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
《龙湾区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八月二十日
龙湾区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认真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龙湾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温龙政办〔2004〕83号)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特编制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以人为本、明确责任、预防为主、治避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抓好地质灾害勘查治理、避让搬迁和防灾队伍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全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期。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09年属于气象灾害中等偏重年景,可能有明显的区域性气象灾害(洪涝、高温、干旱、台涝)发生。今年我区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8月至10月主汛期。主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台风降雨开始至台风降雨停止后24小时时段,除可能引发为群发性的山体滑坡、崩塌外,还可能出现山体坡面型泥石流和山区小流域沟谷型泥石流。
(二)重点防灾类型。我区地质灾害主要是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高陡斜坡、道路边坡与弃渣、矿山宕面与尾矿堆场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易发地段,居民集中区、交通沿线、水库库区及旅游景区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点。
(三)重点防治对象及防治措施。
1.海城街道西一村安埠山东南侧山体滑坡隐患。灾害点位于海城街道西一村安埠山东南侧,地理座标:东经120°45′44〃, 北纬:27°50′14〃, 方格网座标:x:509423.0, y:3080427.7。该点灾害类型为牵引式滑坡。该点滑坡体长约61m, 前缘宽约50-140m,厚度1.0-12.0m,整体滑坡体体积约有4.5×104m3,属较大规模型滑坡。滑坡体物质由残积粉质粘土、全风化凝灰岩组成,其山体稳定性差,局部地段已形成梯田状,滑坡变形有加快趋势,遇暴雨或长时间强降雨时,发生剧滑的可能性较大。该滑坡体不仅对公路中的行人和车辆造成危害,严重时也会对公路对面的居民及房屋造成威胁。
防治方案:①建议对该滑坡进行治理,主要可采取滑坡前缘挖方、滑坡体内分台阶削方减载、前缘抗滑桩(抗滑挡墙)支挡、后缘锚杆结构(挡墙)、截排水方案等综合治理措施,以确保居民及房屋的安全。②在2007年底已进入工程治理,治理工程总预算资金435.2万元,因存在山地坟墓政策处理等原因,力争在2009年12月底完成治理工作。应急防灾措施:①在有效治理之前,设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遇暴雨天气时,通过该路段的车辆应谨慎驾驶。②在汛期期间,遇台风强降雨天气时,应适时实行交通管制,并派专人对山体进行监测。(防灾责任人:海城街道办事处潘国华;联系电话:85220480,手机:13957732080。防灾监测人:海城街道西一村李启开;联系电话:85229727,手机:13676770489)
2.海城街道东门村眠牛山山体崩塌滑坡隐患。灾害点位于海城街道东门村眠牛山东侧,地理座标:东经120°46′15.7〃, 北纬:27°49′57.8〃, 方格网座标:x:575959.0, y:3080199。该点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眠牛山为东门村及周边居民的休闲场所,山顶建有健身房及一些体育锻炼设施,山体东侧开挖边坡坡脚为水泥制品的加工厂房,其余3侧坡脚均有民房、老人公寓、祠堂、寺庙等建筑物分布,居住人员近200人;此外,山体东侧为建设中的海工大道(通往滨海工业区),南北两侧规划有海宁路和旺东路。眠牛山山体周边人口密集,来往人员众多,并且山体本身规划为公园,为海城街道居民的主要休闲场所,如山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必将危及上述这些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如继续发展可能会影响山体周边建设以及规划道路的建设。
防治方案:①建议对该崩塌滑坡进行治理,主要可采取滑坡前缘削方、锚喷网支护、截排水方案、护面墙、格构锚固,护栏等综合治理措施,以确保行人及民房等建筑物的安全。②在2007年底已完成勘查与治理工程设计方案,2008年底已进入工程治理,治理工程总预算资金457.51万元,力争在2009年12月底完成治理工作。应急防灾措施:①在有效治理之前,设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遇暴雨天气时,通过该路段的车辆应谨慎驾驶。②在汛期期间,遇台风强降雨天气时,应派专人对山体进行监测,并将受威胁的房子里的人员及时进行撤离。(防灾责任人:海城街道办事处潘国华;联系电话:85220480,手机:13957732080。防灾监测人:海城街道东门村钱国仁;联系电话:85220143,手机:13706685486)
3.海城街道东门村长蛇山山体崩塌滑坡隐患。灾害点位于海城街道东门村长蛇山西南侧,地理座标:东经120°46′22.4〃, 北纬:27°50′15.4〃, 方格网座标:x:40576.39, y:3080742。该点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长蛇山位于海城街道和天河镇交界处,属海城街道东门村、西一村与天河镇中和村管辖。山体最高海拔为62.8m,顶部较为平坦,并修建有一座庙宇;西南侧边坡高陡,岩石多为块状~镶嵌结构,部分岩石存在悬空,且该段边坡发育一组顺坡节理,故边坡极易发生倾倒式、坠落式等崩塌,厂房及民房紧挨边坡坡脚而建,发生崩塌将会严重影响下方厂房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治方案:①该长蛇山地处天河镇、海城街道办事处两乡镇交界处,土地权属分别属于海城街道东门村、西一村,天河镇中和村,历史上存在山界纠纷,建议先进行纠纷调处,再展开勘查与治理工程设计。②建议对该崩塌滑坡进行治理,主要可采取削方、护坡及护面墙等综合治理措施,以确保行人、居民及厂房等建筑物的安全。应急防灾措施:①在有效治理之前,设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和居民注意安全。②在汛期期间,遇台风强降雨天气时,应派专人对山体进行监测,并将受威胁的民房里的人员和厂房里的工人及时进行撤离。(防灾责任人:海城街道办事处潘国华,联系电话:85220480,手机:13957732080。防灾监测人:浙江奇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胡嗣新,联系电话:85229727,手机:13958867777)
4.天河镇新河村天马山崩塌(滑坡)隐患。灾害点位于天河镇新河村天马山,地理座标:东经:120°46′30″,北纬:27°50′43″,方格网座标:x:3083341,y:21280803。该点灾害类型为崩塌。该点不稳定边坡高约50m,宽100m,坡向75°,坡度55~75°,山体原始坡度约35°。点处出露地层为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全风化层厚度约2~5m,岩性为土黄色粉质粘土夹碎石,基岩中节理发育,岩石破碎成碎裂—散体状结构。该点曾发生小规模崩塌,造成下方水池出现一条小裂缝。该点稳定性较差,遇暴雨或长时间强降雨可能发生崩塌,该不稳定边坡下方受威胁的有厂房、居民共16户房屋21间,人口约80人,威胁资产约500万元。
防治方案:①建议对该点进行治理,可采取削方减负、护坡等治理措施,以确保下方厂房及居民的安全。②天河镇政府和新河村委会要尽快启动“万户避险(地质灾害)移民安置工程”建设,抓紧落实该地质灾害隐患点下方的16户居民21间房屋的搬迁安置工作。③在“万户避险(地质灾害)移民安置工程”启动前,将重点危险区内的5户8间民房和生产厂房予以临时安置,并将移出的5户8间房屋和生产厂房予以查封,同时做好安全警戒线和警示标志,设立警示牌,确保安全度汛。应急防灾措施:在有效治理之前,要求天河镇政府编制、落实汛期防灾预案,遇台风强降雨天气时,将受胁威的居民进行撤离。一旦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及的居民应立即沿永梅公路向北东撤离到150m以外;发生地质灾害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次灾害的发生。(防灾责任人:天河镇人民政府张纯道,联系电话:86810961,手机:13806698982。防灾监测人:新河村委会李启华,联系电话:86816055,手机:13806894712)
5.黄石山机场大道(金岙至龙东段)山体崩塌隐患。灾害点位于茅竹岭遂道东侧约2.5km处机场大道边(图上编号D143),地理座标:东经:120°48′13″,北纬:27°57′52″,方格网座标:x:3096499,y:21283860。该点灾害类型为崩塌。该点不稳定边坡高15~30m,宽300m,坡度70~80°,坡向350~360°,山体原始坡度约40~50°。该点出露岩性为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为岩质斜坡,块状—碎裂状结构,临空面上存在多处危岩体,潜在崩塌方量约1000m3,不稳定斜坡下方为机场大道,边坡危岩体若发生崩塌,将严重威胁到机场大道及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该点稳定性差,危害程度较大。
防治方案:①建议立即对该斜坡进行治理,主要可采取危岩清理、坡面防护等措施,以确保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②治理之前,市市政园林局市政处应委托有资质的勘查设计单位进行勘查治理设计并进行科学论证,以确保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③初步估算勘查、设计及治理总费用约300万元,建议在2009年完成勘查与治理工程设计。应急防灾措施:①在有效治理之前,设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遇暴雨天气时,通过该路段的车辆应谨慎驾驶。②在汛期期间,遇台风强降雨天气时,应适时实行交通管制,并派专人对山体进行监测。(防灾责任人:市市政园林局市政处俞华银,联系电话:89999086,手机:13091986727)
6.状元镇大岙溪村田岙山体滑坡。灾害点位于状元镇大岙溪村田岙(图上编号D336),地理座标:东经:120°43′41″,北纬:27°57′12″,方格网座标:x:3093529,y:21276402。该点灾害类型为滑坡。不稳定边坡高50m,宽100m,坡度约30°,坡向160°,为土质斜坡。点处出露地层为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全风化层厚约3m,岩性为粘土夹碎石,方量约5万m3。该点由于饮水工程开挖遂洞,使边坡失稳,1995年山顶部滑坡后缘曾出现长约100m的裂缝,裂缝宽度20~30m,呈半弧状。该点山顶部出现裂后,状元镇政府已对威胁居民进行了搬迁,但仍有一座庙宇尚未搬迁,威胁到庙宇以及过往行人的安全。
防治方案:①建议对该滑坡进行监测,在雨后24小时后对山体进行检查,若出裂缝,应立即填埋。②在路边设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以确保安全。③建议由状元镇政府牵头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对山脚下的庙宇给予搬迁,力争在2008年底完成搬迁工作。应急防灾措施:在有效治理之前,要求状元镇政府编制、落实汛期防灾预案,遇台风强降雨天气时,将庙宇里的人员进行撤离。一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庙宇里的人员应立即沿公路向北西方向撤离;发生地质灾害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次灾害的发生。(防灾责任人:状元镇人民政府董朝贤,联系电话:86356988,手机:13600670919。防灾监测人:大岙溪村委会陈云和,联系电话:86551532,手机:13305775278)
7.温州市曙霞包装有限公司后山滑坡隐患。灾害点位于状元镇山西岙村邵宅,地理坐标:东经120°45′40″,北纬27°57′33″,方格网座标:x:3094210,y:40574894.70,该点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该灾害点主要有两处滑塌体,中间一处规模较大,其滑体长约10.0m,宽约15.0m,滑体厚约1.0~4.0m,体积约200.0m3;另一处位于边坡东侧,其规模较小,滑体长约5.0m,宽约6.0m,滑体厚约1.0~3.0m,体积约60.0m3,其滑塌体后缘已出现裂缝。如遇强降雨天气,边坡一旦发生滑动,会造成下方厂房财产损失,危及员工生命安全与上方储水池坍塌,同时影响到山西岙村村民正常生活饮水。
防治方案:①建议对该滑坡进行治理,主要可采取削方、坡面防护等措施,以确保员工、厂房和储水池的安全。②治理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91765部队岸勤部应委托有资质的勘查设计单位进行勘查治理设计并进行科学论证,以确保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③初步估算勘查、设计及治理总费用约60万元,建议在2009年完成勘查与治理工程设计。应急防灾措施:①在有效治理之前,设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警示牌,禁止人员靠近危险区。②在汛期期间,遇台风强降雨天气时,应派专人对山体进行监测,将公司员工及机器设备转移到距离坡脚20m以外的安全地带,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防灾责任人:中国人民解放军91765部队岸勤部赵宇峰,联系电话:86351078,手机:13057757026,防灾监测人:温州市曙霞包装有限公司:叶美俊,联系电话:86380058,手机:13906636847)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部署、检查、落实。要建立和完善防灾责任制,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国土资源、气象、水利、建设、交通等部门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管好、用好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二)加强监督,落实制度。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制度,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监督检查,确保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及时的调查、勘查、治理和避让。要严格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地质灾害治理责任人的治理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
(三)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法律规定和防治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广大农村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点、重点,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切实提高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
四、其它事项
矿山(采石场)开采易于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当地镇(街道)与有关部门须高度重视。在汛期间(10月15日之前),各采石场应注意开采面边坡的稳定性,加强动态监测,发现险情应立即停止开采,采取措施及时排除险情,经国土、安监部门鉴定后方可开采,对已治理的扶贫巨星特钢等四厂后山崩塌、瑶溪镇龙东—金岙拉沟公路两侧山体崩塌隐患等二处地质灾害点,温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区公路管理段(路政大队)要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监测,以防万一,确保安全。
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负起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责任单位在有效治理前要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诱发原因、先前征兆、危险对象和程度,以及防治措施等基本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抗灾能力。对辖区内的每个地质灾害点,都要填写《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落实具体防灾责任人、监测人,继续巩固汛期值班制度和地质灾害预警、速报制度,积极主动、准确及时地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对已知的地质灾害点,治理责任单位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筹措资金,制定防治方案,尽快开展治理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政府值班电话:86968000;区防汛办值班电话:86966868;国土资源部门值班电话:86535601、86535602)
主题词:地质灾害 方案 通知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8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