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柯桥区 > 正文

关于印发《绍兴县司法局2007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2021-06-03 柯桥区 收藏
朗读

 

 

 

 

 

绍县司[2007]8号

关于印发《绍兴县司法局2007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镇(街道)、本局各单位:

现将《绍兴县司法局2007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学习贯彻落实。

 

 

 

                                   二00七年三月六日

 

 

 

 绍兴县司法局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做好2007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推进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县委“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主题,找准定位,积极作为,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2007年司法行政工作的主要目标:

1、积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为98%和95%,履行率97%,反悔案件的调解协议法院支持率97%。

2、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应援尽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达到600件,争取650件。

3、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工作,达到县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的行政村(社区)的达标率分别为75%和65%,市级不少于6个。

4、努力深化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继续实施

“牵手”工程,安置率和帮教率分别为95%和98%,重新犯罪率低于5%。

5、深入推进司法所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基层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司法所的软硬件建设,争创省级“示范司法所”,达到司法所总数的30%。

完成2007年目标任务,必须围绕“一条主线”, 强化“两个服务”,突出“六个重点”,具体为:

一条主线:服务发展大局,促进社会和谐。

两个服务:一是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各项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服务基层。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把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基层工作开展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六个重点:一是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切实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二是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条防线”作用,大力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三是进一步开展法律援助,充分发挥政府救济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是进一步加强中国轻纺城司法所建设,为轻纺城升级改造和市场繁荣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五是全面启动实施社区矫正工作,探索新型刑罚执行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六是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市场,为政府依法行政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

三、工作措施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007年具体要抓好“四大推进”:

(一)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1、认真抓好“法律五进”和典型示范活动。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继续抓好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的学法用法,提高各级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7年集中开展“五五”普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本的学习。二是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融入到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2007年重点做好法制副校长的培训和《青少年法律读本》进课堂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新格局。三是抓好企业经营者的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提高经营者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自觉性。2007年重点开展税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保护环境和照章纳税的自觉性。四是加强对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及村(居)民代表的法制轮训和测试,提高他们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观念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作出表率。五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制教育资源,以满足农村、社区基层法制需求为指针,围绕维护农村稳定、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同时重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2、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一是加大对“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形成年初申报、年中指导、年末考核的良性循环体系,把“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按照“以法为准、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突出“普法、自治、服务”三个主要环节,

做到领导有机构,组织有网络、服务有渠道、活动有载体、管理有制度、经费有来源、阵地有保障、队伍有落实的“八有”工作格局。2007年,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均达到100%,达标率分别达到75%和65%。

3、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和队伍建设。一是不断拓展普法新阵地,利用新闻媒体开设《法制园地》、《与法同行》等栏目,及时传递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扩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影响。二是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的可看性、可读性,使其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真正成为我县普法工作的有效载体。三是提升法制学校、法制宣传窗、法制宣传刊物等宣传教育阵地,充分整合有效资源,发掘潜在功能,更好地发挥普法阵地作用。四是继续强化“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突出法制宣传重点,丰富法制宣传内容,增加法制宣传效果。同时,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对有关专职人员、联络员和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1、进一步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一是贯彻精神,做好参谋。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强“两所一庭”基础建设的要求,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司法所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继续争取各级支持,不断完善司法所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建设一支“三懂”(懂政策方针、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三会”(会群众工作、会依法调解、会监管帮教)的基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积极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工作

者积极参与处理信访工作,正确引导上访群众依法上访,依法反映问题、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真正使司法所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一个强有力的工作机构。三是规范提升,争先创优。要进一步推动司法所上档次、上层次,鼓励有条件的司法所创建省级示范司法所,进而推动工作的全面进步和作用的全面发挥。轻纺城司法所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打造国际纺织之都,建设现代商贸之城”的战略目标,大力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调解和法制宣传的职能,为市场升级改造和繁荣发展营造公正和谐的经营环境。

2、进一步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一是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积极联系检察、法院以及公安、民政、工商、劳动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和指导,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效。二是要加强开拓,注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继续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调委会和企业调委会。继续抓好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调委会的组建工作。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离退休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以及律师、法律工作者等志愿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一支懂法律、懂政策、知民情、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整体实力和效率。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坚持对全县基层人民调解员每年至少一次的培训,提高他们在调解方法、调解程序、调解文书和依法处置等方面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调处矛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能力,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调处纠纷的“稳压剂”、解决矛盾激化的“减压阀”和双方平等主体的“黏合剂”。

3、全面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一是社区矫正工作要做好启动、试点、推开工作。要根据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协调,周密部署,做好社

区矫正工作的启动和推进工作,通过工作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获得开展工作所需之经费,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面上实施,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此,2007年要大力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宣传,使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为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二是突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建章立制工作,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司法局负责指导、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以制度律事、以制度律人。三是着力提高社区矫正队伍的业务素质。努力培养训练有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整个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教育质量。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的有效措施,为增强司法所职能探索经验。

 4、进一步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安置帮教工作主要做好五个“一”的工作:即用好一本“归正人员安置帮教记录簿”;完善一整套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归正人员数据库;落实一批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培养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安置帮教工作者。2007年归正人员安置率和帮教率分别达到95%和98%,重新犯罪率低于5%。

(三)扎实推进法律服务,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法律援助工作重抓服务质量的提升。一是深化“三个转变”,即:援助案件由以刑事诉讼代理为主向民事诉讼代理为主转变,向诉讼与非诉讼结合转变,向诉讼与调解结合转变。二是完善“三级”援

助网络建设,形成以援助中心为核心,“联络站”为骨干,“联系点”为基础的“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使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全县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三是坚持“三个结合”的服务思路,即:坐堂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服务本地公民与服务外来民工相结合、提供诉讼服务与非诉讼服务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便民措施,坚持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司法所、基层法律援助联络站的作用,为群众开展零距离的法律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四是在继续深化扩面降限的基础上,规范援助案件的办理程序,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和评估工作,努力把好案件办理前的审查关、审批关、办理中的质量关以及办理后的检查验收关。确保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和办案水平的提高,把这项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做实、做好,让群众知晓法律援助,相信法律援助,运用法律援助来依法、有序维权,从而进一步推动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

2、律师公证工作重抓队伍素质的提升。一要抓好形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纪律教育,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保持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二要抓住重点。引导和支持律师、公证着眼于“经济转型,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和执业空间,发挥好在参与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三要抓出亮点。着力培育律师文化,打响绍兴县律师品牌,同时积极宣传我县律师的感人事迹。四要抓好引导。要鼓励和引导律师参政议政,组织好律师随同县领导下基层接待处置信访工作,为县领导和县机关部门做好法律参谋,为来访群众说理释法。同时,完善司法行政机关对公证工作的管理,推进公证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重抓整体实力的提升。一要注重规范创建。

要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四项规范,即: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执业规范、办案程序规范和管理行为规范。二要注重指导培训。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指导,加强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培训,充分调动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注重提高发展。以跟踪服务拓展法律服务市场,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以诚信服务扩大市场。四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发挥基层法律服务面向农村、贴近基层、熟悉基层、便民便利的优势,进一步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扎实推进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依法服务能力

1、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增强顾全大局,团结协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2、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要以开展“让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让人民群众更加放心满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完善机关内部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着力建设勤政廉洁、公正透明、高效务实的司法行政机关。

3、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责任机制。特别是班子成员要带头作表率,树立坚持依法行政,为民勤政,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二是加强司法行政队伍的行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4、加强“争先创优”建设。努力营造创新发展的工作氛围,积极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励司法行政

干部、律师及公证员凝聚力量,扎实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实绩体现在“干成事”上,努力造就一支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争一流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为服务发展大局,促进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柯桥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keqiaoqu/20210603/221797.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