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街道,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现将《镇(街道)“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平湖市委政法委员会 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8月12日
镇(街道)“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进方案
今年,镇(街道)“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被列为我省社会事业领域专项改革重点项目,相关指标列入平安建设过程性考核指标。为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镇(街道)“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考核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推进劳动纠纷在镇(街道)一线就近就地化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全面高水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动劳动纠纷就近就地及时化解,切实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现有资源,科学整合和配置相关工作力量,将劳动纠纷处理纳入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大局,借好力、出好力,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大合力。
2.坚持优化机制。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融入镇(街道)综治平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度,形成综治牵头、“三位一体”为主、多部门联动化解劳动纠纷工作格局。
3.坚持务实创新。根据镇(街道)劳动纠纷数量、争议类型特点、现有人员力量等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创新机制。
4.坚持减负与规范并重。完善机制制度,规范劳动纠纷调处程序,杜绝工作督查对台账、挂牌等形式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促进纠纷及时化解。
(三)工作目标
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镇(街道)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2020年底前,60%以上劳动纠纷首先在一线化解,镇(街道)劳动纠纷调解成功率达80%以上。
二、建设标准
将劳动纠纷处理工作纳入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一并统筹谋划、建设与考核,打造以调解、仲裁、监察“三位一体”为基础、多方力量参与的“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一)标牌名称
劳动纠纷调处场所的标牌名称统一为“劳动纠纷调解”,不是机构实体无需挂牌。
(二)人员组成
统筹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仲裁派出庭(或仲裁员)力量,实行“三位一体”,灵活运用调解、监察、仲裁手段及时调处劳动纠纷。劳动纠纷调处以“三位一体”人员为主,人员原管理渠道与属性不变。对重大劳动纠纷要联动司法行政、建设、公安、工会、法院等部门共同处置。
(三)场所设置
积极创造条件,将劳动纠纷调处工作整体入驻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
整体入驻不具备条件的,打造专门处理劳动纠纷的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延伸平台(场所)。劳动纠纷调处场所应建有申请接待窗口、调解室和其他有关工作场所。
1.申请接待窗口。以“三位一体”人员为主,接待、受理劳动纠纷调解、仲裁申请及劳动保障投诉举报,现场解答相关问题咨询。根据工作需要,可在综治工作中心或便民服务中心增设劳动纠纷申请接待窗口。没有独立申请接待窗口的,可直接将劳动纠纷申请接待窗口设在综治工作中心或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中。
2.调解室。单独设立或者整合现有调解场所用于调处劳动纠纷。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设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派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