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政策 > 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6-09-30 企业政策 收藏
朗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9月30


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浙江省“八八战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宁波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批复》(工信部规函〔2016〕242号),现就全面推进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快全市智能经济发展,推动宁波实现建设“四好示范区”、高水平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新型制造体系、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创新活力足、质量效益好、可持续水平高、综合竞争力强的新型制造业强市,打造形成以“智能升级、智慧转化、智力集聚、机制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宁波智造”,培育形成“高端人才育高端成果、高端成果筑高端产业、高端产业聚高端人才”的制造业发展循环生态,更好助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示范宣传等方面作用,推动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


  智能转型、示范引领。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努力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应用发展。选择一批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先行先试,树立一批成效显著的示范典型,带动制造业全面创新发展。


  创新改革、开放发展。始终把创新改革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全面推动技术产品、业态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激发发展新动能。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开放战略,主动链接全球高端资源,加快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规划引领作用,按照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统筹全市各类资源,集中突破和发展一批发展需求大、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技术和产业。


  (三)发展目标


  通过3年建设,到2019年,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创新上取得重大成果,重点细分优势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广泛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全面推进,制造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成效,成为全国一流的制造强市。力争到2025年,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智能经济发展代表城市、全球制造业创新网络枢纽节点和优势领域创新技术的策源地之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聚焦突破重点细分行业


  “十三五”及今后时期,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将智能经济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三大战略产业,做强做优以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时尚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五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以生物医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和以工业创新设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为代表的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打造形成“3511”新型产业体系。未来3年(2017~2019年),重点将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专用装备、关键基础件、光学电子、集成电路和工业物联网等八大细分行业作为“3511”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千亿级细分行业,带动提升全市产业发展能级。


  (一)稀土磁性材料


  发展目标:到2019年,全市稀土磁性材料及其相关行业达到3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争创省级以上磁性材料及应用技术创新中心。


  重点领域:巩固烧结钕铁硼材料优势地位,突破低成本钕铁硼基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关键制备技术,重点发展高综合磁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以及高性能粘接磁体、钐钴永磁材料、钐铁氮永磁材料、纳米结构磁性材料、软磁材料等新型稀土永磁材料。打造“磁性材料—磁体元件—特种电机—器械”产业链,加快稀土永磁材料及产品在塑机、汽车、纺织机械、电子电器、风力发电、医疗器械、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项目及园区:重点推进韵升高性能磁性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余姚中杭新材料高端磁性材料项目、奉化市松科磁材年产5000吨高效电动机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项目、镇海区招宝磁业高频稀土软磁材料和器件研发及其中试(创新)项目、宁波国家高新区菲仕永磁电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北仑区海天驱动永磁电机项目、余姚市鑫高益磁共振项目、余姚市健信机械低温超导材料项目、宁海县肿瘤早期诊断CT项目、慈溪市铄腾新材料年产5000吨稀土铈永磁材料产业化项目、慈溪市浙江中柏非晶带材及非晶磁粉芯研发生产项目、鄞州区鑫霖磁业年产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等项目、宁波杭州湾新区新型铈镨钕合金与铈磁体制备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推进慈溪磁性小镇建设。


  (二)高端金属合金材料


  发展目标:到2019年,全市高端金属合金材料行业达到4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创建省级以上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研发和检测平台。


  重点领域: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用高性能金属材料及超高纯金属材料、铜基IC用溅射靶材、精密铜合金材、高硬度超耐磨强化铜合金、无铅环保铜合金、高性能耐蚀铜镍合金等新型铜合金材料。提升发展汽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用等高性能铝合金板材。培育发展高强韧、耐蚀新型钛合金及其型材、无氧钛、3D打印材料等钛合金材料以及块体非晶镁合金、智能降解镁合金材料。加快发展轴承钢、模具钢等特种金属合金材料。


  重点项目及园区:重点推进江北区金田铜业低氧高韧铜线及高强耐蚀微合金化铜管项目、宁波杭州湾新区兴业盛泰高精度新型铜合金板带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铜合金项目、鄞州区博威高强高导铜合金精密板带及特种铜合金棒系列项目、余姚市江丰电子超高纯金属材料项目、余姚市创润新材料高纯钛系列材料项目、宁波杭州湾新区复能新材料年产16800吨合金生产项目、慈溪市展慈年产15万吨高精度铜合金材生产线项目、宁海县俊屹年产15000吨模具钢生产线项目、镇海区汉博高性能环保型电子电气接触材料及其元件化项目、宁海县乌中远景航空装备级钛合金制造产业化项目等建设。重点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高性能金属材料专业园等建设。


  (三)石墨烯


  发展目标:到2019年,石墨烯及相关行业达到1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争创国家级石墨烯创新中心。


  重点领域:强化石墨烯产业链构建,加大石墨烯原材料制备技术、工艺及装备的攻关研发,达到千吨级石墨烯微片(粉体)、百万平米级石墨烯薄膜卷材的低成本规模生产。加快开发应用石墨烯的超级电容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涂料、柔性电子器件、新一代显示器件、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带动提升城市电车、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先进装备等终端产品和装备发展。


  重点项目及园区:重点推进慈溪市墨西科技石墨烯粉体及石墨烯复合材料扩能项目、宁波国家高新区柔碳电子百万平米级石墨烯薄膜卷材项目、鄞州区日和年产500吨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鄞州区中车电车超级电容器产业化项目、北仑区维科电池产业线项目、石墨烯基改性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重点推进慈溪市碳材料专业园等建设。


  (四)专用装备


  发展目标:到2019年,全市专用装备产业达到55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重点领域:重点突破系统集成、智能控制、远程监控和精密技术,大力发展高性能塑料成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纺织印染装备、现代物流装备、智能工程机械、现代医疗器械装备、检测装配装备、文体创意装备,以及切削、焊接、冲压成形、铸造、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等自动化(智能化)专用生产设备;培育发展光伏及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现代农业装备以及石油石化、冶金、建材、造纸(印刷)、汽车零部件、轴承、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成形与加工、包装等行业专用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等。


  重点项目及园区:重点推进北仑区海天智能注塑机及中大型二板注塑机项目、海天数控机床项目、澳玛特高精冲床项目,宁波杭州湾新区精雕数控机床项目,余姚市舜宇机器人项目、伟立机器人项目、智畅机器人项目,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松机器人引进项目、均胜普瑞机器人项目,鄞州区荣业纺织机械设备项目,余姚市大丰文体创意及装备制造项目,奉化市鲍斯螺杆压缩机项目,镇海区金丰锻压机械项目,余姚市斯曼尔年产600台(套)全电动注塑机生产线项目,宁波杭州湾新区智能物流项目、慈星工业机器人项目,慈溪市建信高场强超导核磁共振系统项目等。重点推进余姚市智能机器人小镇、慈溪市服务机器人小镇、鄞州区现代电车小镇、江北区动力小镇、北仑智能装备产业园、宁波杭州湾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北仑区小港高端装备产业园、奉化市智能制造产业园、江北区非标智能装备园、宁海县长亭港数控机械产业园、慈溪市正大农业机械制造园等建设。


  (五)关键基础件


  发展目标:到2019年,全市关键基础件行业达到1300亿元的产值规模,力争打造成为世界级关键基础件制造基地。


  重点领域:重点突破高寿命、高可靠性、高精度和智能化、集成化的设计制造技术,大力发展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精密传动件、高压液压件、高频响气动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高性能泵阀、高强度紧固件、特种电机、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特种铸锻件、高密度高强度粉末冶金件等机械基础件,培育发展智能化阀岛、谐波减速器、高精度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伺服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零部件。


  重点项目及园区:重点推进余姚市更大集团机器人专用轴承生产线项目、余姚市宁波星环高精密轴承项目、慈溪市慈兴年产2000万套机器人专用轴承生产线项目、慈溪市天生核级密封件项目、奉化市亚德客年产1000万套精密气动元件生产线项目、奉化市亿太诺气动元件项目、镇海区达尔轴承汽车涨紧轮轴承项目、镇海区金鼎汽车紧固件项目、鄞州区东睦粉末冶金机械件项目、韵升磁性伺服电机项目、北仑区东方电缆东方海洋系列电缆项目、象山县金汇高铁轨道交通零部件项目以及相关企业机器人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系列项目。重点推进余姚市模客小镇、江北区三星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园、奉化市气动产业园等建设。


  (六)光学电子


  发展目标:到2019年,全市光学电子行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创建光电产业研发与创新中心。


  重点领域:重点突破特种镀膜技术、光学非球面技术、自动对焦/变焦技术、硫系玻璃材料开发应用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3D扫描成像技术、三维超精密振动测量技术、超高像素模组制程技术等核心光电技术。加快发展生命科学/工业检测显微镜、显微数码系统、生物过程仪器、通用分析仪器、精密称重仪器、智能光电非接触测量仪与传感器、手机摄像模组、光学影像系统产品、光学镜片/镜头等产品。


  重点项目及园区:重点推进余姚市舜宇年产5000万颗车载高级辅助驾驶(ADAS)影像模块、手机摄像模组、光学模组等系列项目,鄞州区软性AMOLED项目,奉化市利明年产280万片显微镜片/10000台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项目等。重点推进余姚市智能光电小镇和光电产业园等建设。


  (七)集成电路


  发展目标:到2019年,全市集成电路及相关行业达到3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重点领域:重点发展基于SOI晶圆的射频开关、调制器芯片、高频滤波器通用芯片、高端电源管理芯片以及化合物半导体电源开关和放大器通用芯片。引进集成电路项目,加快推进特种工艺芯片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交通运输、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打造“IC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成品检测”集成电路产业链。


  重点项目及园区:重点推进北仑区中芯国际特种工艺及模拟集成电路基地项目、安集微电子项目、恒劲科技项目、芯动科技项目、金瑞泓集成电路硅片扩产项目,镇海区希磁TMR磁性传感芯片和模块产业化项目,宁波国家高新区均胜汽车电子项目,北仑区均胜爱可森汽车电子项目,余姚市芯路通讯智能汽车信息通信系统项目,鄞州区北斗年产6万台北斗接收机及车载信息系统项目,北仑区拓普汽车电子项目,北仑区敏实汽车电子项目,宁波国家高新区华众控股车联网项目,宁波国家高新区KSS中国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余姚市君屹半导体芯片封装生产项目等。重点推进北仑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宁波汽车电子产业园、江东区芯空间集成电路产业孵化器等建设。

  

  (八)工业物联网


  发展目标:到2019年,全市工业物联网相关行业达到3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重点领域:围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应用的工业物联网建设,在国内率先建成并示范应用工业物联网。积极突破智能感知、RFID射频识别、传感以及通信感知、图像识别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气敏传感器等高端传感器,加快推进传感器在电力、石化、交通、水利等领域应用。加快发展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和应用。积极培育大数据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智能家电、车联网等领域的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着力推动新一代通信线缆、通信接插件、网络安全等关键网络设备研发。


  重点项目及园区:重点推进江北区柯力高精度传感器和称重物联网配套项目、江北区南车时代轨道交通传感器项目、宁海县多普勒遥感监测系统项目、镇海区鼎庆基于电力云平台的节能管理物联网设备及管理系统、镇海区杜亚通用智能电器物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江北区三星智能电表项目、江北精诚科技智能水表生产线项目以及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项目、大数据应用项目、智能控制软件开发项目等。重点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东软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基地,余姚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慈溪市大数据云基地,工业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院项目,公共物联网平台项目等建设。


  三、实施制造业智能发展系列工程


  围绕“中国制造2025”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制造业创新能力、工业基础、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人才提升、单项冠军培育、绿色制造、质量品牌标准等八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力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全市智能经济快速发展。


  (一)智能制造工程


  以促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研发制造智能装备及产品,积极开展传统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广实施智能制造模式,完善智能应用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服务等智能化水平。


  1.突破发展智能装备。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成套智能装备、智能海工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培育提升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家电家居、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汽车、智能无人机、智能无人船等智能终端产品,积极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加快发展数字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智能仪器仪表。着力提升系统集成能力,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成套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系统集成企业。至2019年,形成年产7万台成套装备、机器人整机的产能规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2.加大智能技术研发应用。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相关产业专项,积极开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识别、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智能技术研发,推动多种技术集成应用,争取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制造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关键共性智能技术,大力推进智能技术的成果孵化、产品中试和产业化应用,提升对智能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至2019年,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关键智能技术、成套系统集成技术25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3.推进智能制造模式培育。围绕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和特殊行业,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面向重点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离散型智能制造和流程型智能制造,培育发展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智能服务制造模式。选择基础较好的区域和企业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规划建设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至2019年,关键工序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9%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9以上,建设10家以上智能工厂和100家以上数字化车间。(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4.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支撑。引导制造业企业和标准化组织紧密合作,研究制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标准的试验验证。强化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产业技术支撑,大力开展工业核心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建设软件测试验证平台。鼓励研发融合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设备与系统,建设试验网络并开展应用创新。鼓励企业研制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组织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试点示范。至2019年,基本形成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培育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审查、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的试点示范。(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质监局)


  5.加快应用服务体系构建。大力发展一批为智能制造模式推广应用提供服务的工业工程公司和系统集成商,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产品检验检测等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和信息咨询、技术评估等公共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工业设计机构向智能制造领域拓展。至2019年,培育3家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式机构。(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质监局)


  专栏:智能制造工程重点项目

  1.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重点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DMA整车项目及全盛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奉化市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智能车间项目、江北区中车时代传感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建设技改项目、北仑区信泰机械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慈溪市公牛年产6亿套装饰开关智能生产线项目、宁海县知豆汽车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江北区三星电气智能化升级项目、江北区得力文教年产1200万套PP系列办公文具自动生产线技改项目、江北区摩多巴克斯内高压成型智能制造项目、鄞州奥克斯智能家用及商用空调项目、宁波杭州湾新区兴业盛泰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铜合金新型材料生产线技改项目、慈溪捷昌智能化办公设施驱动控制系统生产线项目等,以及汽配、家电、机械等行业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2.系统集成项目。重点推进“中国制造2025”(宁波)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创新中心,西门子-中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宁波华数机器人项目,苏式精密制造项目,中兴-宁波智能兴业港建设项目,太火鸟智能硬件孵化平台项目,北仑区海天精工机器联网(DNC)项目、海越新材料厂联网生产项目、台塑各厂自动化仓库项目、海天集团总部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项目和精工高档数控机床及其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镇海区第元科技PLM项目,宁波国家高新区艾利特针织服装车间RFID智能生产车间改造项目,钧普科技全周期综合物流RFID智能管理平台项目、宁海县得力智能化制造集成项目、江北区华数机器人、奥克斯配电设备品控及自动化升级项目等。

  

  (二)制造业创新能力工程


  加强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聚焦国家重大前沿产业布局和全市产业链攀升需求,构建特色明显、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1.建设新型创新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牵头组建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积极推进石墨烯创新中心、磁性材料及应用创新中心等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按照“科研+产业+资本”建设模式,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成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政产学研金介用”技术创新联盟。继续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至2019年,争创国家级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1~2家、市级5家左右;建成18家国家级、10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2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成50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2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2.打造高端开放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国外高端创新资源,重点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研究中心,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与国外创新机构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和科研中心等平台,加快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和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打造全市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创新合作园,深入推进中意(宁波)生态园建设,深化中瑞、中德、中英、中新等科技创新园建设,推动中东欧经贸合作平台和国际合作园建设。至2019年,各类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集聚,新材料科技城初步奠定新材料领域国际创新中心地位,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责任单位: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科技局)


  3.促进技术突破与设计创新。编制发布重点细分行业技术创新路线图,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落地,前瞻布局关键基础件、磁性新材料与精密驱动、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市级科技专项,谋划启动重大装备、重大关键技术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需求,提升发展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等环节创新设计能力,大力发展产品系列设计、产业链系统化设计,支持企业加强高附加值、智能型新产品研发,重点开发一批“专特精高”工业新产品。至2019年,突破500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累计开发市级新产品500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4.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构建协同转移转化体系,支持企业通过委托开发、联合研发等方式,联合上游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下游应用企业共同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高校院所梳理科技成果资源,发布科技成果目录,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深入建设宁波科技大市场,支持各县(市)区加快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或科技大市场分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引进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产品(材料、装备)的首购、首用激励政策扶持机制。至2019年,推动转化100项以上重点行业重大科技成果。


  专栏: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项目


  1.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石墨烯创新中心、光电产业创新中心、磁性材料及应用创新中心、模具制造创新中心、精密驱动与控制创新中心、未来能源和绿能交通创新中心、高压节能液压元件创新中心、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等建设。


  2.科研院所。重点推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宁波分院、中国兵器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余姚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学院宁波科技园、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宁波市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宁波市海洋研究院、宁波市机器人学院、宁波市诺丁汉大学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与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宁波市国际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宁波市中科大数据智慧应用研究院、中欧国际应用能源创新研究院、宁波市大学无线通讯技术研究院、宁波市“千人计划”产业园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纯电动汽车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新材料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经济金融数据研究中心等建设。


  3.重点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推进海天、博威、奥克斯、方太、金田、圣龙、东睦、得力、贝发等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大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沃尔沃中国设计及试验中心、宁波国家高新区普瑞均胜智能驾驶汽车电子研发与制造中心、宁波杭州湾新区上海大众(宁波)上海联合大众研发设计试验中心、余姚市舜宇中央研究院、余姚市江丰电子产业研究院、鄞州区广博文具新材料研究院、奉化市亚德客气动技术研究院、慈溪市慈星纺机自动化研究院、北仑区海天绿色智能注塑装备研究院、宁波市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等建设。


  4.技术转移类平台。重点推进宁波市科技大市场、镇海区科技市场、镇海区西电研究院、象山县象保合作区生产力中心及航天技术转移中心、镇海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中心、慈溪市中国科学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江北区海智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宁波国家高新区浙大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分园、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石墨烯联合研究院、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等建设。


  5.工业创新设计平台。重点推进宁波文创港、江东区和丰创意广场、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宁波市公益设计中心、宁波市创新设计众创空间、中国(杭州湾)e设计街区、慈溪市八戒国际创意城、江东区时尚创意小镇、镇海区慧谷创新设计小镇和洛客工业设计创意平台等建设。


  6.科技攻关专项。重点推进新型磁性材料与器件、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先进碳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高端模具、精密轴承、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物联设备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三)工业强基工程


  以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为核心,重点发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加快提升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完善产业基础技术服务体系,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


  1.推进重点环节突破发展。在“四基”重点发展细分领域,组织开展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推进专用基础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生产,推进通用基础产品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生产,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四基”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至2019年,重点突破50种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30种关键基础材料,突破和提升20项先进基础工艺。(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质监局)


  2.开展重点产品应用示范。针对在我市可形成完善产业链的基础产品,以需求为牵引,推进企业围绕专用基础产品开展从产品研发设计到推广应用服务的组织模式创新,促进用户、制造企业与研发机构建立产业链分工协作机制。鼓励本市的整机、系统及终端产品企业优先选用地产优质基础产品和工艺,树立应用示范典型。至2019年,开展基础产品工艺应用示范项目达10项。(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3.构建产业基础技术服务体系。依托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创建一批研发设计、可靠性实验验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等基础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园区与信息网络公司等合作,建立“四基”基础数据库,推进“四基”资源整合配置与开放协同。培育发展一批重点基础产品、工艺的推广应用服务机构。至2019年,建成5个左右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质监局)


  专栏:工业强基工程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北仑区雪龙阻燃改性塑料产业化项目,余姚市余大通信光棒、光纤及光纤到户配套产品项目,奉化市亚德客车年产1000万套精密气动元件生产线扩建项目,鄞州区杉杉年产35000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余姚市金瑞年产10万吨多功能薄膜生产线项目,象山县华翔汽车内饰件新型材料设计开发项目,江北区长阳科技光学基膜、太阳能背材基膜、光学功能膜、光学增亮膜等项目,宁波国家高新区激智科技TFT-LCD液晶显示器光学膜项目,慈溪市东旭成液晶显示用反射膜项目,大榭开发区万华20万吨/年水性树脂及HDI项目以及苏氏精密强基产业园等。


  (四)“制造业+互联网”工程


  紧抓“互联网+”战略机遇,推动制造业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制造云平台,加快推动制造服务化转型,推进建设一批“制造业+互联网”发展新载体。


  1.加快制造云平台建设。引导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深化提升家电云平台、服装云平台等功能,加快模具云平台、汽车云平台、医疗云平台等产业平台建设。加快“互联网+两创”平台创建,支持大型科研院所和制造龙头企业搭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的平台企业建设重点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两创”平台。提升发展智能物流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智慧物流公共基础平台功能和应用平台建设。至2019年,建成10个面向制造业专业行业提供服务的云平台。(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委)


  2.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引导企业积极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企业开展产品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网络化协同制造、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精益设计和生产、精准化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搭建全市制造业大数据平台。推动电子商务跨越发展,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加快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积极推动以产业为纽带,有良好风险控制体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内涵的互联网金融新生态,加快提供节能环保在线服务,创新基于数据的在线节能环保服务。至2019年,推进20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制造业+互联网”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金融办、市科技局)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企业政策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gcedaquan/2018/1025/13183.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