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新政办发〔2015〕4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
《2015年新昌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5年新昌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根据《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新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年)》等有关文件,特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基本情况
2014年底,全县有61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双彩乡东硠后王村),分布在15个乡镇(街道),55个行政村,威胁人口2209人,台汛期遇紧急情况应撤离1144人。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1094.02 km2,约占全县区域总面积的90.1%,其中高易发区面积38.12 km2,约占全县区域总面积的3.1%。
近年来,我县地质灾害呈现突发性,常态化,规模化趋势。突发性是指隐患点外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增高和局地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情况较多,常态化是指地质灾害现在已经没有汛期和非汛期的明显界限,规模化是指发生地质灾害的规模有扩大趋势,尤其是去年6月发生的双彩乡东硠滑坡,体量近100万立方米,为省内罕见现状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变汛期防灾为常年性防灾,在加强隐患点重点监测的同时,要关注其他易发区域地质变化监测,防御一般性灾害点的同时绝对不能放松对规模体量大的隐患点的警惕。
二、防治重点
1.重点防范时段。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3日以上大雨、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包括持续或集中降雨过后48小时;梅汛期、台汛期。
2.重点防治区域和对象。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内的村庄、农家乐、重要交通干线与山区道路沿线、山区旅游景点、水利设施、地质灾害评估危险性中等以上的建设项目和废弃矿山地质灾害重点巡查区等。
三、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要求,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处置等“四大体系”建设,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为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经济持续建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环境安全保障。
1.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进一步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昌县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12〕137号)。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加强群策群防体系建设,及时更新相关防灾联系人名单,编制年度防治方案。明确各级、各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网络中的职责和定位,切实将防灾责任制落到实处。
2.修编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新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于2015年到期,届时根据省厅统一安排将修编我县新一轮地灾规划。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规划修编工作,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整管理为主要抓手。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学校、集镇、村庄等人口集聚区,以及交通线路、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巡查区域进行巡查排查。探索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认定、监督管理、综合治理和核销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动态管理。为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3.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能力。一是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查清各类隐患和不稳定边坡,明确乡(镇)街道、村防灾巡查的重点和重点监管区域,提升基层防灾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开展重点滑坡隐患点调查工作。邀请有关专家对辖区内一些重点滑坡区域开展调查,分析滑坡的成因、探讨治理方法,得出最佳治理方案建议。三是全面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组织对山区乡镇、村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专题检查,遏制目前劈山造房、修路引起地质灾害多发态势。
4.推进面向全社会的防灾宣传。对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着重宣传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防灾应急流程,防治知识等;对广大农村干部,着重普及地质灾害法律法规,培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隐患点管理、应急管理等知识;对广大群众,要结合调查巡查、排查核查、应急演练、明白卡发放和文化宣传等工作,普及防灾知识、公民和法人的防灾义务。充分利用门户网站、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宣传阵地,营造防灾氛围。
5.夯实基层防灾建设基础。一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台汛期之前每个乡镇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在应急过程中的作用,提高群众防灾自救能力。重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周密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按照一点一预案、层层有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坚持预案上墙,要求个乡镇再次检查各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是否上墙公告,危险区域是否树立警告标志,遗漏的或者需要更新的全部补齐。
6.加强地质灾害搬迁治理项目管理。一是着重加强地质灾害搬迁推进力度。各乡镇(街道)要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来抓。将地质灾害搬迁计划纳入集镇村庄布点规划,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农民异地搬迁、农村住房改造、土地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地质灾害搬迁的新途径。二是强化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专业技术要求高。勘查、设计、治理、监理四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有相应的专业资质。各有关乡镇(街道)要抓紧时间,严格按照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投标制度,切实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2015年我县计划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2个项目2户、7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个。有关乡镇(街道)要对照年度计划(附件),尽快推进项目实施,严把项目质量与进度关口,确保完成任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
2.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并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
3.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地质环境管理人员队伍,整合科技、国土、交通运输、水利、安监等部门力量,依靠市级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和专家管理制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4.加强监督执法。对在防灾工作中不作为、扯皮推诿、不执行汛期防灾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对引发地质灾害且拒不履行治理责任、破坏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地质灾害监测设施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附件:新昌县2015年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及勘查治理计划表
抄送:绍兴市国土资源局,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
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6日印发
附件下载:48(附件-15年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及勘查治理计划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