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嵊鹿政〔2017〕56号
嵊州市鹿山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嵊州市鹿山街道生活垃圾分类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办(中心)、工作片,社区、行政村:
经研究决定,《嵊州市鹿山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嵊州市鹿山街道办事处
嵊州市鹿山街道党政办公室
嵊州市鹿山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实 施 方 案
根据“八大战役”实施方案的要求,为有效推进城乡面
貌大整治行动,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城乡联动、整体推进、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通过配套完善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从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二、目标任务
2017年底,基本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质量。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村分类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确定垃圾分类标准,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市区按厨余(可烂)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不可烂)垃圾“四分法”分类。公共场所按需配备240L或120L的分类垃圾桶,住户配备2只1OL分类垃圾桶;农村按农户源头厨余(可烂)垃圾、其他(不可烂)垃圾“两分法”分类,可因地制宜设置投放收集点,每家农户配备35L连体式分类垃圾桶。
严格实行分类密闭清运,清运车辆标志标识清晰统一,合格率达到100%。
推进分类处置体系建设,谋划建设生活垃圾处置终端,完善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和回收利用配套设施。 建立统一管理的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实现资金有保障,保洁有队伍,投放有标准,清运有规范,处置有场所。
(二)建立健全三支分类队伍。市区建立起以督导员为核心的“督导员、培训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分别按照户数的3‰、1‰、1‰比例进行配备,督促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提高源头分类质量。农村要建立起“上门收集保洁员、村分拣督导员、进仓管理员”三支队伍,采用“三次分拣”的垃圾分类机制,即先由农户按“两分法”进行分类,再由村保洁员负责定时上门收集并按“四分法”进行二次分拣,最后进入处置站或中转站后由进仓管理员进行三次分拣。充分发挥社区(村)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并结合原有的保洁员队伍,进行垃圾分类队伍建设。
(三)全面开展入户分类培训工作。要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入户培训,以户为单位,实施全面轮训制度。由社区(村委)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居民(村民)每季度进行一次上门培训,切实提高居民(村民)的分类理念、分类知识和分类熟练度,并做好相应的轮训台账记录,做到轮训户户到位,不断强化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源头分类水平。
(四)严格实施垃圾分类考核。对各村(小区)、下属单位进行考核,各村(小区)对农户(居民)进行检查评比,下属单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通过层层考核,严格落实分类标准,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
(五)积极推进实名积分奖励制度。建立市区居民垃圾分类“实名投放+积分奖励”制度和农村垃圾分类“上门收集+竞赛公示”制度,市区由督导员每天对居民分类投放质量进行检查,农村由村保洁员在上门收集时对村民分类投放质量进行检查,同时社区(村委)干部再进行随机抽查,并建立居民(村民)分类投放质量台账,作为积分奖励和荣誉评比的依据。农村每月由村委评出分类最好和最需努力若干户家庭,在村委公告栏予以张榜公示。
(六)努力探索垃圾分类新做法。探索实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收运制度,各地要按照布点合理、收运科学的原则,市区推出若干小区、单位和3条以上线路探索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收运。深化垃圾分类智能化、市场化试点工作,农村实施“定点投放、上门收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