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余杭区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12日
余杭区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强化城市安全运行,构建符合余杭实际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我区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以下简称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8〕1号)和《杭州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杭政办函〔2018〕83号),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以“城市大脑”建设运营为载体,以主体责任建设为抓手,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支撑,落实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及相关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齐抓共管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提高我区安全保障水平,努力实现“防控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工作目标,全力创建最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奋力续写新时代“八八战略”余杭篇章创造最优安全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命至上,保障安居乐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始终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强化城市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最大程度减少各类事故和伤害。
(二)坚持立足长效,加强依法治理。加强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健全安全监管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加快建立城市安全治理长效机制。
(三)坚持系统建设,强化过程管控。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强化系统性安全防范制度措施落实,严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四)坚持统筹推动,促进安全发展。合理配置城市安全管理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将安全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社会管理的重要原则和内容。注重本质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实施超前投入,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有效解决影响城市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五)坚持争先创优,体现余杭特色。着力推进城市安全源头治理、城市安全防控机制建设、城市安全监管效能和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工作,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解决一批根本性问题,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前列。把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与五大余杭建设等活动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借势借力推进创建工作任务落实。
三、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城市安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区、示范镇(街道)和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努力提升我区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到2020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6年明显下降并达到上级要求,工伤事故起数下降50%,有效防范遏制社会影响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初步形成具有余杭特色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二)具体目标。
1.提升城市安全源头治理能力。以安全为前提,合理规划城市生活、生产、贸易、仓储等功能区空间布局,健全建设项目安全评估论证机制。完善和落实城市高层建筑、管线管廊、轨道交通、燃气工程等技术标准中的安全和应急设施标准要求,强化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加快重点产业安全改造升级,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2.提升城市安全防控能力。建立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全面辨识评估城市安全风险,编制城市安全风险清单,明确风险管控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制定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范,突出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辨识、动态监管和在线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等重点工作,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升市民安全素质和防控技能。
3.提升城市安全监管能力。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落实党委和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修订部门“三定规定”,厘清行业监管和属地监管职责,完善安全监管体制,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领域综合执法机制,充实基层安全生产执法力量,推进联合执法。建立安全生产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和落实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增强监管执法能力,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
4.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有效落实安全专业技术服务制度、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城市社区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等制度规范,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强城市安全运行相关行业领域全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推进多系统融合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加快实现城市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智能化。
5.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建立联动互通的城市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加强预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政府预案与部门预案、企业预案、社区预案衔接的制度。强化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切实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强化应急状态下交通管制、警戒、疏散等防范措施的联动配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
四、重点任务
(一)建设六大基础工程
1.建设城市安全责任体系工程。加强对城市安全工作的统筹谋划和指导协调,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区委将城市安全纳入主要议事日程,每年听取一次城市安全情况,区政府每半年一次研究分析推进城市发展、运行中的问题和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城市安全工作。区委区政府其他领导要按照职责承担城市安全保障责任和领导责任,组织督促分管行业、部门落实责任制,构建事故防控机制,开展专项整治、隐患排治、应急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区安委会和以及建设工程、城镇燃气,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商贸,文教卫、旅游等7个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的安全管理职责,理顺安全监管关系,完善创建工作全体会议、专委会办公室主任会议、行业领域专题会议等例会制度,以及履职报告、考核通报、信息报送、督查巡查、警示通报约谈等制度,更好的发挥安委会、专委会作用,落实各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压实属地责任,形成有效的城市安全管理协同机制。
2.建设城市安全双重预防工程。建立完善城市安全管理专家库,依托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和安全专家,定期分析、排查、评估、研判城市安全风险,绘制城市安全风险分布四色图,编制城市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风险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对策建议,明确落实重大安全风险的属地管理责任、专项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强化第三方服务,定期聘请专家对城市安全风险管控状况进行体检式检查会诊,提升风险动态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专业水平。督促城市各类主体建立完善隐患自查自报自改机制,并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行业生产标准、规程、规定,制定符合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聚焦城市安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集中运用隐患排查整改督办30日工作法、重大隐患分级挂牌督办等手段,全面落实政府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3.建设城市安全智慧运行工程。按照城市学“城市生命体”理论和“互联网+现代治理”思维,整合汇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数据,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城市治理领域进行融合计算,全面推广“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城管”、“智慧公安”、“智慧综治”、“智慧公交”、“智慧安监”、“智慧住建”、“智慧气象”、“智慧防灾”等系统建设,对城市运行实现生命体征感知、事件预测预警、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优化“城市病”治理,着力构建的一个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或综合体。立足融入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整合完善道路交通、建设施工、水电油气、危化矿山、桥梁隧道等现有城市运行信息系统,集成建立统一的综合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形成“城市安全运行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和隐患及时监测监控,对涉及城市运行安全的相关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评估、处理,研判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并及时发出相关监测预警,指导城市安全监管,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4.建设城市安全宣传教育工程。扎实推进安全宣传教育“七进”(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载体,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展安全知识公益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在传播城市安全文化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弘扬安全文化的重要阵地。全面推动平安建设实训基地和体验馆建设,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以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村为主体的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依托重点企业等推进建设集城市减灾防灾、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实景体验与避险实操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体验基地。把安全知识普及纳入学生教育,充实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通过公益宣教、科学普及、体验互动等形式,帮助市民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理念、掌握避险技能,为城市安全长期持续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5.建设城市安全应急救援工程。加强应急专家、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和应急救援运输保障能力储备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区的安全生产应急储备体系。完善应急资源共享、统一调度机制,建立紧急情况下社会 应急队伍、救援物资、救援装备及运输工具等征用和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统一的城市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完善政府、企业和救援队伍之间应急处置与协调联动及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机制,提高社会群众避险自救能力,形成响应快速、协作紧密、处置高效、保障有力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与城市安全相关的各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完善城市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城市安全应急救援演练,强化各重点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应急联动,做到应急救援反应迅速、指挥得力、救援高效。
6.建设城市安全社会共治工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引导,逐步建立委托服务、协作互助、行业协会自治等多种模式的服务格局。积极发挥中介机构、安全专家在决策咨询、宣教培训、标准制定、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鼓励、支持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参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加强安全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党员干部、大中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安全志愿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依法维护职工群众安全权益。落实城市安全举报激励制度,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城市安全治理。
(二)聚焦十三大重点领域治理
根据“立足长远、重在治本、健全机制、夯实基础”的原则,扎实推进建设施工、危化矿山、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城市运行、商贸、旅游、防汛防台、医疗卫计、地质灾害防治与废弃矿山治理领域、防震减灾领域、供排水等十三大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各专委会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创建工作中的指导协调作用,按照职责分工,明确重点行业领域的创建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实施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的人防、物防、技防,达到回避、降低、监测和管控风险的目的,实现“隐患自查自改、风险自控”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全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1.建设施工领域。牵头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督促镇街加强危旧房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全管理,指导推动危旧房屋的治理改造工作,督促镇街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发现疑似危险房屋,立即采取解危措施,防止发生危旧房屋坍塌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燃气方面依据我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市级燃气发展规划,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我区燃气发展规划。对辖区内的液化气储配站、液化气供应站点等瓶装燃气场站进行全局规划,有计划性地进行合并、迁建,在适应地方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的同时,建立覆盖全区的瓶装燃气供应网络,满足正常的用气需求。
2.危化矿山领域。到2020年,全区危化企业生产安全高质量发展,安全监管高水平推进,统筹优化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限制发展定位要求,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实施改造、搬迁、关停工作,推进重点区域风险预控管理。按照“双预防”要求,开展企业风险辨识,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建立管控责任清单和管控措施清单。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依托“城市大脑+智慧安监”平台,全面摸排危化品全链条安全风险,对重点部位和场所进行实时监测。在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特别是在重大危险源和重点监管危险工艺装置中,全面安装改进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强化加油站双层罐改造、危化企业煤改气和污水处理等环境工程安全风险预判和变更过程安全管理,加强动火、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安全监管。加快推进闲林尾矿库闭库治理工作,落实闭库过程安全保障措施,在2018年底完成闭库工作。确保危化、尾矿库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得到有效管控,力争不发生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危化、尾矿库事故。
3.消防安全领域。开展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行动,以2017年火警数100起以上的重点镇街为重点区域,以学校、社会福利机构、公众聚集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沿街商铺、“三合一”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层楼宇、地下建筑、城乡结合部居住出租房为重点对象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防火(物理)隔离、装饰材料、电气线路、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器材等重点内容,建立火灾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和重大隐患分级治理机制。逐步提升微型消防站火灾“救早灭小”能力,加强社会消防力量保障。着力提升技防措施,推广安全用电工程、智慧用电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和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消防设施和技术应用。
4.道路交通领域。继续推动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落实,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执法能力,持续深化“一创一治”整治行动,深入推动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进一步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严格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监管;积极推行交通文明行动,提升驾驶人、老年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建设。提高道路交通应急管理与救援能力,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能力建设;加快道路交通安全科技持续提升发展,建立数据感知体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大数据应用,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和数据采集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常见问题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