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嵊州市 > 正文

关于印发《2008年林业工作思路》的通 知

2021-06-03 嵊州市 收藏
朗读

 

 

嵊州市林业局文件

 

嵊林[2008]20号

 


关于印发《2008年林业工作思路》的通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农办,局机关各科室,局属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切实搞好今年的林业工作,现将《2008年林业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2008年全市林业工作思路》

 

                                 二○○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林业  工作思路  通知

  抄送:绍兴市林业局,市委办,市府办。

  嵊州市林业局办公室                          2008年3月25印发


 

2008年全市林业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和省委“创业创新”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工业强市、和谐惠民”工作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夯实基础、创新强林、创业富民”,加快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强化资源管护,全面建设“生态嵊州”,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二、工作目标:

1、资源培育目标:完成造林面积300亩,迹地更新2010亩,封山育林1万亩(其中新封2000亩),林木抚育5.5万亩,四旁植树30万株,当年新育苗100亩;建设省级阔叶林发展示范面积5000亩,建设生物防火林带20公里;实施东部山体覆绿工程7614亩;创建省、绍兴市级绿化示范村各1个。

2林业产业目标:全市林业总产值力争达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发展高效林业特色基地1.5万亩,争创省、市级龙头企业1—3家,发展专业合作社3个,建设、改造茶叶加工集聚区(厂)30个以上,培育青叶市场2个;创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5个,绍兴市级示范村4个。

3、资源保护目标:林木采伐控制在省下达年森林采伐限额内,凭证采伐率达95%以上;征占用林地审核率在95%以上;森林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森林火灾发生率小于20/10万公顷,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8‰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76%以上。

4、科技兴林目标:推广林业新成果、新技术3项,引进名、特优品种5个,建设科技高效生态示范基地8000亩,健全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提高林业科技成果到位率。

三、具体措施

(一)夯实基础,全面加快生态建设

1、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充分发挥我市57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在固碳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切实加强管护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强化对管护人员的监督管理和工作考核,切实做到管护人员、管护责任、管护措施的“三落实”。二是抓好补偿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做到补偿资金按时发放到位,抓好补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补偿资金安全运行。三是加快林种结构调整,加快建设进度。通过封山育林、疏伐改造和迹地更新,结合松材线虫病除治,开展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提高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和林分质量。

2、全面落实绿化造林任务。一是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宣传发动,采用多种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的深入开展。二是着力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是造林绿化的重中之重,着重抓好阔叶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保质保量完成省厅下达的各项造林绿化任务。

3、继续实施东部山体覆绿工程。计划实施东部山体覆绿7614亩。一是实行政策补助,在重点地段建立示范区。二是采用项目申报制,实施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

4、积极开展“关注森林”活动。根据省、绍兴市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积极弘扬以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联合有关部门对照创建标准,编制森林城市创建规划,明确创建目标任务。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实施鹿山省级森林公园一期改造工程与城西湿地公园的建设,推动森林城市建设。

5、扎实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绿色示范村建设工程,通过整体规划、拆旧建绿、见缝插绿,积极开展村庄道路、河道和庭院绿化,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档次,计划创建省、绍兴市绿化示范村各一个。

(二)创业富民,大力发展林特产业

采取扎实措施,全面推进兴林富民工程,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花木、香榧、茶叶等产业协会作用,做大做强茶叶、花木、水果、香榧、竹笋、森林旅游等林业主导产业。

1、实施茶叶增收富民工程。一是采取扎实措施,努力降低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发挥茶叶农技大师、责任农技师和各乡镇茶科员的作用,采取现场指导、媒体播放、专题讲座、发放资料等多种途径,切实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茶农开展灾后自救,加快茶园恢复生产;同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有可能出现的今春茶叶高温猛发,多采名优茶,以增加茶农收入。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成立一套茶叶品牌建设的专门班子,注册证明商标,举办茶文化研讨会、首届嵊州龙井茶采摘大赛和第十届“茶王赛”,赴山东滕州等地进行嵊州龙井品牌推介和展示展销,积极争创“省十大名茶”。三是加大政策扶持。继续对集聚区、青叶市场建设进行补助,同时通过用电补助方式促进集聚区的持续发展;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入区,并结合集聚区开展QS认证。四是加快茶叶物流中心建设。争取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明年春茶前开业。五是抓好基地建设。切实抓好茶园科技推广和管理,加快无性系良种推广和低产茶园改造步伐,提高茶园良种化率。

2、稳步发展花木产业。一是开展花木生产普查,摸清产业现状。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引导企业和花农去杂留优保品质,努力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市花木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二是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珍贵树种,注重花卉品种的新颖性、广适性、抗逆性和乡土化,加快苗木培育向容器化、标准化发展,扩大盆景、鲜切花生产,加强珍稀树种的开发、引进和繁育。三是加强技术推广服务。培育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花木交易中心建设。

3、着力提升香榧产业。一是整合品牌资源,争取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扩大嵊州香榧知名度。二是发挥香榧产业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香榧炒制培训、评比,提高香榧质量。三是推广香榧早产矮化高产密植技术,建设现代科技示范园区。

4、培育壮大水果产业。巩固、稳定现有水果面积,适当发展名、特、优、稀、新品种。一是加强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安全、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设施栽培技术,提升果品质量和效益。二是做好李字文章。以地方良种桃形李为主,不断引进、发展和丰富李品种,做大规模,形成区域特色,使之成为我市首栽品种。三是培育休闲林业。充分发挥“中国果蔬之乡”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创建一批集生产、示范、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水果精品示范园。四是加强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现有知名品牌,探索果品分级、包装、储藏、加工新路子,提高果品附加值。

5、做大做强竹笋产业。一是加快竹林发展。结合东部覆绿工程、退耕还林、新造林等,大力发展竹林商品基地。二是做优生产基地。加快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抓好毛竹、雷竹万亩竹笋现代科技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建设。三是做大加工产业。扶大扶强竹木加工企业,培育龙头,强化竞争优势。

6、培育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内涵,结合林特产业的发展,利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花卉苗木、“一乡一品”等优势资源,联结我市人文历史资源,探索发展林家乐(赏花品果)、森林旅游、渡假区等多种模式的观光人文林业产业,开拓森林旅游市场,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三)创新强林,不断深化林业改革

1、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彻底改变就林业抓林业、抓林业就是去山区的“林本位”思想,打破局限于山、局限于林的传统观念,形成创新型的思维方式,使林业走出大山、走出本位,走上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山林延包的基础上,以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为目标,在保持林地所有权性质和林业用途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其他方式,促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建立健全林权登记管理、林木资产评估、林权流转交易等制度,积极培育林业产权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林业社会中介机构,规范林权流转。

3、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加快与金融部门的业务合作,改革林业金融扶持政策,开展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木直接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收储中心担保抵押贷款等业务,盘活森林林木资产,制定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建立健全与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相配套的林业保险、贴息等林业担保体系,促使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转变,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3、着力加快国有林场、茶场改革。加快对国有林场、茶场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盘活现有资源,改善发展环境,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国有林场、茶场的健康发展。

(四)严格执法,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1、进一步加强林地的依法保护和管理。一是认真组织实施林地年度限额管理制度。实现林地管理由过去注重微观审核审批向注重宏观定量管理转变,林地供给由需求主导型向供应引导型转变,逐步形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二是切实加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中的林地监管工作。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征滥用林地,确保低丘缓坡开发工作依法进行。三是做好林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调查。进一步明确林地主导用途和利用方向,摸清我市森林资源现状。

2加强林木和野生动物管理利用。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林木采伐公示制,提高凭证采伐率。加强木材运输、经营加工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管理。加大对珍稀物种的拯救力度,创新拯救繁育机制,促进由利用野生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资源为主转变。加强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着力抓好自然保护示范区。

3、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积极探索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力量,适时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加强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监督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法队伍培训和教育,明确执法责任,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

(五)防控结合,着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

1、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以学习、宣传、贯彻《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为抓手,积极探索森林防火宣传的有效方法,提高森林防火宣传效果。继续抓好森林管火队伍建设,强化野外用火管理。推进森林消防队伍的标准化建设,提高消防队伍的扑火能力。建设森林灾害远程视频监控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有效提升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工作督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行动,加大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力度,健全和创新森林防火工作的长效机制。

2、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继续坚持“预防为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以松材线虫病防控和疫木管理为重点,以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为突破口,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一是抓好责任制的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建立疫木处理中心,完善长效防治机制,提高除治质量,力争不增加新的发生点;三是完善基层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覆盖面,及时发现疫情;四是深化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健全依法监管与诚信自律相结合,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严防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人为扩散。

(六)强化科技,努力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

1、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市政府聘请的五个林特产业顾问的作用,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展毛竹低效低产改造、香榧矮化高产密植等科技项目研究,建设花木、茶叶、香榧、水果、毛竹、雷竹笋六大现代科技示范园区

2、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一是完善林业科技示范体系。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户、基地挂构联系制度,建立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提高林业科技含量。二是健全新型林技推广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技大师和责任农技师为农服务实绩考核制度,积极利用林业信息网、浙江农民信箱、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载体,积极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三是创新科技兴林服务形式。通过“与大师面对面”、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等方式,努力搞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坚持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林农手中,提高林业科技成果到位率。

(七)多措齐下,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抓好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省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工作的自觉性,树立“青山绿色也是政绩”、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学习林业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广大林业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创业创新能力。

2、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确把握新时期林业工作新特点,及时掌握和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加强廉政建设,力求树立良好形象。根据林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对外树立起嵊州林业人的新风貌,对内构筑防腐拒变的新防线。

4、完善组织建设,实现林业工作新跨越。健全完善林业组织网络建设,切实形成森林防火有人管,绿化造林有人抓,特色产业有人推、各项工作顺畅运行的工作机制和组织网络。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嵊州市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hengzhoushi/20210603/237086.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