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温龙政办发〔2013〕222号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龙湾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工程三年(2013-2015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市派驻龙湾各工作单位:
现将《龙湾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工程三年(2013-2015年)行动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1月25日
龙湾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工程三年
(2013-2015年)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转发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3〕99号)及《转发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温州农信推进“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浙信联温办〔2013〕111号)精神,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以及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要求,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助推温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龙湾区域经济发展及龙湾农商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和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以及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十大举措”,全面实施普惠金融工程,改善农村金融基础建设,提高支农支小贷款覆盖面,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加快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社区)、综合金融不出街道”的服务体系,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加快“四化同步”发展,为龙湾“赶超发展、再创辉煌”奠定扎实的金融生态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服务大局原则。坚持以中央和省、市、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导向,全力对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中心,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更好地服务龙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全覆盖原则。通过多层次的金融创新和全方位的服务覆盖,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的服务网络,积极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让普惠金融的阳光惠及广大群众。
(三)可持续原则。坚持本行定位与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相结合,坚持普惠金融与风险防控相结合,坚持市场化运作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坚持总体规划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可持续地推进普惠金融工作。
三、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围绕“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三大目标,贯彻“网络覆盖、基础强化、扶贫帮困、感恩回馈、创新升级”五大行动,结合龙湾实际,实施“惠民覆盖扩面项目、支农服务深化项目、小微企业孵化项目、金融创新分享项目、信用品质提升项目”五大项目,进一步树立“怀惠民之心、承社会之责、解民众之需、达和谐之生”的金融理念,加快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社区)、综合金融不出街道”的服务体系,推动我区普惠金融工作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一)实施创业普惠,让创业者实现致富梦想。为创业者提供信用,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以丰收小额贷款卡和丰收创业卡为载体,推行农户贷款“一站式”、小微企业贷款“工厂式”、产业贷款“链条式”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小额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妇女、党员、失地农民和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创业,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实现普惠产品大众化,努力做到符合条件的客户都能得到金融支持。三年内计划新设1家小微专营机构;到2015年末,农户贷款达到1.7万户7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1300户45亿元,农户经济档案建档率达75%以上,涉农贷款占比均保持在70%以上。
(二)实施便捷普惠,让老百姓享受家门口服务。实施“丰收三网”战略,实现机构网、电子网和人员网的普惠服务网络化,打通我区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以丰收村村通工程为基础,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全面开展街道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社保市民卡、公务卡、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种粮直补等财政、社保业务代理和政府惠民资金代理收发,努力让广大城乡居民不出村(社区)就能得到金融服务。加大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提高关联度建设,使居民获得更高效的服务,更广泛的实惠。到2015年底,设立金融便利店和社区微型金融网点30家,争取服务客户数达到70万人,其中民生类代理业务签约客户超过35万户、贷款户超过2.1万户,丰收卡发行量超过77万张,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开户数超过9.2万户;累计走访农户(个人)6.3万次,累计走访企业0.66万次;投入3100万元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三)实施阳光普惠,让老百姓的信用创造价值。充分挖掘信用资源,体现信用价值,营造信用环境,实现普惠信用价值化。推进丰收信用工程,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银政、银村、银农、银商、银企共建,实现整体授信、整体批发。公开贷款种类、条件、价格、流程、政策,实行阳光信贷。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增强群众金融意识,实现金融知识普及化。做好扶贫帮困,继续实施减费让利,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普惠红利。到2015年末,培育评定的信用户达到辖内农户数的60%以上,培育评定市级以上信用村(社区)、信用街道分别达4个、3个,并继续免收16项费用让利于民。
未来三年,各项指标一般按差额部分每年递增三分之一的幅度设定年度计划。
四、五大行动
根据省、市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贯彻“五大行动”,加大推进力度,突出便民惠农,提升普惠金融质效。
(一)实施网络覆盖行动,提升普惠金融便捷度
1.完善物理网络。根据“一核三区”的架构,在高新区、经开区、瓯江口新区做好精品网点规划,拓展服务区域,提升服务功能。推进网点功能转型,打造“连锁店”网点形象,对网点硬装和软装进行改造,确保三年全行网点应用硬件配备率达到100%。推进“千台机具进社区”,加快离行式自助网点建设步伐,推进有人服务离行式自助网点建设,通过ATM机、转账机和助农取款终端的有效结合,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现金存取、产品推介、业务咨询、中间业务代理等业务。力争2015年ATM机达200台、POS机达2400台。全面实施丰收村村通工程,积极探索建设人工服务与自助机具相结合的金融便利店。加大对社区、中心村的网点布放力度,在农村地区推广设置简易型和自助型金融便利店。在物理网点未覆盖区域,积极发展便民金融服务点,延伸基础金融服务。争取到2015年底,实现农户办理银行基本业务不出村。提升街道及村级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推进本行与区财政部门的合作,为城乡公务活动与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基础性金融服务。
2.打造电子网络。高度重视发展网络金融、移动金融、自助金融等新型电子服务渠道,利用现代科技打造移动网络,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全面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增强跨区域金融服务能力,让农户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金融服务提升,实现随时随地办理业务。积极拓展农贸市场、商圈、院校等便民电子支付渠道,改善社保市民卡和金融IC卡用卡环境。推进外汇业务下乡进村,在条件成熟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小额外币兑换服务,全面推广“速汇金”国际汇款业务,为农户提供快速、安全的汇款业务,到2015年底,全行开办率达到60%以上。
3.编织人员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形成以总部、网点、客服中心、驻外联络点等为网络,客户经理、大堂经理、客服座席、村级联络员、农村金融指导员等为主体的多层次立体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村级联络员队伍和农村金融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助农取款点的信息集聚效应,使其成为银行和百姓的重要信息桥梁,构建与“三农”紧密互动、互惠共荣的新型服务关系。加快人才引进,着眼于普惠金融的“小、广、散”,着力打造全方位服务客户的人才队伍,不断编织和优化遍及城乡的人员网络,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持续发挥宣传队的作用,以3G技术为依托,通过流动服务车的驻点服务,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面。按照逐村开展、下乡宣传的要求,组织“送金融知识下乡”服务每月1次以上,保证辖区内各村上门服务每年至少一次的,提升金融知识全民普及率。
(二)实施基础强化行动,提高阳光服务满意度
1.持续开展“走千访万”活动。每年组织200名干部员工,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深入开展送信贷资金、金融知识等下乡活动,实现本行普惠金融服务与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强客户的关联度建设,制订企业、个人走访策略。根据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展“走村入企”、“小企业帮扶服务月”、“信贷服务经济实体”等活动,深入农户、企业,解说政策、了解困难、传递信心。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进村进社区、进户进企业;做到重点走访新客户,走访形式有新突破,走访力度有新提升。走访工作由扩面向提质转变,将信息掌握和金融营销特别是金融满足结合起来,将走访情况与业绩相挂钩,做深做实走访工作,提升活动成效。未来三年,确保全区走访率和客户回访率达到100%,持续推进扩面提质,推进基础客户群体稳步增长,到2015年末存款客户开户数力争达到65万户。
2.优化信用体系。全面实施丰收信用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给诚实守信者以支持,体现守信价值,建设信用文化。努力提高农村信用评定基础信息在贷款授信、用信等方面的应用率,不断提升信用工程质量。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拓宽信用工程覆盖范围。
3.推广阳光信贷。通过实行信贷过程公开化管理,提高信贷业务透明度,打造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惠农绿色通道。推行信贷公示制度,开展授信社会评议,实行贷款阳光操作,落实服务限时承诺,公开定价标准,强化社会监督。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常见问题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