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主题教育活动的整体要求及建设“区文化中心”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本街道正在开展的以“携手千家万户,共建品质天水”为载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进一步整合辖区文化资源,加快天水地区文化生活品质建设,为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作出新的贡献。根据街道和地区的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杭州市打造“文化名城”为总体目标,以文化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不断提升全地区市民群众幸福度为根本目的,构建与文化品质之城建设相匹配的文化共建体系,构筑与社会大众公共文化需求相适应的运作共享机制,进一步弘扬先进文化、繁荣地区文化、发展社区文化,为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目标要求
按照杭州市“共建品质生活、共享生活品质”的发展战略和阶段任务,积极营造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创新务实、文体并进、事业繁荣、产业发展的和谐文化环境。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和完善街道、社区、辖区成员单位“两级一方”的文化服务共建共享特色体系,形成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努力挖掘和利用社区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参与广泛、互动多赢的文化载体活动;积极培育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文化使者的引领和文化志愿者的服务作用,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让文化“零距离”融入百姓生活,使居民群众真正得益受惠,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生活品质之城提供强大的文化精神智力支持。
(二)共建共享的原则。广泛发动辖区单位和市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创建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主体、辖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协作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运作机制,充分挖掘和配置各类文化资源,打造地区文化品质示范品牌,合力推进生活品质之城建设。
(三)推动促进的原则。以提升文化生活品质为抓手,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进区域生活品质的全力提升,使文化真正成为政治生活品质的“导航灯”、社会生活品质的“催化剂”、经济生活品质的“助推器”、环境生活品质的“粘合剂”,促进全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特色的原则。发挥区位优势和文化积淀优势,积极挖掘、传承和弘扬地区特有的历史和现代文化,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打响文化特色品牌,发挥文化的引领、示范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五)贴近生活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主题,积极提升文化生活品质,培育地区人文精神,努力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关注居民文化需求,结合实际,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为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献策谋利。
四、具体举措
加快地区文化生活品质建设是全面促进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建品质生活、共享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文化生活品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全面实施天水地区文化生活品质“个十百千万”建设系列工程。
“个”,即组建一个“天水地区文化生活品共建共享委员会”。旨在发挥合力协作优势,凸现共建共享机制,奠定建设发展的组织基础(另行文)。
“十”,即聘请十位“天水地区文化使者”。通过层层评选,聘请涉及面广,具有广泛代表性、认同度和影响力的文化使者,为提升文化品质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
“百”,即组织开展百场文体活动。围绕建设经济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等“五大品质生活”的目标,在全地区组织开展健康向上、参与广泛、形式生动、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发挥文化载体活动在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中的推动作用。
“千”,即组建千名规模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以招募人员、组建团队、认领项目等方式,扩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文体团队建设水平,形成文化志愿者与文化俱乐部管理相结合的特色团队建设体系。
“万”,即建设和完善数万平方米“三位一体”的共建共享文化体育设施。“三位一体”的共建共享文化体育设施主要包括:街道文化站、社区文体设施(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健身苑点)及辖区成员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场地设施资源的对外开放、共用共享。
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主送:辖区有关成员单位、街道各科室、各社区。
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