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关于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5年以来,全镇各地广泛开展了以“三清一护”(清淤、清面、清水、护岸)为主要内容的“清水河道”建设。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了三年整治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从2007年起,在第一轮“清水河道”建设的基础上,利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开展以改善水质为主要目标的“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总体要求,咬定“清水”目标,创新治水理念,进一步落实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合力治水的共建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全方位实施河道水质、水环境的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考核力度,制定落实河道水质监测量化标准和水环境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强水法规、水文明的宣传教育,把改善河道水质与提高全民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全社会爱水、护水的自觉性,巩固完善河道管护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清水、护水、用水、管水等工程建设,全面整治工业污水偷排、生活污水入河、生产生活垃圾入河、河道淤泥沉积、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河道水质的突出问题。通过五年努力,全镇河道治理面达到80%以上;企业污水透明排放口建设达到100%;生活污水入网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河道养殖污染治理率达到80%。通过整治建设,全民的水意识普遍得到增强,河道的水质量普遍得到改善,全镇的水生态普遍得到修复,促进人水更和谐,谱写治水新篇章。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原则。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治水方式,遵循开发、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方针;必须充分尊重河道的自然规律,采取清水、护水、用水、管水等多种有效措施,努力修复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必须充分兼顾和发挥河道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交通航运、水产渔业、旅游休闲、生态景观等综合功能,力求达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河道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二)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要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正确把握中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任务的关系、全镇总体目标与各村实施计划的关系。在制定全镇五年治水规划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落实本地五年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治水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新型城镇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有机统一、相互配套,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开展建设,确保治水工程的质量与效益。
(三)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整治的原则。要针对全镇河道现状,把影响河道水质、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治的重点来抓。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大集污、截污、清淤、清障和生产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等治理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对河道水体的人为污染和侵害,从根本上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同时,要结合新型城镇建设和文明镇村建设,多方配合,多管齐下,实行综合整治,标本兼治,为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四)坚持各司其职、合力共建的原则。“新时期治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程,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各村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合力共建机制,共同为“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
(五)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发展的原则。在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中,要从维护全镇经济社会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统筹协调好治水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关系。治水工程建设要与新型城镇道路交通建设、绿色生态建设和发展休闲旅游业等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治水工程,带动方方面面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整治内容
(一)实施清水工程。
1、清源。
强化企业清下水排放口的建设与管理,着力整治工业污水偷漏排问题,统一实施透明排放口,坚决取缔偷排暗管,原则上推行“一厂一口、一口一实时”的监控装置,严厉查处和打击偷漏排行为。(由镇经发办牵头,各企业实施)
按照“户改厕、村建池、镇入网”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接入外排的,接入外排;不能接入外排的,经过处理和监测后达标排放。(由村镇建设局牵头,各村、工业集聚区实施)
加强对集镇老住宅小区的污水管网改造,规范新住宅小区的排污管网设施建设。严格实行雨污分流,严防生活污水入河。同时,大力推行排水许可证制度,严格规范三产服务业的排水行为。集镇建成区率先实现排污管网全覆盖。(由村镇建设局牵头并组织实施)
2、清淤。
重点抓好镇河、村河以及工业集聚区河道的清淤整治。积极探索河道清淤的施工作业手段和淤泥堆放、处置、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做到既清淤又清障,既清河底又清河岸,充分发挥河道清淤在“清水”中的重要作用。五年内,计划实施河道清淤15万立方米。 (由镇经发办牵头,各村实施)
3、清面。
(1)清理乱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的要求,采取能源、生态、生化等方式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到2010年全面完成规模养殖场的治理任务。要对水产养殖和水面使用现状开展全面调查,合理调整水产养殖规划布局,重点抓好河蚌、网箱养殖的清理、整治工作。划定限养区,抓好定点养殖区的科学化养殖、规范化管理工作。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和生物净水技术,加强对河道渔业设施的管理和阻水箔桩的清理。(由镇经发办牵头,各村实施)
按照“全覆盖保洁、全方位管理”的要求,大力抓好河道与山区溪流的保洁工作,加强保洁队伍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制定完善保洁长效机制,确保常年洁净。(由镇经发办牵头,各村实施)
(2)清理乱搭。结合村庄整治示范工程、“旧村”改造和文明村镇创建,大力开展农村沿河乱搭乱建的专项整治。要对乱搭乱建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和集中清理,制定落实相应的长效管理措施。开展拆违复绿、建桥通路,切实改善村容村貌。(由镇村镇建设局牵头,各村实施)
(3)清理乱倒。要把治理乱倒乱丢、垃圾废物入河作为治水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集镇建成区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并指导全镇面上生产生活垃圾的定点堆放、定人清扫、定时清运的“三定”工作。大力推广垃圾袋装化和无公害化处理,加快垃圾转运站、收集站建设。重点要抓好落实专职人员清扫管理、垃圾集中收集和统一清运处理三个环节,防止因垃圾入河造成对河道的重复污染。全面实现“户集、村收、镇运”的目标。(由镇村镇建设局牵头,各村实施)
(二)实施护水工程。
1、加强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山区水土涵养问题,切实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与保护,按照水土保持“三同时”要求,切实做好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方案编报和实施工作。(由镇经发办牵头,各村实施)
要结合矿山复绿、土地整理和林种结构调整等工作,采取生物性、工程性等多种措施,大力开展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做深做好“上蓄”工作。达到既保持山区水土涵养,又提高生态修复能力。(由镇经发办牵头,有关村实施)
2、加快小流域治理和山塘水库修复。要大力开展清洁小流域、水库除险加固和标准化水库建设,有效控制上游溪流对下游河网的污染,以进一步提高山区防洪抗灾能力,改善山区水生态环境。(由镇经发办牵头,有关村实施)
3、抓好河道护岸工程建设。按照“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的要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岸线布置和结构形式,大力倡导和推广生态护岸、林木护岸、植物固岸等护岸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对沿河湿地、林木和水生物的保护,力求体现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由镇经发办牵头,有关村实施)
4、抓好河道绿化工程建设。按照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河道整治工程,广泛开展河道沿岸绿化的配套建设。做到河道整治到哪里,植树绿化到哪里。有条件的,要因地制宜,兴建沿河绿化小品和休闲景观设施,以更好地便民利民。河道绿化要与河道整治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考核验收。通过开展沿河绿化工程建设,进一步促使河道生态平衡,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由镇经发办牵头,有关村实施)
(三)实施用水工程。
1、有效利用水资源,为集镇建设服务。要十分重视集镇街河及周边河道的整治,加强对集镇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的有效利用和保护,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生态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推进集镇公用事业的配套建设,提升集镇整体形象。(由镇经发办牵头并组织实施)
2、推进饮用水工程建设,为保障群众生活服务。按照全镇饮用水工程建设规划,进一步抓好山区村级饮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逐步提高洁净饮用水供给标准。要切实加强对已建饮用水工程的后续管理,制定管护制度,落实专人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由镇经发办牵头,有关村实施)
3、大力倡导节约用水,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服务。要广泛开展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节水环境;要充分运用价格机制,深化企业计量取水、计量收费的“两计”改革,逐步推行水价分级计费办法,用经济手段推进节水;要积极推广中水回用、冷却水循环利用等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推进科学用水、计划用水。(由经发办牵头,有关村、企业实施)
(四)实施管水工程。
1、依法管水。认真宣传贯彻《水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全民的水法制观念和依法、守法自觉性;要以法律为武器,加强对各类水事活动的监督与管理,依法征收水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等规费;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河道水事秩序。(由镇经发办牵头并组织实施)
2、科学管水。根据我镇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管护制度,使治水管水更具有规范性和操作性。
创新科学监管手段,大力推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工业企业、医院和重点住宅区等污水排放大户排放口的实时监控。要加强河道水质的定点、定时检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由镇经发办牵头并组织实施)
3、合力管水。“新时期治水工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任务艰巨,必须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动员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落实职责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健全职责分明、上下联动、有序高效的合力治水共建机制,全方位、宽领域地扎实推进治水工程建设。(由镇“新时期治水工程”领导小组牵头并组织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全镇“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镇“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牵头单位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建立起镇、村(企业)二级领导管理体系。
(二)加大投入,落实政策。镇财政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河道整治及绿化、山区小流域治理、山塘水库维修、山区农民饮用水、垃圾专项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住宅小区排污管网改造升级等补助。
(三)强化考核,严格奖惩。要按照“新时期治水工程”的总体要求和年度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村、企业和镇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考核目标、任务、投资、质量、管护、效益等方面的量化标准和水质、水环境达标要求,列入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进行严格考核。
附件:1、兰亭镇“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职责分解一览表
2、兰亭镇2007年度“新时期治水工程”水利建设任务表。
兰亭镇人民政府
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