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玉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做好迎接省教育强县复查准备工作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省委办〔1998〕47号)精神,每两年对于被授予省教育强县称号的县(市、区)进行复查一次。我县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教育强县称号,今年下半年将接受省政府的复查,为做好复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对教育强县进行复查,是省政府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全面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各镇乡、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它作为我县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责任到人,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
二、认真检查,突出重点。各镇乡要对照《2003年浙江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浙教育〔2003〕54号)认真开展自查,要从事业发展、条件保障、管理水平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4个方面25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重点突出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三项经费”(教师工资、预算内公用经费和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的落实、“四类”弱势群体教育公平化等方面的要求。
三、查漏补缺,限期整改。各镇乡针对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在4月30日前把自查情况报县教育局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五月中下旬,县政府将组织有关人员对镇乡的教育强县复查准备工作进行抽查,对不合格的镇乡限期整改,确保省教育强县复查工作顺利通过。
附件:1.第一批省教育强县复查要求
2.2003年浙江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
二○○四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1:
第一批浙江省教育强县复查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素质教育实施取得进展。(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党政的重要职责,列入对县(市、区)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带头端正教育思想,不下达升学指标,不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工作或奖惩教师的唯一标准;取消小学、初中的统一考核,中考办法有较大的改进;校外教育设施、德育基地及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和劳动基地建设有较大进展等等。
2、省教育强镇数达到80%以上,城区(含城关镇)初中、小学多数达到省示范性学校标准。有到2005年所有乡镇达到省教育强镇、城区(含城关镇)初中、小学均达到省示范性学校标准的建设规划。
3、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达到高标准、高质量“普九”的要求,特别对弱势群体(“三残”少儿、流动人口子弟、贫困子女和学习有困难学生)做到同步接受义务教育。
4、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85%左右,3—5周岁的幼儿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段招生中职教比例不低于50%。
5、中小学布局调整合理,无危房、无薄弱学校。小学规模平原地区不少于12个班级,山区、海岛不少于6个班级;初中不少于18个班级。
6、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增长每年不低于1个百分点,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人均教育经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教育费附加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2%。
7、全县所有高中、初中和乡(镇)中心以上的小学都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生用电脑达12人一台。县(市、区)建立教育信息局域网,实现校校通。
8、近两年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
附件2:
2003年浙江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
一、事业发展水平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程度达到省高标准高质量“普九”要求,“三残”儿童少年、外来民工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和学习有困难学生能够同步接受义务教育。
2、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4、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5、高中段招生中中等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50%。
6、省教育强镇数达到乡镇总数的60%。
7、初中、小学达到省标准化学校要求的比例不低于85%;各类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省示范性学校。
二、条件保障实力强
8、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做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
9、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人均教育经费水平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0、三项经费落实情况好。①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实际收入水平(含国拨工资;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资金)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②生均公用经费由县财政列入预算,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③学校改造与建设资金由县统筹、落实。
11、依法足额征收城乡教育费附加,并做到专款专用。
12、加强中小学教育收费管理,教育收费行为规范。
13、消除危房、破旧校舍和薄弱学校,学校布局合理,班额按规定得到控制。
14、学校生均用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专用多功能教室、体育场地、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设备、图书和计算机配备达到国家或省定标准。
15、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分别取得大专、本科学历比例都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16、校长和教师都能参加在职岗位培训,已经涌现出一批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名校长。
三、管理水平层次高
17、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落实。
18、不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努力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加快高中段教育发展和改革步伐。多元化、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网络健全。
19、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和校长任期制。
20、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每一所学校环境优美、整洁,有良好的校风、校纪。
21、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依法开展各项教育督导活动。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效果好
22、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党政领导重要职责,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23、形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系;以新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素质教育取得较大进展。
24、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建有一批德育基地、实践基地、劳动基地,建立健全社区、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德育工作成效明显。
25、学校及周边环境无安全隐患,近两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