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规划重点涵盖公共文体事业及文体产业(不含旅游及宣传思想工作),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规划范围为鄞州区行政管辖区域(不含高新区),是“十四五”时期推进鄞州区文化体育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1.文体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文化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鄞州区依托“新鄞州工程”“公共文化明珠镇创建”“星光工程”等载体,构建覆盖区、镇、村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截至2020年,鄞州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68.29万平方米,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均达一级标准,21个镇(街道)均达省定一级以上综合文化站标准,建成10个“五个一”镇(街道)级文体中心[1],农村文化礼堂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文化设施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宁波书城、保利剧院等特色消费业态提升发展,宁波文化广场、宁波博物馆、万达影城等重点文化消费场所做大做强。体育设施布局日益优化。“十三五”期间,形成“城区有中心、镇(街道)有场馆、村(社区)有设施”三级健身设施网络,累计完成526公里健身步道建设。新投入使用2个镇级综合场馆,完成47个小康体育村升级,新建1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6个笼式足球场、25个百姓健身房、4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8个村社级体育休闲公园及一批游泳池、门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截至2020年底,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5平方米。
阅读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面构建以区图书馆(区少儿图书馆)为中心,以镇(街道)、村(社区)分馆为基础,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等“一卡通”图书馆和图书流动站点、汽车图书馆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一体化镇(街道)村(社区)图书分馆205家,机关企事业、部队、学校图书分馆316家,汽车图书馆服务点15家,图书流动站点29家,“堇书房”文化空间3家。
2.公共文体服务提质增效
文化惠民服务持续深入。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蝉联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评估“十连冠”。搭建公共文化数字总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全结合。深入实施“十大天天系列”“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工程,搭建“艺培”“艺展”平台,“十三五”累计开展各类“周日文化”活动3000余场次、综艺巡演186场,受惠群众超200万人次。搭建“你选我买”图书荐购、“扫码悦读”数字阅读和“网约书”配送平台,开展“春伢计划”阅读推广活动,图书借阅量达296.7万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均衡发展。鄞州区于2018年成为首批通过浙江省“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验收的区县(市)之一。 “十三五”期间,建成2个区级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和21个镇级体质监测站,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为94.2%。全区共有1个体育总会、23个单项体育协会、14个镇(街道)体育总会,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463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5人以上。
3.多元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文化活动有效开展。“一馆一品”特色活动扎实开展,“十三五”期间,累计举办文化馆“星光系列”、图书馆“明州大讲堂”、新华书店“悦读系列”等特色活动300余场次。大型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先后举办王应麟读书节、科普电影节、“鄞州区海丝文旅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俞峰教授“立德树人美育启智”高雅音乐普及暑期大师公开课三度开讲。特色文旅活动蓬勃开展,持续举办“美丽鄞州”欢乐游系列活动,推出鄞州“季”节节庆新品牌,开展“诗画浙江·鄞州十碗”“鲜活鄞州·镇镇十碗”美食评选活动;开展鄞州区文化旅游体育惠民消费季活动,推出17项文旅体惠民消费项目及近20项惠民公共活动。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十三五”期间,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国际男子网球挑战赛、中国网球巡回赛、中国国际象棋电视快棋赛、斯巴达勇士赛、“三英杯”全国乒乓球邀请赛等50余项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鄞州区第十五届运动会,设立13个赛区、32个大项,参赛人数超6000人,首次开展“最具影响力体育项目”评选。
4.文体品牌打造卓有成效
文化品牌建设有效深化。成功创建国内首个中国海丝文化之乡,举办“鄞州区海丝文旅节”,打造全民共享的鄞州海丝文化盛宴。“博物馆文化之乡”金名片成果显著,插花艺术馆、甬式家具博物馆、千峰越窑青瓷博物馆等相继开馆,累计建有30座展览(博物馆)。成功创建成为中国梁祝文化之乡,引进《真爱·梁祝》等演出活动。竞技体育品牌实力增强。“十三五”期间,累计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241人,其中国家队、国少队11人,在宁波各区县(市)位列第一。鄞州籍运动员在里约奥约会、全运会、青运会、冬运会等国家级及以上大赛中斩获18枚金牌、10枚银牌、6枚铜牌,首次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冰雪项目上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在浙江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鄞州以41.38枚金牌数和1167.15总分列全市各区县(市)第一;在宁波市第十八届运动会中,鄞州包揽金牌、奖牌、团体总分等六个第一。
非遗保护工程成果丰硕。区非遗馆获评浙江省旅游文化示范基地,横溪镇荣获浙江省非遗特色小镇称号。金银彩绣、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传统佛雕、脱胎漆器等非遗作品先后在国内各级比赛中获奖。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国家级名录项目4个、省级20个、市级51个、区级111个,共有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6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7人、市级56人,拥有非遗(教学)传承基地129个、非遗体验基地14个。
5.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显现
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20年鄞州区实现规上文创产业[2]增加值87.22亿元,位列全市第四,增速达13.3%;文特产业[3]增加值56.27亿元,位列全市第三,增速达18.3%。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共有市级(含培育)文化产业园区12个,其中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3家、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2家。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0年,鄞州区共有规(限)上文创企业671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拥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家、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家、浙江省成长型文化企业16家。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持续深化,文化领域共有国家制造业单打冠军企业2家、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家、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市级培育单项冠军企业3家。
重点领域实力不断增强。优势文化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制造业共有规上企业159家,占企业总量的23.7%,增加值达27.51亿元,占文创产业增加值35.8%,涌现出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大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等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潜力产业强势发展,文化演艺、影视制作业、广告传媒业等行业发展迅速,累计培育、引进影视及相关企业100余家,宁波广告产业园区获评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入驻文创企业1080家,成为宁波广告文创产业发展新高地。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数字传媒、数字内容、数字影视和数字出版等行业加快布局,东外滩软件产业园、软件和信息化产业大厦等数字文化核心产业载体加快建设。
6.体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产业基础持续夯实。2019年,鄞州区体育产业总产出达61.8亿元,增加值21.8亿元,占鄞州区GDP比重1%,位居宁波各区县(市)第3位。体育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健身休闲业占比持续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扩大[4]。截至2020年底,鄞州区体育产业单位数量达到1484家,位列全市第一,包含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健身休闲、体旅融合、场馆服务、用品制造、传媒科技等多门类的体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共26个项目入选市级、省级体育产业扶持项目。体育创建成果斐然。鄞州网球中心等2个项目获评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宁波惠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获评浙江省首批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鄞州国际男子网球挑战赛、真武魂 WBK世界极限格斗联赛入选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
7.文体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政策支撑体系持续完善。持续强化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对企业规模提升、实体书店扶持、优质项目培育等领域的扶持与引导力度。针对新冠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的冲击,出台《鄞州区关于应对疫情支持文旅体企业共渡难关的相关惠企政策汇编》和《鄞州区支持文旅体企业达产提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设立鄞州区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定《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消费的实施意见》,不断推进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文体人才基础不断夯实。建立全区文旅体人才库,积极引进培育文体领域高端人才,陈盖洪、陈明伟荣获2019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钱红教练获评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黄成、陈莉入选宁波市“泛3315计划”,陈徐团队、陈莉娜团队入选“泛创业鄞州·精英引领计划”项目。基层文艺团队渐成规模,拥有相对稳定并经常开展活动的各类文体团队约20支,每个村(社区)平均拥有3支经常性群众文体团队。
(二)面临问题
1.设施布局欠均衡依然存在,设施精准服务待加强
文体设施建设规模、数量有待提升,镇(街道)级基础性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均公共文化设施用地低于国家标准且与鄞州全域文化资源结合度不足,各级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文体设施服务内容较为单一,设施管理机制和数字化建设需进一步优化。2.高知名度文体品牌较缺乏,品牌活动影响力不足
鄞州区尚未形成统一、公认的文体服务品牌,具有地区特色的文体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仍待提高,宣传推广专业队伍和渠道较为缺乏。全域文化资源开发质量和效益不高,文化精品创作和品牌活动打造后劲略显不足。体育赛事仍处于初办阶段,赛事可持续化举办、差异化经营、特色产品和服务打造能力均有待提升。3.文体服务供给有待扩充,产品供需结构有待完善
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尚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政府购买公共文体服务的政策不够完善,文体产品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并存,与旅游消费项目融合度较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体消费。4.文化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体育产业规模有待提升
鄞州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制造业占比较大,新兴文化产业总量偏小,核心文化内容领域对地区GDP的直接贡献偏小,存在创意元素缺乏、产业链延伸不够、行业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省体育产业发展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体育用品制造规模不够大,产品附加值不够高,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数量较少。5.发展要素制约日益明显,政策环境仍待优化
文体人才队伍老化断层现象明显,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引培机制落后于文体发展需要。文体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现有政策精准度不高、匹配度不够、有效性不强。土地指标日趋紧张,大项目、品牌项目、强引流项目落地少,部分项目投资和产出转化周期过长。二、发展环境
(一)新时期新政策为文体发展带来新机遇
“十三五”以来,国家在推动文化和体育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文件相继出台,不断鼓励文化内容、业态、合作、制度等方面创新,推动全民参与体育健身、体育文化创新、体育内容多元化,为新时期文体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增强区域文化认同、联手提升区域文化实力是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协作的重要举措,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内在的精神文化支撑。近年来,宁波相继出台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方案和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将文体用品打造成千亿产业,对文体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导向及战略选择,营造了有利于文化和体育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为新时期鄞州区文体发展带来新机遇。(二)消费需求多样化提升对文体发展提出新要求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高品质文体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对文体服务的均衡性和文体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期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居民文体消费需求将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特征,因此,鄞州迫切需要深化文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新文体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造生产出符合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文体产品和服务。(三)“文化+”“体育+”融合为文体发展提供新路径
“十四五”时期,伴随新技术的迭代升级和融合利用,文体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商业创新及消费模式将产生显著变化,“文化+”“体育+”将成为推动文化体育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手段。在数字经济和文旅体融合不断推动下,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体新业态将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文体+数字”“文体+科技”“文体+旅游”等新业态融合成为文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四五”期间,加快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数字科技与文化和体育的创新融合,进一步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模式将成为鄞州区促进文体繁荣发展的新路径。(四)疫情常态化防控为文体发展带来新议题
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由于疫情管控、停工停产,许多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其中文化体育及其相关行业首当其冲。在此期间,全国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娱演艺、电影院线、体育竞赛与表演等行业影响巨大、受损严重,而互联网文体、电子商务、赛事直播、电竞直播、信息软件服务等数字文化和体育类行业则逆势上扬。因此,探寻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鄞州文体发展之路,迫切需要加紧布局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竞争能力较强的数字文体产业,加大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文化旅游、文娱影视、文化制造等产业。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大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速数字转型为动能,以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富裕生活为根本目的,落实“赋能新生·强基攀高”战略,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和产业,加快构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特色文体品牌体系、现代文体产业体系和现代文体传播交流体系,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扩大城市文体品牌影响,将鄞州建设成为文化休闲之都和运动友好城市,为鄞州高标准打造宁波“名城名都”核心区、“两高四好”示范区,高起点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文体支撑。(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政府在价值观培育、服务配置、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功能,加大文体建设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体事业和产业的活力,实现供给多元化、社会化。坚持共建共享,融合发展。以人为本,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体系,切实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均衡现象,让群众率先共享发展成果。做优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坚持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合理开发鄞州特色资源,积极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体品牌。紧抓区域优势产业,着力打造高质量、特色化和品牌化的文体产业,强化产业集聚与资源整合,加快形成特色化产业发展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开放交流。坚持改革创新动力引领,创新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加快推进文体事业、产业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培育文体新业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走出去与走进去并举,兼收并蓄各地优秀文明成果,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对外交流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文化领域形成覆盖全面、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体系,更高水平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发展指数(CDI)居全市首位,实现全省文化、文博第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多元活力、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文化之城,打造“博览之城”“书香之城”“文化体验之城”。体育领域拥有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以及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体育服务体系,在成功创建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获评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省级体育现代化强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之区,成功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展望到2035年,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文体发展先行区,支撑鄞州在宁波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中当标兵、攀新高。
——公共服务力不断提升:文化和体育设施网络持续优化,便捷可达、普惠均衡、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得以建立。到2025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8%以上,人均体育场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建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活动网络。
——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年均增速高于全区同期GDP年均增速,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5]占GDP比重超过10%。集群效益更趋明显,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数达15家,企业主体竞争加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体育产业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
——品牌影响力逐步加大:文体品牌传播开放能力显著提升,文体品牌辐射持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文化创作力进一步提升,全区文化精品创作成效明显,非遗保护开发高要求推进,体育品牌活动赛事持续开展。
——文化保障力持续强化:文体领域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社会资本参与文体建设渠道更加畅通,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规范活跃,人才资源的实力和活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引进或培育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体育领军人才,文体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更加完备。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扩面提质,构建文体设施新布局
构建“区(市)级—镇(街道)级—基层社区(村)级”公共文体育设施三级配置体系,合理优化各级各类文体设施布局,全面提升公共文体设施均等化服务能力,满足公共文体设施多样化发展需求。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建设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围绕城乡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三带、一区、一核、两心、网络化”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新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区文艺中心、区非遗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围绕“名人文化”品牌,着力建设好周尧昆虫博物馆、吴永良艺术馆、宁波小提琴音乐馆等,打造鄞州“名人文化”地标。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均等化,引导大型文化设施向人口密集地区及文化设施薄弱地区布局,完善鄞州区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完善面向基层群众的小型文化设施布局,持续推进镇(街道)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提升,集聚小型图书馆、多功能厅以及青少年、老年、残疾人、妇女儿童活动等多种功能,与镇(街道)级体育活动中心合建,提高使用效益和人气。至“十四五”末期,形成至少40处镇(街道)级文化活动中心。
统筹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结合疏解整治、腾退空间再利用,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多种方式,加快文化融入全域设施网络,打造多样化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具有鄞州文化特色的绿地广场、街道空间、街区、景区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网络体系。拓展提升文化礼堂内涵功能和利用效能,打造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本土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的主题性试点文化礼堂,促进文化礼堂活动数字化、在线化,统筹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各种资源往礼堂输送、志愿服务进礼堂开展、文明实践在礼堂扎根。
2.大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10—15分钟健身圈”建设,新建宁波市全民健身中心、宁波市(鄞州区)全民健身中心以及宁波市运动康复中心等市级设施,新建鄞州区体育场及鄞州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区级设施,加快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改造提升鄞州区体育中心,完善比赛场馆、体育服务等功能,打造一体化体育服务综合体。加大对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各镇(街道)建设体育活动中心和体育运动场,加大农村(社区)室内体育场所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室外健身设施,鼓励在公园绿地、高架桥下等空间建设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和网球场等多功能运动或球类场地,鼓励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新建小区实际和应急避难(险)需求配建健身馆等设施。3.提升文体设施服务效能
推进文体设施智能化改造。紧跟省市数字化改革步伐,构建公共文体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公共文体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一体化的文体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以区文化馆总馆为枢纽中心,对上实现与中央、省、市各级数字文化资源平台的全面衔接,对下实现与各文化馆分馆数字资源的畅通对接,横向实现与教育、团委、妇联、工会、老干部、残联等其它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力量的融合对接。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数字体育馆、数字运动场等工程,建立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文体设施数据采集工作,提升公共文体设施数字化能级。优化公共文体设施管理服务。健全公共文体设施管理与服务标准,优化各级各类公共文体机构服务项目和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探索在大型社区引入创意元素、文化力量,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传承展示、知识服务、创意辅导等综合功能提升。探索将城市书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馆等打造成集信息服务、公益场所、主题沙龙、活动交流、社会化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专栏1:鄞州区“十四五”文体重点设施布局工程 |
书香之城设施布局工程。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十五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重点完善市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体系,打造成为宁波市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中心馆,依托市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图书仓储物流中心。加快镇(街道)级、基层社区(村)文化中心(站)中的图书馆分馆(农家书屋)建设,将镇(街道)、基层社区(村)图书资源管理与服务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打造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博览之城设施布局工程。构建“一城三廊”的特色博物馆群,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示范和引领、以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展示馆)体系。提升国有博物馆策展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发展“企业+博物馆”“景区+博物馆”“生产基地+博物馆”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博物馆建设,用好民间博物馆,将鄞州打造成为设施充裕、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览之城。到2025年,全区博物馆和展示馆达到50家以上。 |
(二)推进转型升级,打造文体产业新体系
以转型升级为重点,以集群集聚、数字赋能、融合推进为手段,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体育产业集群集聚,加快文体消费提档升级,构建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文体产业新体系,建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转型发展文化智造产业。注重以科技创新、创意设计、IP品牌注入等手段提升文具、影音装备、灯具、印刷出版等传统文化制造业,加快推进音王、乐歌、荣大昌、华瓷等龙头制造企业创新发展。推进文化制造企业生产智能化进程,依托和丰创意广场等园区平台基地,加强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创新能力建设,搭建“互联网+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推广文化制造重点企业的云定制平台。实现文化制造领域的数字物流、营销新模式,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系统。推动文创衍生品制造的新型生产设计销售基地建设,促进区内传统文化制造企业和新兴文创企业的对接交流,打造动漫衍生品基地、影视衍生品基地和创意家居用品基地等。创新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数字艺术展示、软件信息、数字传媒等新业态。支持动漫游戏和网络文学。推动国家动漫基地升级,发展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动漫传播运营,推动应用游戏、功能性游戏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建设电竞直播基地,丰富网络文化产业内容和形式,大力发展网络IP内容生产。加快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紧抓宁波特色型软件名城打造契机,充分依托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等载体,催生一批面向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数字教育、动漫游戏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支持高格软件、文谷软件等骨干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数字艺术展示。重点依托宁波图书馆、城市展览馆、宁波市博物馆、会展中心、宁波文化广场等区内资源,推动数字艺术展示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相结合,创新“互联网+展陈”和云演艺等新模式。创新打造数字新媒体基地。以数字新媒体内容制作为定位,依托乐歌、甬润科技等龙头企业,鼓励推出“短视频+电商”等新媒体电商业态。依托东钱湖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推动短视频、网络红人等业态发展。
特色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加快工业设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和丰创意广场建设e创意产业园,健全工业创新设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聚焦工业设计和文具、服装等优势领域,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定期组织工业设计企业与宁波制造企业的市场对接,做大做强“工业设计+”产业。加快传统广告传媒业升级。打造宁波广告门户,做大做强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媒体发布、影视制作、新媒体、互联网广告等,努力引进一批新的知名广告传媒企业,进一步发挥广告产业的集聚与带动效应。
融合发展文旅新业态。深化“中国海丝文化之乡”和唐诗之路特色文旅品牌建设,推进文商旅体验互动,依托鄞州海丝文化、湖畔文化、古道文化等资源,整理全区诗路文博古迹、美丽非遗、名城古镇(村)、山水及海洋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农耕及工业遗址等六大类特色资源,谋划至少3个省级诗路明珠,新建一批以文化体验、休闲旅居为主要功能的诗路文化驿站。推进鄞州特色文旅融合产品打造,依托鄞州文博资源、城市演艺、IP品牌等,增加互动模式的文博体验、非遗文化、主题公园、城市演艺、影视拍摄网红地打卡等体验游产品,大力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民宿经济、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联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和影视娱乐产业,开发鄞州特色文旅商品。
专栏2:特色文旅融合产品打造工程 |
打造特色诗路文旅产品。深挖诗画文化资源,谋划建设一批专题文化馆、博物馆、剧场等,打造一系列诗文画产品。重点依托贺知章隐居地等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高标准建设一批名人文化类特色基地。深化佛教禅意资源积淀,依托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和大梅山护圣寺,开展禅意文旅特色活动。发展山海文化旅游,提升东钱湖、甬江、滨海的资源能级,发展人文水脉、古道畅游、滨海休闲、慢生活体验等业态。加快规划、建设、扩容和提升“1镇1馆1区1园”项目,谋划建设天童—阿育王寺禅韵小镇、河海博物馆,建设大梅山国家级生态和文化旅游区,谋划非遗和文创产业园区。 打造城市文博体验产品。依托城市重要文博单位、特色街区,串联海丝古迹、运河南沿、宁波市博物馆、滨水空间和七塔寺等,打造场景化的城市标志性会客厅空间和城市文化空间,展现鄞州城市发展、商帮文化与商贸港城变迁等城市特色,创新通过浸入式体验让游客参与文博展览,加载虚拟现实等交互领域的技术,开创一系列特色文博体验旅游产品。 打造城市旅游演艺产品。打造以“星聚甬江、百年海商”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演艺表演,再创一台彰显鄞州文化的精品演艺。打造城市演艺高地,提升“天天演”“城市音乐节”等品牌,引进一批演艺娱乐知名企业,依托工业遗址或旧厂房更新,集中打造一批演艺特色街区。打造创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展演,鼓励一批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沉浸式文化剧目演出。 打造城市IP主题产品。依托宁波(鄞州)博物馆、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宁波集盒省文创试点街区等资源,结合海丝文化、禅修文化、美食文化等地方特色,强化鄞州城市品牌产品设计,推动时尚文化旅游融合,从形象设计、外观包装、品牌运营、产品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和规范,开展文创设计赛事,以赛促创,发掘和创造一批可IP化的旅游商品。 打造城市商贸文旅产品。鼓励引导商业综合体与文化休闲相结合,引进艺术展、举办文旅交流等活动,加快华侨城欢乐海岸、K11等商贸文旅为一体的商业项目进程,集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特色餐饮、旅游线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业态于一体,举办各类主题文化节,打造一批文旅消费示范街区和“网红打卡点”。 |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鄞州政策 > 鄞州区发改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inzhouqufagaiju/20210702/379185.html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常见问题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