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市建委(建设局):
“智慧工地”是围绕施工过程管理,以高度的信息化为基础,支持对人和物全面感知、施工技术全面智能、工作互通互联、信息协同共享、决策科学分析、风险智慧预控,覆盖主管部门、企业、施工现场多方联动的可视化工程项目监管信息系统。今年5月31日全省“智慧工地”建设现场会以来,各地积极行动,加快推进,建设进展总体顺利;特别是在今年防御9号超强台风中,“智慧工地”取得了设备不损坏、人员保平安的佳绩。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智慧工地”建设,切实提高行业监管与服务效能,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现就下一步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提出意见如下: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构建和谐文明行业环境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智慧+互联+协同”的现代管理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用三年左右时间,因地制宜建成“智慧工地”各子系统,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智慧工地”监管平台,逐步实现全省“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全覆盖,为打造“中国建造”标杆省份提供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需求分析和顶层设计。“智慧工地”建设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和材料供应商等诸多对象及人员、施工机具设备、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要素,各类用户的需要不尽相同,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指导督促加强需求分析,了解各类用户、施工工地的具体需求,统筹规划设计,确保各类用户在流程、数据、模型等方面顺利衔接。结合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编制“智慧工地”技术应用统一标准。
(二)强化各方建设主体责任。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保障安全文明措施费用并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智慧工地”建设费用计划并加强监管,确保“智慧工地”建设有序推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智慧工地”建设负总责,完善“智慧工地”建设费用计划,费用从安全文明措施费中列支。按要求自主选定满足功能规范和接入标准的各型设备,规范签订设备采购、运维合同,强化各类设备运行维护保障工作。做好“智慧工地”各系统的日常应用,提升数据质量。监理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并有效应用于施工现场实际管理。
(三)强化项目实施和人员培训。建设行业员工信息化水平低,人员构成复杂,信息技术能力有限,需要加强技术知识培训和教育,建立和完善平台运维制度,明确数据管理要求,引导和鼓励各类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平台操作,出台信息化考核的激励制度,提升各类用户的积极性。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浙江省建设厅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gedizhengce/zhejiangsheng/zhejiangshengjiansheti/2021/0519/6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