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精神,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全面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结合我市实际,市农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做好修改完善工作,现将实施方案在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网站上公布,公开征求意见。
一、征求意见时间:3月24日至4月1日。
二、反映意见的方式:
电话:89186268;传真:89385623;邮寄地址:宁波市海曙区宝善路220号702室,邮编:315012。
附件: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24日
附件: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突出农业提质增效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夯实农业基础。
到2025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0万元/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5%左右,新增重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10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每千个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4名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以上,设施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机械化率显著提升;农业(除海洋捕捞、林业外)亩均产值力争达到15000元以上;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70%以上,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占比达到60%以上。整市创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全国领先,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大力实施科技强农行动
1.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聚焦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智慧农业等领域,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100项。深化市内科研机构及农业企业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新增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5家。加大省部共建农产品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扶持力度,依托甬江科创大走廊,培育以现代种业为重点的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3家以上,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2.实施种业强市五年行动。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林特种质资源家底,建成市级以上种质资源库50个。开展生物遗传育种和分子育种前沿性研究,聚焦水稻与瓜菜两大优势产业,以及黄鱼、青蟹、岔路黑猪、浙东白鹅、奉化水蜜桃、红枫樱花等特色产业,强化联合育种攻关,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100个以上。大力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5家,种业骨干企业10家。
3.发展农业绿色生态种养。深化绿色低碳种养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高效农业模式。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支持推广有机肥、深施肥、水肥一体化、兽用饲料环保化等技术。全面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集成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力度,推广秸秆全量化利用技术。废弃农膜回收处置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97%和98%以上。
4.打造数字农业高地。加快数字化设施和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推广“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建设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园区、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化种养基地。加大工厂化农业攻关,大力推广立体高效种养模式,向设施要空间、要土地。建设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农田”系统,提升“智慧畜牧”系统,提高水稻、生猪、蔬菜生产终端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
5.提升农产品加工保鲜水平。加强农产品产地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与质量安全等技术攻关,开发高附加值的系列农副产品、营养健康食品。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技术改造提升,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培育一批10亿元以上的标志性产业链,扶持有条件的县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出口园区。加大保鲜保活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强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省、市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6.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各类农业创新主体开展农业重大技术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组建宁波市“三农四方”科技创新联盟,鼓励各地与农业科研院校建立院(校)地合作关系。建立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实行“主导产业+技术团队+产业项目+示范基地”的技术推广机制,创建高品质科技示范基地100个。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深化“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制度,市县联动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人以上。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7.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户转场、场入社、社提升”行动,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500家,示范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00家。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市级以上达到 350家,重点支持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建成10个以上农创园,辐射带动10万农民。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万人次。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组建产业农合联50家以上。
三、大力实施机械强农行动
1.加强生产急需农机具的研发制造。坚持需求导向,以适应丘陵山区、设施大棚和家庭农场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装备为重点,梳理形成先进农机具需求清单。实施小型农机具研发攻关计划,实行重点需求项目“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支持农机制造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发适应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机械装备。发挥中国农机学会宁波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作用,为我市农机装备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科研服务。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nongyeju/20220325/43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