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新政办发〔2017〕4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
新昌农商银行制定的《新昌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各结合实际,积极支持,认真贯彻执行。
为深入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决定成立新昌县普惠金融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由联系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农商银行的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
新昌农商银行作为我县普惠金融提升工程的具体执行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化落实。县农办要把普惠金融工作纳入“三农”政策体系予以支持,并将各乡镇(街道)对此项工作的配合与支持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县财政局和人行新昌支行要继续实施金融支农政策。县经信局和科技局要立足于全县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及企业升级、产业转型,加强与新昌农商银行的联动,向新昌农商银行推荐潜在培育对象。县财政局、人力社保局、民政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各类涉农、涉小类资金要适当向新昌农商银行倾斜,并在相关业务选择中予以优先考虑。税务部门要在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上确保执行到位。政法部门要坚决打击逃废银行债权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银行监管部门要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和指标,简化新业务、新机构审批程序。各乡镇、街道要明确人员与责任分工,制定分阶段工作重点,积极为实施普惠金融提升工程提供必要条件,形成全县上下统一的工作合力。县府办要在新昌县“政务信息”开辟“普惠金融”专栏,通报普惠金融相关工作进度。新闻单位要加大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新昌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5]7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3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结合新昌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美丽新昌建设,传承发展新昌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理念、精神和文化,以更高一层、更广一点、更快一步,发挥先行、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总要求,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深耕农村、实体和数字金融三个领域,突出智慧、绿色、精准、共享四个目标,构建农村渠道、服务、产品、生态和平台五个体系。更加突出“农”字特色,更加精准聚焦“三农”和小微企业,全面提高新昌普惠金融质量,更好地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索具有新昌特色、走在浙江前列的普惠金融实践之路。
二、深耕三个领域
(一)农村领域。通过渠道铺设、网络链接、人员交互、科技支撑和产品承载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地发展村级和社区金融,扩大内涵,创新服务,满足需求,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渗透率。
(二)实体领域。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坚定本土化、小微化和一体化普惠方向,专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趋势,推动农村产权结构改革、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成长。
(三)数字金融领域。加快推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推动业务模式转型,促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移动化,大力推广数字金融,打造具有新昌特色的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网络,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三、实现四个目标
经过5年再提升,优化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别是让“三农”和小微企业及时获得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到2020年末,累计投入8000万元用于普惠基础设施建设及减费让利,实现全县200人以上的行政村100%金融服务全覆盖,累计发放低收入农户贷款2000万元,新增信用贷款8亿元,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80亿元。
(一)智慧普惠。实施金融“互联网+”,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大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社交、电子商务、微社区等的应用,着力打破服务空间与时间限制,不断提高普惠金融的智能化和可得性。积极开展银政、银校、银医、银园、银保等多层次合作,深化金融在多领域的应用。到2020年末,丰收互联客户超过6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超过85%。
(二)绿色普惠。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引导农业产业转型,突出农村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结合新昌实际,为深入贯彻全面创新决策部署,破解科技工作者金融体制难题。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作为客户分类、信贷支持、利率定价的重要标准。全面实施绿色信贷评审机制,推进绿色与科技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山青、水绿、村美、民富。到2020年末,绿色及科技信贷余额占比达到10%以上。
(三)精准普惠。进一步推进普惠信息档案建设,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全面掌握实际需求。推行重点区域“一类一策”和重点群体“一户一策”制度,开展精准对接服务,培育特殊群体“造血”功能。着力提高产品服务的针对性,增强精准服务能力,提升普惠金融的适配性和满足度。到2020年末,普惠信息建档率达到90%以上。
(四)共享普惠。实现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体现普惠金融的共享价值。继续加大普惠设施、渠道、科技等投入,使群众获得金融服务的耗时更少、距离更短、成本更低。继续减免相关费用,合理定价贷款利率,持续让利于民。加强普惠文化建设,推进金融知识普及,让更多群众分享普惠成果。结合“三下乡”活动,利用村级金融服务中心和移动终端,推广“金融下乡”活动,到2020年末,组织1000场金融知识进村活动,全面扫除金融服务空白村。
四、构建五大体系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渠道体系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常见问题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