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06年,区卫生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五个鹿城”和“文化大区”发展战略总体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为核心,以卫生强区建设为主线,以“四项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强化政府卫生调控为重点,以科技教育为先导,加快卫生体制创新,促进卫生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公共卫生管理能力和卫生服务效能。通过一年努力,卫生强区建设四项工程喜结硕果,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卫生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辖区人民的健康有了更进一步的保障,为“十一五”开了好头。
一、全力提升“五种能力”,“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喜获丰收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五大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和妇幼保健能力建设。这一年,通过不断的努力,“五种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喜获丰收。
(一)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积极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办事机构职责,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机制和网络,完善卫生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质储备,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习。2006年3月份,在藤桥卫生院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进一步熟悉信息报告、采样、消杀、流调、病人转移等应急处置环节。5月25日,市区某大酒店发生河豚鱼中毒事件后,监督所迅速对经营场所采取控制措施,追查剩余河豚鱼下落。随后又组织我区全体卫生监督人员,对辖区内各酒店进行河豚鱼现象专项检查,预防河豚鱼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有效打击餐饮行业违法行为。6月1日根据上级会议精神,立即组织卫生监督员对温州市牛山淡水鱼销售有限公司库存牛蛙进行紧急监督检查,抽样检查发现该公司库存的6364公斤牛蛙带有霍乱弧菌,执法人员当即责令业主迅速追回已售出的带菌牛蛙,同时在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将这批带菌牛蛙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6月4日又对菜篮子集团水产批发市场、西山花坦头临时菜场和小南银寿养殖牛蛙店等场所进行了牛蛙专项检查,查出带菌的牛蛙6000多公斤并予以无害化处理,有效地遏制烈性传染病在我区发生。9月8日市区百里路小学发生学生食物中毒,接报后我局立即启动《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向温州市卫生局、鹿城区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同时组织医院医务人员进行积极抢救病人,出动卫生监督、疾控人员第一时间到达医院和学校等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采样检测,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中毒学生的救治情况。并于12小时内在剩余食品鱼饼中检测出高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病原学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毒素型食物中毒,中毒食品为鱼饼。由于组织得当,工作紧凑,各部门配合紧密,成功地处理了本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表明我局的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
1、硬件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5月份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搬迁,新业务用房面积3100多平方米,基本解决了用房问题。通过政府招投标程序增购了生物安全柜、X光电透机、高压灭菌器及洗板机等仪器设备。业务用房的解决和检测设备的购入,为提高我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奠定基础。
2、健康宣教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全国计划免疫日、无烟日、艾滋病日、爱牙日,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全年共组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6次,专题讲座 10次,制作相关宣传画及宣传牌15个,分发各类宣传资料360500份。
3、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鼠疫监测617份,肠道门诊采样检测1588人次。2006年我区合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共5449例,其中甲类传染病为0种0例;乙类传染病15种,共5059例;丙类传染病6种,共390例。与2005年同期相比,传染病报告数稳中有降。
4、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共举办培训、讲座23期,分发宣传资料2.4万余份,安装自动售套机320余台,发售安全套31万多只,为1053多人做了自愿检测,开展了艾滋病电影展播月活动,举行了“关爱同志,关注健康”为主题的同性恋高危人群健康宣教联谊会。6月3日鹿城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得到了国家及省艾滋病防治督导组的充分肯定,9月20日在杭州召开的全省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工作会议,我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在会上作专门介绍,得到了省卫生厅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5、积极做好卫生监测和消杀工作。共采水样本32个,对187家鞋革企业“三苯”样本采样2096个,共消毒面积10万平方米,有效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6、加强了精防工作,邀请省专家系统培训了相关工作人员,在七都等地开展了精神病防治试点普查工作,为我区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卫生监督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
1、加大各类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共培训卫生场所从业人员62528人;加强卫生许可管理,共办理卫生许可证6855家,审核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01个;加大职业卫生、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执法力度,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9000余人次,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5200余家,共立案418起,结案359起,罚款116.64万元,没收、销毁药品、伪劣食品386箱,折价30余万元。
2、加大非法行医打击力度。3月份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明确打击的重点内容,实行标本兼治、长效监管的措施,共取缔无证非法行医396家,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并以此为契机,对现有的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共检查规范区属医疗机构154家,规范了医疗机构行为。
3、针对不同时期工作重心,采取了具有针对性很强的专项整治行动。2006年春节前后开展了“鹿城卫监”系列整治,确保群众平安过年;2月份开展了平安浙江、省级文明示范城区迎检工作,为我区顺利通过检查组的验收奠定了基础;7月份,我局积极响应区政府“环境卫生百日整治大行动”开展了“餐饮卫生安全百日大整治行动”,对全区的餐饮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排摸和查处,有效规范了餐饮市场;9月份,我局针对市区百里路小学发生的学生食物事件,对辖区所有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食堂进行地毯式的卫生检查,并与其他职能部门对辖区学校(幼儿园)周边的食品卫生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肃清了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市场。
4、首创实施食品内管员制度,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制度,2006年共培训食品卫生内管员24期计1144人,评出食品卫生量化分级A级单位5家,B级单位86家,规范了餐饮行业行为,推动我区餐饮行业从被动受管到主动管理的转变。
(四)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按照全区覆盖、辖区协调、优质高效、功能完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区级综合性医院为主要支撑,其他区属医疗机构为依托,省、市级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院(区)、急救中心、采供血机构为后盾的医疗救治网络。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抓医德医风建设,促卫生优质服务”“抓质量管理,提医疗业务水平”等方法,加大对区属医疗机构的管理,强化区属医疗机构领导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医疗安全防范意识。成立了一级医疗救援队伍3支,二级医疗救援队伍21支,在抗台救灾等应急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开展自查自纠,经过8个多月时间的整治,广大卫生工作者在思想上有了新认识,服务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了大迈进。2006年通过招投标共采购药品3000多万元,医疗器械200多万元,未发现商业贿赂事件。
2、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要求各医疗单位重视和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狠抓医疗制度的落实,巩固、健全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对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治理进行严格把关,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市八医、区人民医院等单位按要求定期召开安全医疗工作会议,分析潜在的不安全医疗因素,并提出整改意见及防范措施为杜绝安全医疗隐患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抓服务,提质量”,各医疗单位的医疗工作都有较大程度的进步:市八医2006年医疗业务总收入1139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区人民医院2006年医疗业务总收入2910万元,同比增长13.6%。
3、加大医疗市场规范管理力度。开展区属医疗机构校验,共校验医疗机构456家,整改24家,暂停业10家,注销2家,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市场。为了进一步健全医政管理网络,在21个街道(乡镇)卫生院聘任42位医政管理员,出台了《医政协管员工作守则》。
4、加大医疗事故处理力度。2006年共受理医疗事故争议事件218件,其中死亡争议事件21件,我局根据有关法律、条例本着协商解决的原则,秉公处理,努力让事故双方都满意,目前已经妥善解决107件。
5、加大医疗惠民幅度。在市区增设了8家惠民医疗机构,实行“十免十减半”优惠项目;在中国鞋都设置新温州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双屿增设红旗医院中国鞋都民工门诊部,在保证有效医疗的前提下,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优惠的基本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社会现象。
6、加强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全区卫生医疗单位通过招投标增购电透机、麻醉机、彩超等医疗仪器,总价值200余万,夯实医疗救治基础,切实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7、加快医疗服务现代化体系构建。在区人民医院和八医开展医院上等级活动。2006年12月29日经温州市医院等级评审委员会评审,认为区人民医院各项工作指标已经达到《浙江省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标准》二级乙等医院要求,这表示我区医疗救治水平更上了一台阶。
(五)妇幼保健能力进一步提升
1、加强妇女保健工作。一是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孕产妇保健卡的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保健质量。认真做好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工作,主动监测区属医院破伤风疑似病例和AFP病例。二是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助产执业资格许可证”和“助产技术人员上岗许可证”的审核工作,进一步提高妇女保健服务的安全性和妇幼卫生管理的有效性。2006年全区常住产妇总数8763人,活产数8800人;流动产妇总数4347人,活产数4359人;常住产妇高危孕妇管理率达到100%。三是推行妇女健康普查工作,全年共普查27219名妇女,查出疾病8933人。
2、加强儿童保健和免疫规划工作。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督导和托幼机构检查、指导,全年共体检儿童13969人次;继续推行免疫规划规范化门诊建设,在全区23个接种点开始使用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我区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的接种率都达到了99%以上。
二、综合采取“四项措施”,“农民健康工程”频获喜讯
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这一年,通过综合采取“四项措施”,“农民健康工程”频获喜讯,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妥推进
2006年度鹿城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顺利,运作平稳,为农民提供实在的健康保障。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显著提高。将新农合从乡镇向街道城中村延伸,努力扩大覆盖范围,除正在改制和已实行医保的街道外,其他6个街道的农民都参加了合作医疗。2006年全区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138140人,实际参合人数为126063人,参合率为91.26%,南郊乡、黎明乡、双屿镇、绣山街道、南浦街道和莲池街道的农民参合率都达到了100%,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2006年农民合作医疗80%参合率的任务。
2、2006年度合作医疗资金运行平稳。对2005年全区农民医疗费用的报销情况进行认真汇总、整理、统计和分析,对药品费用计入报销的比率进行适当的调整,出台了新农合的补充规定。经过一年来时间的运作证明,补充措施切实有效,2006年度新农合资金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