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关于下发东茗乡打造整洁田园建设
美丽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县新政办发〔2016〕124号《关于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的通知》精神,全面整治田园环境,进一步提升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水平,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美丽东茗和品质农业建设,结合我乡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全乡推进、点线面结合、洁净化打造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集中整治、长效规范,全面整治田园“脏、乱、差”现象,进一步改善农业种养区域环境,有力提升农业发展品质,加快推进美丽东茗建设。
(二)主要目标。通过一年努力,全乡田园环境明显改观,基本实现“无乱搭乱建、无破损淤积、无违禁污染”,基本实现“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同时田园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意识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措施
(一)清理田间地面。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整治扔弃于田间地头、公路沿线、沟内渠边的废弃农膜、肥料包装物等农业废弃物以及各类积存垃圾。全面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工作。加强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坚决禁止秸秆露天焚烧。
(二)整治建筑设施。种养大棚、农业生产管理用房等设施选址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严查农业生产区域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和违反设施农业用地政策行为,相关违法设施要予以拆除。对建设标准低、杂乱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大棚、栏舍、生产管理用房等,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更新、维修和改造;对已废弃的,要予以拆除。新建设的要做到整洁美观。
(三)防治土壤污染。推进农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切实保护农田土壤安全。建立农田土壤污染常规检测点和综合检测点,完成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点位布设,形成有效的土壤污染检测预警体系。开展农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明土壤污染现状和成因。
(四)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农田道路、水利、电力、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努力实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成网、涝能排、旱能浇”。结合农业园区提标升级、农田地力提升、农村小型水利项目建设等,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
(五)推进清洁生产。按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要求,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肥药双控生产技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水旱轮作、种养配套、废物利用等模式,着力构筑主体小循环体系。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整治,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开展美丽生态牧场建设,加快畜禽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做好养殖尾水处理。
(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现代农业。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田集中连片种植。
(七)发展休闲农业。以风情民俗和农业园区、设施农业为依托,做深山水田园文章,进一步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美化田园景观,使农田变美景,让园区变景区,形成一批可看、可游、可品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多类型的农事节庆活动,发展创意农业,助推休闲农业发展。
(八)强化农田保护。守住耕地数量、质量双重底线,保护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通过强化精细化管理、坚持占补平衡等措施,加强农业园区、高标准基本农田、“菜篮子”基地等保护。
(九)落实长效机制。各村要建立网格化的田园环境整治和保护体系,将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内容纳入各村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以村为单位,进一步落实管护人员、经费和职责,建立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和田园环境日常保洁机制。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以清洁田园为重点整治内容,以农业园区、主要路边河边、村边城边、景区周边的农田为重点整治区域,在全乡组织开展为期三个月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改善田园环境,并初步建立日常保洁和长效管护机制。
第二阶段(2017年7月—2017年8月)。以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生产设施、整治各类杂乱杆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田园“脏、乱、差”现象。
第三阶段(2017年9月—2018年3月)。进一步巩固田园环境集中整治成果;同时按照品质农业建设要求,对种养产业结构进行整体规划布局,进一步提升田园景观化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加强领导。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是近期县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全乡各村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村要负起主体责任,确保行动顺利推进。
(二)部门协作,合力推进。乡农业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工作,并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药(肥料)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等工作;要积极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将田园清洁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体系,落实以村为单位的日常保洁机制;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指导做好有关工作。
(三)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各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广泛宣传和普及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营造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的良好氛围。
附件:1、东茗乡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
2、东茗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3、东茗乡农业设施集中整治实施方案
东茗乡人民政府
2017年3月31日
抄送:县府办、县农办、县农业局
附件1:
东茗乡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工作领导小 组
各村民委员会:
根据东政办发[2017] 24号文件要求,为打造更好的田园环境,提升美丽农业建设。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东茗乡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俞 梁
副组长:陈 隽 潘永辉
成 员:吴春明 张 靓 张 铭 赵伟永
王鑫洪 王 芳
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办,陈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成员俞志锋、丁文峰、潘秋霞、丁雪千、何晓国、王 荣、张直忠、楼君春、汪 琼
东茗乡人民政府
2017年3月31日
附件2:
东茗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逐步形成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主,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多途径利用格局,加快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的问题,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业增产增效、生态环境改善。
2、主要目标。到2018年3月,全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实现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目标。
二、工作重点
1、重点推进桔秆肥料化。大力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推进肥料化利用。鼓励秸秆覆盖、生物腐熟、稻麦双套、行间铺草等其他方式还田。
2、大力发展桔秆基料化。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栽培品种、设施类型和栽培模式,积极探索代料栽培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部分代替木料栽培木腐菌,发展食用菌生产,增大秸秆利用量。
3、加快推广桔秆饲料化。积极推广秸秆“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技术和秸秆养殖技术,探索多种形式的秸秆贮存使用方式,拓展发展兔羊等草食动物,通过发展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形成节粮型畜牧结构。
4、全面禁止桔秆露天焚烧。坚持各村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落实秸秆露天禁烧责任。建立秸秆露天禁烧告知和承诺制度,通过与种植大户、合作社签订协议等方式,将露天禁烧责任落实到户、到田头地块、到生产主体。充分发挥基层村民组织作用,鼓励村民举报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加强执法检查,建立网格化巡查制度,积极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水平。对发现的秸秆露天焚烧事件,要坚决制止并依法予以处罚。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工作作为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内容,纳入各村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职责分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村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露天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乡经济发展办要做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纪检要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的执法检查,其他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工作。
2、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露天焚烧及弃置秸秆的危害性。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试点,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逐步提高农民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和自觉性。
3、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抓紧制订相关作业标准,建立健全农作物收获机械准入制度,积极推广农艺农机相结合,努力探索形成适合本地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路线。
附件3:
东茗乡农业设施集中整治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全面清理、综合整治、严控新建、长效规范”的要求,开展设施农业整治规范工作,全面清除农业设施环境“脏、乱、差”和私搭乱建现象,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日常管理体系,消除安全生产隐患,落实长效管理制度,达到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属地负责、齐抓共管原则。强化设施农业大棚集中整治属地责任,进一步落实各农业生产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落实各项工作。
2、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解决公路沿线100米、坑道50米可视范围内废旧大棚、棚膜整治。
3、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设施农业进一步规范化。
三、整治要求
此次集中整治的设施主要以设施园艺为主,包括竹木大棚、钢架大棚、玻璃温室、栏舍、生产管理用房、以及遮阳网、防鸟网、防野猪草人等。研究具体的整治措施,尽快妥善解决设施大棚突出问题。
1、严查违反设施农业用地政策行为。所有涉及到需要设施农用地审批的农业设施必须符合政策要求,对未经批准的要按照“三改一拆”要求予以查处。对已办理审批手续,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擅自将设施用地用于其他经营、设施农业占用基本农田等行为,要及时制止、责令限期纠正整改,逾期未予纠正或整改的,要依法处理,并要求恢复土地原状。
2、严控新建大棚。坚持先审批后搭建制度,对重点区域内未经审批、未经农业决策咨询项目,要按照“四个不”原则进行处理,即生产管理用房国土部门不予以审批,不给予任何形式的政策扶持,不给予供电,不专项安排配套水利设施等。
3、加强分类管理。按照“排列有序、外形美观、风格协调”要求分类处理。(1)、对于倾倒的、结构严重破损且有碍观瞻的各类大棚要一律拆除。(2)、钢架结构完好,但塑料薄膜老旧破损和因各种原因导致长时间撂荒闲置的大棚,鼓励其自行拆除,不愿拆除的要在一个月内翻新并复垦平整。(3)、对于种植葡萄、西瓜、樱桃等水果,因作物种植制度需要而搭建的竹木大棚,要加强大棚布局设计及后续管理,每年及时翻新塑料薄膜,做到错落有致,整洁美观。(4)、对于遮阳网、驱鸟网类设施,铺设时要整齐有序,颜色要与周围环境协调,推广采用黄色防鸟网。同时,在作物生长间歇期要及时收回。
4、及时清理大棚周围环境。包括蔬菜、水果秸秆残枝,散落在大棚周围的农业生产废物和白色垃圾,以及沟渠杂草等等。
5、提高设施大棚补助条件。引导农业主体提升农业设施大棚档次,对符合条件并通过县农业项目决策咨询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扶持。竹木大棚、单体大棚等不再享受任何形式补助。
四、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4月1日—6月30日)。对本辖区内设施大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逐户查清设施农用地位置、面积、权属、审批情况,以及设施大棚用途、建设年份、破损程度等,并登记建档。
2、具体实施阶段(7月1日—8月30日)。制定具体细化方案,倒排时间计划表,积极开展上门思想引导,做好设施大棚丈量、签约、拆除等工作,并对拆除的建筑垃圾进行合理处置,对整治区块土地进行复垦。
3、总结验收阶段(9月1日—12月30日)。由乡经济发展办、村建办、乡国土所牵头,各村配合,成立验收工作组,对设施农业大棚整治情况进行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加强领导。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是近期县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全乡各村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村要负起主体责任,确保行动顺利推进。
(二)部门协作,合力推进。乡农业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工作,并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药(肥料)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等工作;要积极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将田园清洁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体系,落实以村为单位的日常保洁机制;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指导做好有关工作。
(三)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各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广泛宣传和普及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营造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督促检查。乡纪委要定期进行工作督查对工作不力,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