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金平湖新崛起的追梦奔跑之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大工程”和上级卫生健康系统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卫生健康领域“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重大部署,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纵深推进“1+5”改革发展攻坚战,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系统大建设、大改革、大提升,不断满足我市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和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确保“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圆满收官,确保全市人民群众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因健康问题掉队,为金平湖新崛起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打赢新冠肺炎疫情大防控战役
1.举全系统之力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决策部署,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研判疫情形势,按规定程序报告疫情信息,严格落实分级精准防控,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严密防范境外疫情输入蔓延。严格落实发热门诊病人预检、分诊制度,统筹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强化医护人员防护,确保不发生医护人员院内感染。
2.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关于“两手硬”“两战赢”总体部署,以深化“三服务”活动为主线,紧扣企业所需,发挥行业优势,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卫生防疫驻企指导服务,助推企业复工、商业复市和学校复学。发挥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势,强化群专结合、整合工作力量,通过组建流调小分队、强化巡查服务等多种途径,着力抓好政策帮扶、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切实防范因疫情风险导致复工复产复学中断。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建立学校疫情处置长效机制,开展学校洗手、通风设施标准化建设试点。
3.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的体制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紧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治疗”原则,强化防控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健全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等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进一步巩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履行好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能,建立定期工作例会、信息沟通交流和会商研判等工作机制;加强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打好卫生健康系统大建设战役
4.党建引领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医院党建提升年活动,引领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医院党建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党政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检验功能。探索实施公立医院党建项目化建设,实施“1+X+1”和“1+1”党建项目化行动。开展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开展“迎百年、学榜样、践初心”系列活动。强化党风廉政和纪检监察工作,重点推进清廉医院建设,继续开展巡察工作,常态化开展监督执纪。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一岗双责”职责,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
5.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项目建设。实施“3+1+X”项目建设行动,奋力推进卫生健康重点项目基本建设。一是加快中医院迁建、妇保院新建、市一院原址扩建项目建设。年内,中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主体结构,通过中间验收并开始设备安装,实现投资1.9亿元;妇保院(疾控中心、血站)新建项目完成地下室结构工程,实现投资1.93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址扩建(二期)项目完成地下室工程和主体框架结构,实现投资0.6亿元。二是加快推进新仓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年内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并进入装修施工,实现投资1亿元。三是谋划储备一批新项目。抢抓国家新一轮投资计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机遇,做好“X”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重点做好一院三期扩建、急救站搬迁、精神卫生中心扩建以及和林埭镇、广陈镇、钟埭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新项目科学论证工作。
6.创新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新一轮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新政策,提升卫生人才专项资金额度,提高人才补助奖励力度。修订完善一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医疗人才建设规划。创新人才引进和招聘方式,大力度开展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和柔性引才工作,加大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招聘力度,力争招聘和引进各类卫生技术人才150人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10名以上,力争柔性引进沪杭医疗人才100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领雁工程”、“青蓝工程”,通过上挂、下派、进修、导学等形式培养100名中青年技术骨干和10个以上专业团队。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加强干部职工关心关爱工作。强化干部队伍人才梯队建设和能力提升。
7.高水平推进“健康平湖”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确保通过国家复审考核。根据《“健康平湖2030”行动纲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党委领导、党政共管、部门协作、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健康办统筹协调职能,明确健康浙江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健康平湖建设成员单位责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考核工作时间表和作战图,强化目标引导和工作督导,定期分析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确保高分通过健康浙江考核,交出健康浙江考核满意答卷,彰显“健康平湖”建设高水平发展。
三、打好卫生健康系统大改革战役
8.深化市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内涵建设。按照“一体两层级、三医四机制、五中心六统一”要求,做深做实“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改革,全面实现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和连续式服务。深化医共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实现资源整合、人才聚合和服务融合,进一步细化医共体建设55项工作内容。推进牵头医院县级强院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医共体建设工作。加强人才培养、特色专科发展,开展业务科室同质化管理工作;加强县域内影像、心电、病理等共享中心能力建设。建立医共体全专科联合门诊,完善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签约率和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继续保持在40%和75%以上;推进医共体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90%,确保基层就诊率达到70%以上。
- 上一篇:关于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
- 下一篇:关于成立镇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