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兰溪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兰溪市人民政府
2017年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兰溪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令第374号)、《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科发社字〔2007〕77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2011年~2015年,在兰溪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中医资源配置显著改善,中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三名三进”工程进展顺利,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初步构建,中医药强市人才培训工程持续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中医药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实现了十二五期间提出的战略目标。
(一)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1.中医资源配置显著改善。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重要力量,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和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集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并趋于完善,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截至目前,兰溪市有中医医疗机构41家,其中中医医院5家,中医门诊部2家,中医诊所34家。
2.中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14年投资1.24亿元的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医院病床总数由213张增至350张。全市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457人,其中高级职称中医师45人,中级职称73人,基层中医类别医师与临床类别医师比例达到24.36%。2015年基层中医药总诊疗44.31万人次,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例41.41%,比2014年中医药总诊疗38.91万人次,增长了13.88%。
3.“三名三进”工程进展顺利。创建了1个省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中医特色专科;首次评选了兰溪市名中医2名,至目前全市有省级基层名中医1人,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2名,省级基层名中医培养对象1人,金华市级名中医4人;永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十二五期间顺利通过国家对我市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
4.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初步构建。市中医院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并对“治未病”的内容、流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和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门诊为网络,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发展格局。
5.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持续推进。中医药继承以人才培训为抓手,实施中医药强市人才培训工程。先后开展了1期“西学中”培训班,共61人次接受培训;开展10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共200人次接受培训;五年来开展中医本科学历提升(专升班)2期,60名学员参加,开展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共有21名指导老师,29名继承人。通过各类培养计划方案的实施,夯实了中医类医务人员临床技能基础,全面提高了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中医药创新以科研为带动,促进临床水平的提高:全市中医系统共计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8项,兰溪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6项,金华市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2项,浙江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立项1项(兰溪市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及中医药技术示范),兰溪市金桥工程立项6项,其中兰溪市金桥工程二等奖1项,兰溪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随着兰溪市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建设转型、经济模式转轨、发展方式转变,卫生工作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医药事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一是政府的重视为中医药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不断加大,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医改的深化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新动力。兰溪作为新医改试点城市,中医药事业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理顺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体现中医药价值,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动力。三是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为中医药资源扩大提供新空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对于养生、健康、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中医药独特的医疗保健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热切关注。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提供了中医药发挥保健、康复等特色优势的新空间。
2.挑战。我市中医医疗机构规模小、底子薄,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中医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平均人口拥有床位数和医生数明显不足。以全市总人口66万人计算,兰溪每万人口拥有中医床位数3.5张,落后于全国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中医床位数6.87张。二是医院规模明显偏小。市中医院的建设规模和编制床位远远不及省内其他市县中医院规模;与市内同级综合性医院相比,中医院的规模也明显偏小、床位明显偏少。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和中医中药并重的政策,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参与,积极构建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我市中医医疗、防病治病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2.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3.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发展中医药事业。
4.坚持继承与创新。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中医药事业。
5.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优势突出、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中医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中医药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中医药科教和文化建设,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
2.主要指标
(1)中医药医疗资源。到2020年,实现市中医院从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中医床位数达到500张。
(2)中医药人力资源。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重超过60%。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二名中医师。
(3)中医药服务。服务量每年上升5~7%,到2020年,中医医疗机构年总诊疗人次达48万人次,出院总人数达1万人次。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4)中医药科教。到2020年,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中医医师住院规范化培训覆盖率达100%,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
(5)中医药优势学科。到2020年,力争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达到1个,省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达到2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达到3个。
(6)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医药养生、养老、医疗、康复、文化、旅游、保险、信息等服务产业优化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以及中成药、中医诊疗和养生保健器械、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和日化用品等研发、制造及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具有浙江特色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
三、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
(一)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健全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各级各类医院中医科为网络,以中医诊所、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1.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
(1)加强市中医院的建设。强化对市中医院重点学科、特色专科(专病)的投入,重点做好中医药康复中心、中医特色门诊建设。到2020年前,将市中医院建设成为床位数达到500张的中医专科优势突出、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三位一体”的中医龙头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发挥其在中医药服务网络中的带头作用。
(2)加强中医医院专业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结构,2020年前中医院人员结构符合以下配置要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
(3)突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特点。中医院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7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中药处方合格率≥90%。
2.提高综合医院中医科水平
(4)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综合医院建设发展目标、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标准。中医诊疗科目设置作为综合医院执业登记及校验的必要条件之一。市人民医院的中医科室床位数不少于本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百分之五。
(5)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精神,对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督导全市各级医院中医科、中药房的建设,引导其确定中医药业务重点发展方向,逐步完成全市各级医院中医科、中药房的达标上等工作,到2020年实现所有医院都设置达标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
(6)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病房等诊疗工作中能够开展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如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科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医临床科室中药处方合格率≥90%。
3.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
(7)遴选一批“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一用就灵”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内推广使用不少于10种。
(8)在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二名中医师,实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开展中医药服务,让老百姓不出社区看得上中医,用得上中药,让中医中药在社区发挥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9)到2020年,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10)探索中医药进社区的运行机制,做到七个统一: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工作安排、统一人员准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项目准入、统一工作制度、统一分配制度。
(11)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建立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范和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
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项目 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到2020年前,将市中医院建设成为床位数达到500张的中医专科优势突出、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三位一体”的中医龙头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 提高综合医院中医科水平,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病房等诊疗工作中能够开展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如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 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推广使用不少于10种中医适宜技术,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二名中医师,实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开展中医药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