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
《宁海县工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宁海县委
宁海县人民政府
2013年2月22日
宁海县工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
(2013—2016年)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县坚持“工业立县”方针不动摇,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工作,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有效提升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731.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3.8亿元,工业贡献了全社会50%以上的GDP和2/3以上的财政收入,成为宁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立足我县现有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特点,加快改造提升模具、文具、汽车零部件等6大特色优势产业,获得中国模具产业基地、中国文具产业基地、中国汽车橡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压铸产业基地等4个国字号产业基地称号;大力扶持培育新能源、数控机械、生物医药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向高端提升。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了“二区八园”的发展格局,三门湾新区开发建设成功进入省级决策视野。
(三)工业投入品质提升。2012年工业投资实现43.7亿元,增长16.3%,其中技改投入41.3亿元,增长17.9%,技术改造占工业总投资的比重达94.5%。2012年以来我县零增土地技改项目比例达到48.6%,投入额占全部投入的31.8%。2012年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11个,主要集中在循环经济、汽车配件、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国家重点支持鼓励类产业,当年有3个技改项目列入国家中小企业技改专项,19个技改项目列入宁波市重点技术改造专项。得力产业园、巨成铜业、建新赵氏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优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2年,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的2.01%,实现新产品产值141.5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28.1%。2012年新获国家授权专利2157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分别增长46.9%和26.7%。截止2012年,累计已创建省级以上品牌(名牌产品、知名商标、商号)66个,主持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48项,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58家。
(五)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八大专项行动和六大重点减排工程,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和有序用电,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完成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61%的目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0.5%和14.1%,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2.3%和1.18%。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内生增长为基础,突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加快产业集群化、管理现代化、发展集约化步伐,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实现“两年冲千亿,三年争强县,四年翻一番”和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的目标,做优做强做大宁海工业,促进宁海经济腾飞。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兼顾总量规模增长与质量效益提升,在保持工业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充分体现效益优先,切实将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推动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调结构与稳增长相结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内部需求推力与放大外部需求拉力并举,建立经济增长长效机制。
——坚持做强做大与做特做精相兼顾。既要着力于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强做大一批国内外竞争力强、效益水平较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又要积极营造环境,形成有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稳健发展的良好局面,完善以大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分工体系。
——坚持“两化”融合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形成生产性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坚持集聚发展与集约发展相结合。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利用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坚持“腾笼换鸟”,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水平跃上新台阶。到201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到201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幅达 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幅达18%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幅达14%左右;争创百亿乡镇6个,百亿产业5个。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的产业体系。到2016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350亿元,占比达到23%以上。企业集团队伍不断壮大,大中小企业梯队结构日趋合理。到2016年,培育规模以上企业75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50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超50亿元企业达到6家,全县上市企业数量突破8家。
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到2016年,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6%以上,新产品产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年专利授权量超过2500件,发明专利比例显著提高;新增省级品牌10个以上,在品牌国际化上有所突破;新增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10项,市级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6家以上,推进10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动30家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5S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质量管理方法。
项目投资水平取得新飞跃。继续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到2016年,力争完成工业投资260亿元。提升园区管理水平,产值总规模及亩产效益取得新突破。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完善节约用能、合理用能、科学用能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节能、工程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依法节能,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县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市核定目标。
三、重点扶持产业
改造提升模具、文具、汽车零部件、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现代家居、旅游休闲用品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金融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生产性中介服务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6+6+4”产业体系,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实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切实提升我县产业整体水平。
(一)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
1.模具
重点任务:重点发展汽车吹塑模、级进模、覆盖件模具、精密冲压模具等,利用大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模具企业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模具城工贸区基地和宁波模具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模具人才的培养,打造市县共建模具人才高地。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县模具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模具上市企业1家以上,形成国内知名的模具特色产业基地。
2.文具
重点任务:重点发展书写文具、桌上文具、新型高档办公用品等文具系列,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打造文具创意品牌。鼓励大企业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延伸完善产业链。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县文具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形成国际知名的文具生产基地。
3.汽车零部件
重点任务:着重发展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等配套产品。引导汽车零部件产业着重发展CAD/CAM/CAE、快速成形、反求工程、精密成形、虚拟制造和网络制造以及IT管理等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宁海汽车配件加工技术及工艺装备水平。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努力把宁海建设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把宁海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功打造成为“华东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4.灯具
发展重点:引导企业发展以LED灯具、压铸类灯具、太阳能灯具为主的多元化灯具产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灯具,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自身产品性能功效和技术含量的整体提升,以优质、环保、稳定的产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县灯具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超过500家。
5.五金机械
发展重点:鼓励五金机械产业延伸产业链,重点要巩固发展机械手、阀门、五金工具等优势产品。积极应用CAD/CAE/CAM技术、ERP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四项关键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县五金机械产业产值突破130亿元。
6.电子电器
发展重点:加快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区,为IT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完善电子电器工业布局,建设400—800亩的西店小家电园区。加强电子电器产品的集成创新,提高设计制造水平,培育新技术和新业务,提高产业竞争力。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县电子电器产业产值超过60亿元,努力形成省内知名的电子电器特色产业基地。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生命健康
重点任务:重点推进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生物技术药物等生物医药领域及健身器材、婴儿保育设备、健康食品、医疗保健设备、生物医学材料等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夯实已有产业基础,积极创建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促使研发、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达30亿元。
2.新能源
重点任务: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培育大力发展太阳能、水电、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以低碳经济为特点的新能源产业。实施“屋顶工程”,鼓励以采光采热,引导新住宅利用太阳能。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100亿。
3.新材料
重点任务:重点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航空航天级中间合金材料、航天航空动力合金材料、陶瓷新材料等项目,抓住电动汽车和新型可充电固态、液态电池等发展机遇,与宁波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相呼应,扩大产业规模,建立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50亿元。
4.新装备
重点任务:加快发展产业基础好,具有区域优势的高端装备和成套设备,重点发展数控装备、海洋装备、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和高性能物流设备,着力提高产品档次,促进产业配套,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推进长街数控机械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优势、特色产品的规模企业。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新装备产业产值达50亿元。
5.现代家居
重点任务:做大做强做精宁海现代家居产业的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家居产业的原料、设计、品牌、营销建设等工作,促进设计研发分离成家居设计产业;注重发展新型墙材、复合材料、装饰材料等建材产业,加大建材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县现代家居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
6.旅游休闲用品
重点任务:重视各种户外旅游休闲用品的开发与生产,既注重保护民间手工祖传技术,又重视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精益化生产。利用已有的设计加工制造设备和营销网络,推广户外运动休闲用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县旅游休闲用品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
(三)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金融服务
主要任务:发展壮大银行业,扶持发展扎根本地、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法人机构,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公司风险补偿机制,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优化县创业投资资金,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融资租赁、小额贷款、担保及典当等各类新兴融资服务业,实现金融产业与工业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新增县级以上金融分支机构或法人机构5家,银行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5%以上。
2.软件和信息服务
主要任务: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育和扶持相关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鼓励发展面向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产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快物联网领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基础系统软件开发、云计算等高端产业,整合资源,积极打造县级软件产业园。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3.现代物流业
主要任务:加快推进宁海物流中心和强蛟港物流区块建设,依托我县产业集群优势,加大企业主辅分离力度,鼓励我县大型龙头制造业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重点推进龙头物流企业参与到我县集群产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仓储和配送等供应链物流环节中,打造1个以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结合我县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一批为制造业配套服务的专业市场。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新增综合型物流企业4家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22%。
4.生产性中介服务
主要任务:重点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财务咨询、资产评估、投资咨询、会展等经济服务类中介。大力发展科技咨询、专利代理、商标代理、分析测试、检验检测类科技中介,做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工业设计和研发服务、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骨干企业。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新增各类生产性服务中介机构20家以上。
四、开展十大行动
(一)产业结构优化行动
立足我县“6+6+4”产业体系和产业特点,通过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行动”,逐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的产业体系。
1.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业服务化以及业态创新等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进行改造,积极应用嵌入式软件等信息技术嫁接提升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力争到2016年,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0%。
2.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大新兴产业投资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符合我县新兴产业导向的投资项目,对全县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项目个案实行“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统筹安排政策资源及要素指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每年筛选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及龙头企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优先列入百家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运作好政府引导基金,推动新兴产业较快发展。力争到2016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
3.壮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协调发展、联动发展、集聚发展、合作发展原则,统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际强港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及产业转型相关工作,增强服务能力和支撑作用。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及生产性中介服务等行业,探索组建各种类型的母基金(FOF),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促进社会资金转化为资本,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打造宁波市私募股权投资集聚地。加快推进宁海物流中心和强蛟港物流功能区块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二)产业平台集聚行动
进一步完善总体产业空间规划,宁波三门湾新区重点发展综合性现代工业,宁海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重点发展都市工业,宁海湾开发区重点发展循环工业,西店工业园(滨海、望海工业园区)重点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积极推进“二区八园”建设,打造宁海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
1.宁波三门湾新区:紧抓海洋经济发展机遇,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大力引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快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群,到2016年,拥有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1-2家;重点引进一批重大科技或重大特色功能区项目,争取建成工业转型升级引擎示范区和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综合性现代工业产业园区。力争到2016年,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5亿元。
2.宁海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以“单位面积产出”为标准,加快园区二次开发,允许符合都市工业业态的厂房改造为都市型工业楼宇,引导现有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尖端科技、轻加工、绿色等产业,打造新型都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实现产区联动发展形态。力争到2016年,整个园区亩产提升50%以上,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8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
3.宁海湾开发区:充分发挥“山、海、港、岛”等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原则,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港航服务等产业,重点打造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强蛟港物流区等重点功能区块,建设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16年实现总产值翻番,其中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
4.西店工业园(滨海、望海工业园):充分利用其原有的基础优势,加快“小家电直销城”建设,重点发展模具制造、电子电器、交通运输配件、金属制品等具有良好基础和前景的特色优势产业,将望海工业园区打造为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高新产业为导向,集居住生活、研发培训为一体的创业园区;将滨海工业园打造成一个功能完善,服务齐全,能满足各方需求的特色园区。力争到2016年,园区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
(三)骨干企业培育行动
通过分层指导、政策扶持、信贷支持、要素调度等措施,着力培育一批更具影响力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1.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实施百家企业成长培育计划,重点培育一批潜力好、成长快、行业影响力大的骨干企业,对列入培育计划的企业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将其纳入全县技术改造、要素保障、科技项目计划支持重中之重,进行重点扶持。建立宁海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后备企业库,每年筛选出高成长后备企业10家以上。同时,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的思路,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整合,到2016年,争取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50亿元企业6家,全县上市企业数量突破8家。
2.积极鼓励总部企业发展。重点引进培育本地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以及在外宁海人开办的企业总部,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来宁海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等职能性总部。加快“宁海慧谷”、“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集聚、引进各行业企业总部进行集中展示、集中服务、相互交流与资源共享,将其打造成我县城市“新名片”。到2016年,集中建设或改造一批总部大楼作为总部经济发展载体,培育形成若干个功能配套完善、总部企业集聚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总部基地,力争引进总部企业30家。
3.大力支持企业升级发展。实施抓大壮小扶微计划和千家企业孵化工程,重点打造一批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隐形冠军”企业。到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5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50家。配套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多渠道整合并着力降低商务成本、破解发展瓶颈,加快推进八大创业基地建设,完善空间载体。大力推进“个升企”工作,鼓励、支持和引导一批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个体工商户升级发展成为个人独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力争到2016年实现150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四)工业投资支撑行动
加大企业有效投入,引导企业回归实业,做强主业,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建立完善领导联系制度,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落地与实施。
1.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入。积极转变工业投资方式,鼓励企业开展技改性、并购重组性、开发性、创新性、平台性、开放合作性投资,支持企业“硬投入”及“软投入”双轮并重,促进工业资本、人力资本与创业创新高效对接。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替代简单劳动为主的工艺流程,实现“机器换人”、减员增效。到2016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60亿元以上。
2.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探索重大投资项目协调推进新机制,建立完善领导联系制度,充分发挥领导联系制度的通报、协调和督促作用,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审批立项、协调等工作力度,提高工业投资效率效益。加快工业项目储备库建设,实现由单个项目谋划向项目群、产业群谋划转变。力争到2016年建设上亿项目50个。
(五)招商引资突破行动
优化招商策略,丰富招商手段,拓展招商范围,全面“招大选强引优”,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
1.拓展渠道抓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加强针对性招商,进行驻点招商,推进产业链招商,将“走出去”招商与“请进来”招商有效结合起来。加强激励考核,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起专职招商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招商方法,充分发挥园区和产业链优势,主打节庆招商和亲情招商,活用以商招商,切实增强招商引资水平。在注重引项目的同时,积极引品牌、引技术、引产业链、引市场。到2016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以上、内资100亿元以上。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海政策 > 宁海县政府办公室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haixianzhengfubangongshi/20181121/1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