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余姚政策 > 余姚市政府办 > 正文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2日        

  余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到2020年的目标,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结合余姚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前言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来,我市组织制订并实施了《余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年)》,全市各地各部门经过五年努力,合力推进,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加强,促进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科普人才队伍逐步扩大,新媒体大量运用使科技传播效能显著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完善,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2015年我市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73%,较2011年的6.57%提高了5.1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纲要》制定的11%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宁波大市制定的目标,为“十三五”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各地发展不平衡,还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差距有待缩小;面向农民、城镇新居民和偏远乡村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依然薄弱,青少年科技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普投入不足,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市场配置科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科普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有待于提升;社会各方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动力不足,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重视,各类科普教育和活动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增强。

  科学素质是决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十三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余姚推进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实现在全国同等城市中争先进位,助力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

  二、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实现“面向基层、服务民生,完善机制、继承创新,精准发力、跨越发展”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为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二五”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使我市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以上,继续走在宁波大市前列。

  ——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更加关注传播和增加核能利用、防灾减灾、安全健康、信息技术等知识,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高效率的科学发展。

  ——促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推进。引导青少年增加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增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的意识和水平,使农民、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快速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不断缩小,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我市全体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实现跨越提升。

  ——促进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打造科普创新和科普信息化“双引擎”,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基本科普服务做到公平普惠,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青少年和居民科技活动场所继续扩大,创新科普传播手段,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增加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促进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机制、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监测评估机制、社会动员机制进一步完善,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完善,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力度不断增强。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我市“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阶段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

  ——充分发挥互联网、无线移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作用,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

  措施:

  ——推进儿童科学启蒙教育。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施教方法,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做游戏、讲故事、手工制作等活动激发幼儿的科学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组织开展宁波市科普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

  ——推进义务段科技教育。按照《宁波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试行)》,对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备课规范提出明确要求。更新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提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间科学素养的连贯和统合。推进科技教学优秀案例评选,引导教师改进科技教学方法。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服务青少年科技教育。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使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一样能得到科技辅导、心理辅导、安全健康等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

  ——推进普高、中职阶段科技教育。加强普高、中职科普教育课程建设,明确科学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体系,鼓励中学生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组织实施宁波市“科技新苗100”计划,依托宁波相关科研院所专家人才资源、设施资源和科技教育资源,结合高中课改,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科技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大力推动全市中小学“优秀科技教育示范校”建设。

  ——完善学校科技教育与校外科技活动的衔接机制。除了在大中小学系统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外,鼓励大中小学校利用青少年宫、流动青少年宫、市临时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科普场馆及科普基地的资源,并有效整合“春泥计划”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参与各级青少年科技类竞赛活动,争取优异成绩。

  ——完善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的融合机制。结合“智慧余姚”建设,加强青少年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培养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能力;不断丰富科技教育信息资源,提高科技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各类新媒体手段及家长学校等形式,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发挥其教育作用;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完善科技教育普及与科技创新创业的互动机制。大力普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明日科技之星、未来工程师大赛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爱好和灵感;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创客中心和学校科普馆,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交流和推广的机会,为青少年科技创意转化为实体成果提供渠道、平台和资助。

  分工:由市科协、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科技局、发改局、经信局、人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卫计局、市场监管局、文广新局、农林局、安监局、气象局、流口办、团市委、市妇联、余姚日报社、电视台等单位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安全等工作主题,贯彻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绿色发展、高效安全、节约能源资源、环境友好等知识和观念,建设美丽家园。

  ——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农业现代化服务发展新路径。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农村妇女、农村留守人群的科普工作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其科学素质。

  ——“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培训各类农民4万人次,其中一产就业农民培训1.5万人次,务工农民培训2.5万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0.5万人次,新增农村实用人才0.3万人,到202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8万人以上。形成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措施: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采用分级分类的培训方式,培训高、中、初三级和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新型职业农民;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要,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优秀农民进高校培训等“四大类”培训重点项目,加快农村建设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和电子商务人才等三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函大辅导站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育现代农业经营新型主体和领军人才。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农业科技合作对接等各类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帮助农民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的美丽村庄。开展优秀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活动,以农村基层科学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配合相关政策和投入,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开展科普重点帮扶,实施提升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

  ——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办学”的要求,建立健全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和农村劳务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城乡一体的培训就业网络平台,扩大各类农民培训机构,形成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农民培训服务体系;深化农民教育培训优质资源整合,加快两级农民学校建设,形成市镇(乡)联动培训、分段式培训、现场示范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为农民培训搭建高层次平台;进一步发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作用,支持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培养与建设,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

  ——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兴趣与熟练程度,加大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指导农民及时了解掌握所需技术和信息。大力办好各类涉农网站,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上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发挥“天天微科普”、余姚电台“FM966”等微信公众号作用,培养智慧农民。

  分工:由市农办、农林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发改局、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经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文广新局、卫计局、安监局、市场监管局、水利局、农机局、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余姚日报社、电视台等单位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提升城镇劳动者的从业能力。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等群体作为培养培训重点,坚持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从“余姚制造”向“余姚创造”转化奠定人才基础。

  ——提升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满足城镇劳动者的全面发展需求,广泛普及推动绿色发展、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职业发展等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

  措施:

  ——加强专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强职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及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职业标准,作为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采取“政府牵头、院校承办、企业输送、个人免费”方式,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对紧缺技能人才需求,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岗位培训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加强职业培训载体建设。建立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制度,形成以职(技)校为骨干,以企业为主体、职(技)校为基础的品牌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的培训网络和培养体系。面向城镇全体劳动者,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

  ——加强科技宣传、教育与普及活动。围绕余姚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人才;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创新、比贡献”、“最美青工”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设立“姚城英才奖”,建立以“余姚市首席工人”“余姚市技能之星”为名片的技能竞赛平台,通过组织竞赛和评选表彰,推动基层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更多的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开展“巾帼建功标兵”评选活动,举办手工编织、家政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城镇妇女的就业技能;针对城镇劳动者编印科普读物。

  分工:由市总工会、团市委、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发改局、教育局、科技局、经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文广新局、卫计局、市场监管局、气象局、农林局、水利局、市妇联、市科协、余姚日报社、电视台等单位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大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的教育,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展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干部网上学院的作用,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措施:

  ——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全国、全省《2013-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在制定实施各年度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过程中,将提高科学素质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目标,切实发挥好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作用,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落实。重点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的教育培训。

  ——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中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等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和班次,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在干部选学和在职自学中,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教育等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

  ——把科学素质的要求体现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中。认真落实《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增加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制订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

  ——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办好“姚江讲坛”,办好“院士余姚行”、科普报告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市、镇(乡)联动,着力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代农业、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五水共治”、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安全生产和信息资源共享等专题培训,重点提高各级干部推动转型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维护稳定的本领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能力。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余姚政策 > 余姚市政府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uyaoshizhengfubangongshi/20181119/17911.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