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今年以来,鹿城区卫生局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本职岗位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舞台,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不放松,一手抓卫生发展不动摇,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判别标准,以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改革为动力,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开创了卫生工作新局面。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国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疾病灾害,我们坚决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在我区流动人口多,与疫区交往密切,特别是省内出现4例输入性非典病例,市区出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例的情况下,筑起了有效防线,确保了非典疫情的零发生,被评为温州市抗非工作先进集体。
一、全力做好非典防治工作,有效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根据上半年非典疫情的严峻形式,我们知难而上、沉着应对,密切配合、群防群治,依靠科学、有效防范,扎实开展非典防治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有效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了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订了非典防治应急工作预案,进行了物资准备,并及时收集广东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和温州具体情况,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和药械储备工作;根据情况变化对预防工作进行了多次及时部署;成立了卫生系统抗非典领导小组、指挥中心,成立了专家小组、救治小组和督察后勤保障宣传小组,形成了疫情防控队、监督执法队、专家信息队和督查保障队四个工作队。设立了5个疫情监测点,落实了24小时值班、“零报告”等一系列制度;先后购进了口罩5.5万只、防护衣2449套、消杀物品近30吨;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组织了抗“非典”志愿者为伍。
2、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内外培训。设立了5部专线电话,解答群众咨询,为各部门抗非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向社会群众发放各种资料达30多万套、70多万份;向医护人员发放SARS前线培训手册、教程光盘和诊断标准资料1000余份,组织全系统卫技人员参加浙江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考试;对全区学校、公共场所等从业人员培训23期,受训人员达2116人次;组织卫生讲师团,到农村社区,为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居民、农民、老年人进行了广泛培训;加强了简报编写和新闻报道工作,在《温州晚报》开辟了“非典阻击战”专栏。
3、加强工作力度,落实防控措施。建立哨点5家哨点医院,进行疫情主动监测;设立了5个卡点检查点,对来境和返乡人员进行全面监测,全系统共出动人员3.3万人次,检测各类人员近29万人次,检出异常人员37人次;加强了卫生消杀工作,共出动人员4.6万人次,使用消杀药剂液体72万升,片剂3.7万片,消杀各类场所29.8万家,消杀面积达3400万平方米;加强留验和医学观察工作,建立了红旗医院、聋哑学校两个留验场所,购买了专用救护车,共接受留验30多人次;在区属3家医院和5家卫生院开展了发热门诊,并在八医设立了发热病人留观病区,全区报告医学观察病例11例,住院隔离观察9例,对499例疑似、可疑病人密切接触者实行了居家观察;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分成14个卫生监督执法小组,共出动2766人次,共计监督检查各类场所4235户次,立案处罚698家,罚款20万元,没收销毁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1985公斤,并根据防疫的需要和市政府的指示,配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关闭公共等场所86家,责令停业整顿120家,监督落实消杀措施2312家。
4、落实优惠政策,推出帮扶措施。对原暂停营业的公共娱乐场所,符合条例的全部帮助恢复营业,有欠缺的帮助落实整改措施;对娱乐、饮食、旅馆等行业卫生年检等费予以减免;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办证等,在收费上优惠20%;开通办证绿色通道,尽可能提高办证效率。
5、制订工作预案,落实常态管理。首先是于10月份制订了非典防治工作预案的。预案包括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三个子预案,突出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立足鹿城、市区兼顾的原则,确保了各项工作效率。为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我们还组织了预案演练。其次是加强了疫情监测、报告和预警工作。区卫生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疫情值班制度,恢复了非典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在市八医和藤桥中心卫生院恢复了发热门诊工作。为加大疫情报告、监测能力,我们在全力完成计量论证系统建设的同时,投入50余万元,为各监测报告点配齐了常规报告设备、网上直报设设备,改善了监测仪器设备。三是进行了必要的物质储备,并完成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社会群众培训8期、1200人次。
二、深入开展“效能革命”活动,切实加强党风行风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区委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制订了《并于开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了 “效能革命”活动。为确保“效能革命”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效,我们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订了《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若干规定》,张贴了禁酒令,出台了局机关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办法,落实和完善考勤制度。二是加大了监督力度。加强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回复工作,并获该项工作区级先进。在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的同时,向区人大、政协、区委、宣传部、新闻单位等聘请一批行风监督员。三是简化程序,缩短办证时间。根据行业情况,变原来的12个工作日办理为立等可取、3天、5天、或8天办理制;把健康证的办理由原来的三个程序减少为一个程序完成。四是实行AB岗办公制。五是在公费医疗办推出了癌症、尿毒症、肾移植排异等病人的门诊报销制度,既方便了病人,又节约了财政开支。
加强了执法的内部监督工作。一是对行政执法证件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和整顿。二是完善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根据《温州市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规定》,对各类重大处罚案件如处罚金额较大、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均统一上报局法制科审查后统一报区政府备案。三是对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工作行为进行督查。给行政相对人发放“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反馈单”,要求行政相对人对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进行评议和监督。
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制订并下发了《2003年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和《2003年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工》,以确保工作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与下属30个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二OO三年行风建设责任书》;推行了人事录用公开招考制度,根据下属单位的工作需求,共向社会公开招考大中专毕业生21名;建立了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加强了全系统财务规范管理;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
三、积极开展医疗市场规范整治,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根据市纠风办、卫生局的文件精神,与区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三个月以来,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
加强了对无证诊所的取缔力度。出台了《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对南效、双屿、藤桥等辖区无证行医相对较多的地段进行重点整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鹿城区、瓯海交界地双桥村专门派驻6名卫生监督人员,进行蹲点治理。
共取缔无证行医医疗机构(个体诊所)607户次,没收违规药品、医疗器械667箱。建立了每周巡查制制度,对各个街道(乡镇)每周巡查一次,发现无证行医行为及时予以取缔,防止死灰复燃。
加强了对有证诊所的规范整治力度。推行了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注册管理制度,完成区属医疗机构执业资格证书发放工作,社会医疗机构执业资格证书正在发放;加强了村卫生室整顿,对瓯还海划入的74家农村卫生室进行登记,对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进行了全面审查,并完成《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换证工作;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管理,完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多个站的审批发证工作;加强了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对区属医院、卫生院医疗质量进行了全面考评,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加强了医护人员技术培训力度,落实了医护人员学分培训制度。同时,加强了医疗事故处理工作力度,上半年共受理医疗纠纷113件,送鉴定26件,已结40。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市纠风班、卫生局的文件精神,对区属医疗机构的合作科室采取吸纳、剥离和停办处理三种办法处理。目前区属医院合作科室的剥离、吸纳、停办工作已基本完成。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已拟订了初步的处理意见,已报市卫生局批准。
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类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9000余人次,检查各类管理对象10000余家次,取缔1800余家,立案处理599家,结案513家,罚款80余万元,销毁伪劣食品、化妆品2300余箱;加强了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上半年共发放各类卫生许可证4181家,年审2782家,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41826个;加强了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检查、消毒各类水箱3232个,地下蓄水池140个;强化了群体性事物中毒预防监督力度,监督各类集体食堂1000多家,并对辖区200多所学校食堂家及周边副食品店进行了重点监督;加强了职业病防治监督和宣传教育力度,共出动人员4340人次,监督监测企业3401余家次,受理职业危害申报577家,组织大型宣传3次,开展培训9期,受训人员达2450人次;完成了对22家拥有X线设备单位的X射线监测,对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全面加强了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监督,先后两次组织对全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了检查。
四、努力提高质量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防保措施
副伤寒控制扎实有效。针对辖区9月份以来出现的甲型副伤寒疫情,及时了解掌握疫情信息,组织开展流调,加强了对学校、托幼机构、餐饮行业、集体食堂、工厂单位和居民区、城郊结合部等环境场所的主动监测,并积极主动做好区政府参谋,出台“温州市鹿城区防治伤寒与甲型副伤寒工作预案”,加强部门联合,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甲型副伤寒的防治。加强了宣传工作力度,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万份、录音磁带50盒、刊出专栏60余期。目前,全区副伤寒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传染病管理力度加大。传染病的防治管理是疾病控制的重要任务之一。上半年,我们继续加强对法定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明显。加强了肠道寄生虫和“01” 监测工作,共监测肠道寄生虫1532例;监测室内鼠208只, 进行鼠血清血凝集试验204份,进行活鼠内脏病原学鼠疫杆菌培养126只、378份。突出 “02”防治不放松,于5月1日恢复了我区各医疗单位的肠道门诊工作。上半年肠道门诊检索中未发现“02”阳性样本。
计划免疫取得新进展。首先是加强接种门诊建设。加强了对已建成的5家示范门诊单位、8家规范化门诊和4家合格门诊单位管理,完成的南门、双屿、南浦及广化卫生院的规范化门诊和合格门诊建设并落实督察工作。其次是落实消灭“脊灰”后的强化服苗工作。按省统一安排,1月份完成了36814人次的强化服苗任务。第三是加强计免常规免疫工作。继续做好计免工作的建卡和接种工作,五苗接种率均超过95%以上,乙肝接种率有明显提高。此外还加大了水痘疫苗、麻腮风、狂犬疫苗、甲肝疫苗的接种力度,加强医院破伤风疑似病例和AFP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