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区人民政府:
2003年以来,根据中央编办下达的机构“三定”方案以及2010年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的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先后分二次全面完成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交接。2011年12月全国人大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重新明确了卫生、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
2014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6号),对我省防控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安全,调整理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以及加强监管机构建设提出明确意见。2014年3月,浙江省安全监管局正式设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处,配备相关人员,完成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的交接工作。9月,市安全监管局也完成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的划转,目前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都在陆续到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6号)文件精神,理顺我区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尽快完成我区职业卫生监管职责调整工作,区安全监管局(区安委办)会同区编办、区卫生局、区人力社保局对青岛、广州两地四(市、区)职业卫生监管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我区职业卫生职能划转的相关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外地职业卫生监管基本情况
与我区企业规模、产业结构相似的青岛市城阳区有职业病危害的企业1290家,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3.8万人,涉及15个行业,81种危害因素。胶州市有职业病危害的企业1504家。四地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都面临“量大面广、基础薄弱”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四地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理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四地分别于2010年和2014两次调整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明确了安全监管局、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防、治、保”(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病人社会保障)三个环节的责任。市(区)级层面建立定期通报、随时沟通的工作制度,每季度定期通报新发职业病人(疑似职业病人)信息和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情况。建立分级监管机制。形成市(区)、镇街两级安监部门分工协调的监管机制,各镇街安监办负责本辖区内所有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以“普查、上报”为主,及时发现和报告问题。区安全监管局负责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以“抽查、解难”为主,突出监管重点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青岛市城阳区在区安全监管局设立职业卫生监管中心,编制人员11人。青岛市胶州市在区安全监管局设立职业健康科和职业健康中心,共编制人员10名。广州市黄埔区在区安全监管局设了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科,安排行政编制4名。萝岗区在区安全监管局设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科,安排行政编制5名。
同时加强装备保障。如城阳区在职能移交初期,安排13万元专项资金配备必要的检测检验和执法装备(防爆型数字式测尘仪、有毒气体检测仪、WBGT热指数仪、智能化X-Y辐射仪等)。2014年拨付10万元专项经费,购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检测、评价服务,为职业病危害调查、职业病诊断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全面普查摸清监管对象底数。四地安全监管部门在职能移交后立即开展了普查、申报等基础性工作。如城阳区用半年时间,先后召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普查培训会议23次,共对1800家企业进行了普查培训,最终确定全区1290家企业涉及职业病危害。胶州市通过普查,确定了1504家企业涉及职业病危害。
四是强化职业卫生监管。城阳区为解决监管企业多,执法力量弱的矛盾,创新监管模式,于2012年2月率先选取240家企业作为试点,按照职业病危害程度和管理水平,将企业分为4级,实行分类分级差异化监管,对易发职业病的高风险企业重点监管,风险较低的实施常规监管和简化监管。目前,青岛市全市都按照《青岛市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对企业实施动态管理,重新进行评级,把有限的力量投放到监管的重点。同时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优化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城阳区针对监管企业面广量大,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分布广的实际,自主研发了稳定、快捷、可扩展的执法档案管理系统,完成了职业卫生执法流程全程记录。
五是加强职业卫生执法。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仍处在职业病高发时期,因此只有通过严格的执法,才能保障各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落实。四地在执法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将石棉、木质家具制造、电镀、皮革箱包等易引起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行业领域作为执法检查重点,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如城阳区在近3年中,检查重点行业企业537家,排查整改隐患2736条,对12家企业罚款46万元,有力的推动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六是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是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第一道屏障,而他们往往存在“三缺一低”的问题。即:缺自我防护意识,缺职业健康知识,缺专业安全培训,文化素质偏低。为此,四地安全监管部门从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健康知识入手,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利用工作休息时间,针对其工作岗位实际情况,开展面对面现场培训,针对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的实际,采取讲台式宣讲,减少复杂的专业术语,多用群众性语言,让职工易于接受。
二、我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现状概括起来可以说“涉及企业量大面广,形势严峻;监管工作有脱节现象,基础薄弱”。
(一)我区职业卫生监管对象情况。
第一、涉及企业多。根据2010年区卫生部门对全区企业初步摸底调查,我区共有987家企业存在较重以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涉及近9万职工,其中危害严重的占200多家。目前从录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分析,我区现仅有255家企业申报,申报劳动者总数为45829人,职业病累计人数395人,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9783人。
我局分析,在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版)的114类严重、较重的危害风险中,我区企业涉及严重类的38类,较重类的46类。其中我区严重类的行业主要涉及石矿、粉尘、油漆、化工、家具、电镀、制革等行业。从青岛等四地监管情况分析,有职业健康危害的企业要占到企业总数的60%-80%。按照这个规律,我区6000余家生产性企业中涉及职业危害的企业约3600家-4800家。从我区1228家(2013年底数)规模以上企业分析,危害严重行业企业333家,占27.1%,危害较重行业企业712家,占58%,危害一般行业183家,占14.9%。另外我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企业1600余家,涉及粉尘企业137家,建筑业企业(包括本地和外地)近400家,涉及职业危害的企业数量也较多。
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职业危害情况分析
危害严重行业 | 企业 数量 | 危害较重行业 | 企业数量 | 危害一般行业 | 企业 数量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3家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9家 | 食品制造业 | 27家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23家 | 纺织业 | 204家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7家 |
家具制造业 | 22家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9家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09家 |
文教、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18家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uhangqu/20210527/88960.html 推荐文章热门文章常见问题站点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