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绍兴县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文化源远流长。县域内浓厚的文化积淀,柔情的碧水青山,蕴含和流传着许多故事和传说,一个“水”字总牵动着多少人的水乡情缘。为充分发掘我县的水文化资源,更好地保护利用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进一步弘扬地域文化,促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强县的建设,决定开展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工作,认真贯彻“抓紧抢救、科学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点面结合,分级保护;珍稀优先,精华为主;尊重规律,讲究实效”的工作方针,围绕建设文化强县和县政府《关于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和“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总体要求,全力挖掘和提炼我县丰富的水文化遗产,促进我县水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为发展休闲旅游业,推进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二、普查内容
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工作实行全面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县域内能充分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和独特水文化氛围的水镇、水街、水村、水上桥梁、水上戏台等水文化物质遗产进行普查,具体为:
1、水镇:指在集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沿河聚落或沿湖聚落的水乡古镇,其大都在一条通过镇区的主河道沿两岸而筑,河上水乡的船只穿梭往来或停泊于河埠头,古老的石桥横卧水面,河沿两侧青石板铺设成街(或道),典朴的房屋鳞次栉比,或曲弄深巷,或屋檐相连,延伸成廊。
2、水街:指水乡古镇的主街道,由流经水镇的主河道、石桥、石板路、民居、店铺、檐廊等繁复组合而成,一河一街或一河二街是水街典型的形式。
3、水村:指位于水网地区,依河旁水聚落的村庄。水村“以船为车,以楫为马”,通过或进入村庄的河流大都是镇区主河流的支流,这些支流不一定再与其他的河道相接,而多在尽头形成一个“宕肚”,水乡人称之为“溇”。水村人沿河(或溇)而聚居,河水是村里主要生活用水。
4、水上桥梁:指具有一定的历史内涵、含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古桥。
5、水上戏台:指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并依水而建的古建筑物。
三、方法步骤
本次水文化物质遗产全面普查工作以镇(街)为主,重点调查阶段以县水文化物质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下属工作机构为主,具体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4-5月)
1、为切实加强对我县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和保护利用工作,建立绍兴县水文化物质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2、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倡导保护水文化遗产的新风尚,提高和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
3、召开绍兴县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会议。
4、加大对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保护的投入力度,建立水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专项资金。
5、做好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全面普查阶段(6-8)月
1、建立机构。涉及到水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的镇(街)应建立相应的组织及工作机构,落实普查人员。
2、开展普查。以实地踏看、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和掌握水文化遗产有关线索和资料。
3、整理资料。根据普查工作要求,整理、填写相关资料,并及时做好报送工作。
(三)复查整理阶段(9-11月)
1、对相关镇(街)上报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通过专家论证和筛选,确立水文化物质遗产复查和重点调查项目。
2、对确定的复查及重点调查项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以保证水文化物质遗产的价值性和代表性。
3、通过专家论证公布绍兴县水文化物质遗产保护名录,落实相关措施,有效开展保护利用工作,为绍兴县“用水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最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四、组织机构
成立绍兴县水文化物质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沈祖卫局长任组长,冯健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镇(街)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开展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和保护利用工作是我县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建立文化强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镇(街)要尽快组成专门的普查队伍,抓紧开展工作。
2、落实经费。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水文化物质遗产的普查。有关镇(街)也应落实相应的配套经费,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宣传,开展水文化物质遗产普查及保护利用工作是我县“新时期治水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好事,各相关镇(街)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按照我县“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和目标,实施水文化物质遗产的普查工作。
绍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抄报:县委办、人大办、县府办、政协办、县委宣传部,孙 君、马芳妹同志 送:县水电局- 上一篇:安昌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 下一篇:关于建立安全隐患大排查领导小组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