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宁波鄞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鄞州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27日
鄞州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宁波鄞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37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6〕47号)文件精神,巩固和深化鄞州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根据《宁波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宁波建设“四好示范区”、“六个加快”、“双驱动四治理”战略决策,建设全面覆盖、重点渗透、满意度高的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建设都市核心区,打造品质新鄞州”中的作用,传承发展鄞州农信普惠金融理念、精神和文化,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和服务经济,以更高一层、更广一点、更快一步,发挥先行、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总要求,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深耕农村、实体和数字金融三个领域,突出智慧、绿色、精准、共享四个目标,构建农村渠道、服务、产品、生态和平台五个体系,更加突出“农”字特色,更加精准聚焦“三农”和小微企业,更加注重镇域及以下金融服务渗透,全面提高农村普惠金融质量,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具有鄞州农信特色的普惠金融主导者。
二、深耕三个领域
(一)农村领域。围绕零售银行转型建设,做深做透本土市场,充分发挥“三信创建”村级联络员、便民金融服务点设备操作员、“蜜蜂之家”服务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深耕农区,巩固郊区,融入园区,重点面向偏远农村、滨海山区、农村新型经济主体、低收入群体聚焦区以及新宁波人群体等,通过渠道铺设、网络链接、人员交互、科技支撑和产品承载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地发展村级和社区金融,扩大内涵,创新服务,满足需求,进一步提高金融的渗透率,切实连接村民与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鄞州区行政村全覆盖。
(二)实体领域。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坚定本土化、小微化和一体化普惠方向,专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趋势,推动农村产权结构改革、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成长;大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制造业领域信贷融资;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技术改造,鼓励开展智能制造,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力度。
(三)数字金融领域。加快推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移动化。在农村区域大力推广数字金融,打造具有鄞州农信特色的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网络,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推动业务模式转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抓住宁波开展第二批全国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的契机,深入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移动金融。
三、实现四个目标
经过5年再提升,优化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别是让本区“三农”和小微企业及时获得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到2020年末,累计投入2亿元用于普惠基础设施建设及减费让利,实现鄞州辖区内的行政村100%金融服务全覆盖,累计发放低收入农户贷款1000万元,新增信用贷款10亿元,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
(一)智慧普惠。实施“互联网+”,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大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社交、电子商务、微社会等的应用,着力打破服务空间与时间限制,不断提高普惠金融的智能化和可得性。积极开展银政、银校、银医、银园、银保等多层次合作,深化金融在多领域的应用。到2020年末,全区手机银行和网银客户数超过50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超过80%。
(二)绿色普惠。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引导农业产业转型,突出农村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作为客户分类、信贷支持、利率定价的重要标准。全面实施绿色信贷评审机制,推进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持续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支持构建绿色制造生产体系,实现山青、水绿、村美、民富。到2020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占比达到5%以上。
(三)精准普惠。针对偏远滨海山区以及小微企业、低收入农户、城市低收入居民及新宁波人等普惠金融重点区域和群体,进一步推进普惠信息档案建设,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全面掌握实际需求。推行重点区域一类一策和重点群体一户一策制度,开展精准对接服务,培育特殊群体“造血”功能。着力提高产品服务的针对性,增强精准服务能力,提升普惠金融的适配性和满足度。到2020年末,普惠信息建档率达到90%以上。
(四)共享普惠。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体现普惠金融的共享价值。继续加大普惠设施、渠道、科技等投入,使群众获得金融服务的耗时更少、距离更短、成本更低。继续减免相关费用,合理定价贷款利率,持续让利于民。加强普惠文化建设,推进金融知识普及,让更多群众分享普惠成果。到2020年末,累计组织1000场金融知识进村活动,全面扫除金融服务空白村。
四、构建五个体系及责任部门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企业政策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gcedaquan/2018/1025/1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