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宁波市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宁波市鄞州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
2016年2月24日
宁波市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
二○一六年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5
第一节 现实基础 ..................................................5
第二节 发展环境 ..................................................8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 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高端特色产业体系 ........................13
第一节 加快建设智造强区 ..........................................13
第二节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 ........................................16
第三节 深化发展现代农业 ..........................................17
第四节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9
第四章 强化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1
第一节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1
第二节 完善创新支撑体系 ..........................................23
第三节 建设区域人才高地 ..........................................25
第五章 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6
第一节 优化城市化发展形态 ........................................26
第二节 统筹建设魅力名城 ..........................................28
第三节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31
第四节 完善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 ....................................32
第六章 扩大内外开放,助推发展方式转型 ............................34
第一节 全面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 ....................................34
第二节 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35
第三节 塑造鄞州国际化形象 ........................................36
第七章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鄞州 ............................37
第一节 加快低碳循环发展 ..........................................37
第二节 加强重点领域环境治理 ......................................38
第三节 健全和落实生态文明制度 ....................................40
第八章 全面改善民生,切实增进群众福祉 ............................41
第一节 促进就业和居民增收 ........................................41
第二节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42
第三节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43
第九章 提升文化实力,合力创建文化名城 ............................45
第一节 共建现代文明之城 ..........................................45
第二节 繁荣城乡公共文化 ..........................................46
第三节 凸显城市人文魅力 ..........................................47
第四节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48
第十章 全面深化改革,构筑体制机制优势 ............................49
第一节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 ................................49
第二节 健全公平高效市场制度 ......................................50
第三节 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 ........................................51
第十一章 完善治理体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52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52
第二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53
第三节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54
《宁波市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一2020年)》根据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关于制定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重点阐明“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类规划、年度计划和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现实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宏观形势带来的新挑战,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提出的新要求,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打造“三城三区”和“质量新鄞州”的目标,大力实施“四大优化升级”和“五大质量提升”战略,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和领跑领先优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GDP)稳居全省第二位,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5.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全省第一,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550亿元,外贸出口保持逆势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8亿元。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商贸、高端商务、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行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高,连续三年获得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I档第一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跻身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和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核、三极、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基本明晰,重大功能区块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小城镇“五个一”项目建设全面展开,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特色化推进,生态治理取得实效,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精简行政权力事项49.3%,区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内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事业投入持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创建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提升,实现平安区创建“十连冠”。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成长较慢,经济下行趋势较为明显;城市化发展机制存在障碍,镇村建设仍需加大力度,城乡融合发展任务艰巨;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加大,资源要素粗放利用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不稳定风险、安全隐患依然较多,社会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1:“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分类 |
指标 |
单位 |
2010年 |
规划目标 |
完成情况 |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
经济发展 |
1.地区生产总值(GDP) |
亿元 |
814.6 |
1500 |
11 |
1350.1 |
9.1 |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万元 |
10.1 |
15 |
— |
15.6 |
— |
|
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现名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185.8 |
310 |
11 |
312.7 |
11 |
|
4.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
亿元 |
1426.3 |
2400 |
12以上 |
2550 |
15.2 |
|
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21.7 |
454 |
15 |
498.1 |
17.5 |
|
6.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
亿美元 |
19.5 |
10 |
— |
23.4 |
— |
|
7.自营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04.6 |
190 |
13 |
146.9 |
7.5 |
|
结构调整 |
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 |
32.8 |
40 |
— |
43.4 |
— |
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 |
5 |
6 |
— |
5.7 |
— |
|
10.城市化水平 |
% |
65 |
70 |
— |
70 |
— |
|
科技创新 |
1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 |
% |
1.8 |
2.8 |
— |
3 |
— |
1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 |
20 |
25 |
— |
45.6 |
— |
|
13.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3 |
13.6 |
— |
13.6 |
— |
|
14.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 |
项 |
2 |
2.5 |
— |
6.6 |
— |
|
15.各类人才资源总量 |
万人 |
10.67 |
17.2 |
10 |
19.06 |
12.3 |
|
资源环境 |
16.单位GDP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
% |
— |
21 |
— |
24.65 |
— |
1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
— |
未下达 目标 |
— |
— |
— |
|
1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
% |
— |
未下达 目标 |
— |
— |
— |
|
1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
% |
— |
— |
— |
完成 |
— |
|
2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 |
100 |
100 |
— |
100 |
— |
|
21.森林覆盖率 |
% |
49.1 |
50 |
— |
50 |
— |
|
22.森林蓄积量 |
万立方米 |
187 |
200 |
— |
240 |
— |
|
23.空气质量优良率 |
% |
90 |
90 |
— |
90 |
— |
|
2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39.8 |
42.5 |
— |
44.2 |
— |
|
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平方米 |
12 |
14 |
— |
12.7 |
— |
|
26.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56 |
90 |
— |
74.3 |
— |
|
社会民生 |
27.五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数 |
万人 |
10.4 |
10 |
— |
12 |
— |
28.户籍人口 |
人 |
81.2 |
88.8 |
— |
86.6 |
— |
|
29.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1.62 |
<2.5 |
— |
3.81 |
— |
|
30.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12 |
<4 |
— |
<2 |
— |
|
3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万元 |
3.15 |
5 |
10 |
5.31 |
11 |
|
32.农民人均纯收入 |
万元 |
1.56 |
2.5 |
10.5 |
2.8 |
12 |
|
33.每千人医生数 |
人 |
3.71 |
3.79 |
— |
3.79 |
— |
|
34.每千人床位数 |
个 |
4.55 |
5.34 |
— |
5.1 |
— |
|
35.人均期望寿命 |
岁 |
81.35 |
82 |
— |
82 |
— |
|
36.高中教育普及率 |
% |
98.5 |
99 |
— |
99 |
— |
|
3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
56 |
66 |
— |
66 |
— |
|
3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10.7 |
11 |
— |
10.5 |
— |
|
39.社区(村)依法自治创优率 |
% |
14.4 |
17.8 |
— |
17.8 |
— |
|
40.安全生产三项指标 |
% |
— |
零增长 |
— |
零增长 |
— |
注: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统计口径调整导致低于规划目标;2.2013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且农民人均纯收入改名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情况仍按老口径统计;3.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整体将继续保持复苏的势头,但是复苏过程依旧十分艰难,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和工业发展进入4.0时代,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移动互联网等成为全球产业发展重点,全球产业分工和生产模式加快重构。国际经贸规则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新一轮贸易谈判广泛开展,各种区域性贸易投资安排不断涌现,世界经济秩序和开放格局加快调整,多边博弈竞争更加激烈。这使经济外向度极高的我区经济既面临外需拓展和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又将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仍然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改革和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市场主体内在活力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深入实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和城市群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与此同时,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国家宏观调控方式将不断创新和完善。这迫切要求我区主动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增长新动力,加快推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的转型发展。
从区域环境看,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体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发挥。我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宁波按照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要求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着力打造港口经济圈,进一步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以及带动周边县市统筹发展,形成更具集聚辐射能力的宁波都市区。这将推动我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融入省、市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的区际分工、融合中抢占先机。
总体判断,“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促转型、强实力、提质量、上水平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区上下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胆魄、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放大发挥比较优势,着力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以转型发展推动领先领跑,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领跑领先、创新创优”要求,紧扣融入宁波都市区、接轨长三角这一方向,抓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一主线,把握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这一关键,突出共建共享、惠民富民这一根本,大力实施“名城强区”战略,全力打造“浙江两富两美先行区、宁波港口经济圈核心区”,努力实现区域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全面小康水平全国领先。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区上下要围绕打造“浙江两富两美先行区、宁波港口经济圈核心区”的目标,大力实施“名城强区”战略,着力建设产业强区、创新强区、服务强区和魅力名城、文化名城、幸福名城。具体目标为:
——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更加强劲。重点领域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程度显著提高,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改革发展红利不断释放。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3.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加快提高,科创平台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主要创新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地区前列,创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驱动力。
——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更上台阶。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地区生产总值(GDP)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年均增长7.5%,GDP总量突破2000亿元,并提前实现GDP、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45%,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崛起,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
——城乡发展和区域布局更趋协调。新型城市化深入推进,城市品质加快提升,国际元素不断增多,卫星城规模能级显著提高,小城镇特色更加凸显,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区域统筹发展机制更具活力,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各类产业集聚发展,农业和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
——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更显成效。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深入推进,资源消耗控制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性指标全面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空气清新的“美丽鄞州”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努力进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列。
——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更有突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步伐加快,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公共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社会自治功能不断增强,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表2:鄞州区“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
分类 |
指标 |
单位 |
2015年 |
2020年目标值 |
年均增长 |
指标 属性 |
|
创新转型 |
1.地区生产总值(GDP) |
亿元 |
1350.1 |
2000 |
7.5 |
预期性 |
|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189.6 |
272 |
7.5 |
预期性 |
|
|
3.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2550 |
4650 |
10 |
预期性 |
|
|
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98.1 |
730 |
8 |
预期性 |
|
|
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 |
43.4 |
45 |
— |
预期性 |
|
|
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 |
45.6 |
50 |
— |
预期性 |
|
|
7.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 |
件 |
— |
20 |
— |
预期性 |
|
|
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 |
% |
3 |
3.3 |
— |
预期性 |
|
|
9.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13.5 |
16 |
— |
预期性 |
|
|
开放合作 |
10.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46.9 |
187 |
5 |
预期性 |
|
11.境外中方投资 |
亿美元 |
4.5 |
7.9 |
12 |
预期性 |
|
|
12.外经合作营业额 |
亿美元 |
3.1 |
4.5 |
8 |
预期性 |
|
|
13.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23.4 |
15 |
— |
预期性 |
|
|
协调均衡 |
1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 |
— |
40 |
— |
预期性 |
|
1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70 |
73 |
— |
预期性 |
|
|
16.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
% |
30 |
45 |
— |
约束性 |
|
|
17.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
% |
— |
— |
>7.5 |
预期性 |
|
|
18.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 |
平方米 |
4.6 |
5.8 |
— |
预期性 |
|
|
绿色低碳 |
19.单位GDP能耗下降 |
% |
— |
上级下达 |
— |
约束性 |
|
20.单位GDP用水量 |
立方米 |
— |
上级下达 |
— |
约束性 |
|
|
21.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
% |
— |
上级下达 |
— |
约束性 |
||
22.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 |
— |
上级下达 |
— |
约束性 |
||
23.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
% |
— |
上级下达 |
— |
约束性 |
||
2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 |
— |
上级下达 |
— |
约束性 |
||
2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74.3 |
>95 |
— |
预期性 |
||
26.森林蓄积量 |
万立方米 |
240 |
270 |
— |
约束性 |
||
共建共享 |
27.调查失业率 |
% |
— |
<5 |
— |
约束性 |
|
28.户籍人口各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 |
% |
95.4 |
96 |
— |
预期性 |
||
29.高中教育普及率 |
% |
99 |
100 |
— |
预期性 |
||
30.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2.35 |
2.77 |
— |
约束性 |
||
31.每百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 |
张 |
4.86 |
5 |
— |
约束性 |
||
32.万人社会组织数 |
个 |
7 |
10 |
— |
预期性 |
注:1.“十三五”开始,实际利用外资统计口径有调整;2.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按可比价计算;3.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按常住人口计算。
第三章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高端特色产业体系
牢牢把握全球产业分工大调整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全力推动产业发展模式整体转型,加速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建设智造强区
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发展。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推动产品创新升级,促进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汽车零配件、金属制品等传统优势行业跻身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深入开展“六换六化”工程,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标准制定、上市融资,培育一批更具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小微企业扶持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大力培育一批科技型、高成长性小微企业。加强产业链整合,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兼并重组,构建“总部基地在鄞、全产业链全球布局”的新型产业集群组织形式。推进传统块状经济整治提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专栏1 五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
●纺织服装: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400亿元。重点发展高档服装面料及辅料、新型纤维化纤、特种纺织等,促进纺织行业向新材料领域发展,做大服装品牌经济,提升纺织服装装备智能化、产品时尚化水平。
●家用电器: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300亿元。重点发展“智能、环保、节能”家电制造和服务,全面提高行业技术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家电零配件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汽车配件: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350亿元。重点发展汽车发动传动制动系统、汽车电子等领域,支持开发汽车精密成型、数控、质量保证等技术,提升加工技术及工艺装备水平。
●金属制品: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300亿元。重点发展金属制品深加工、精加工,引进先进工艺和流水线,加快企业装备自动化进程,推进金属制品行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出”的绿色低碳型转变。
●文教文具: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以研发、设计、品牌为支撑,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发展新型高档文化及办公用品、多功能、智能型文化及办公用品,提高产品工艺、技术装备和研发设计能力。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加快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细分行业,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加强关联产业培育,着力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上率先突破,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百亿”制造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高端装备产业要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新材料产业要以加快材料工业升级换代为主攻方向,拓展特色材料产业链,提升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以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力争我区信息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专栏2 培育壮大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产业: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350亿元。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精密数控机床、大型成套铸造机械、高效升降输送设备、成套印刷设备、新型高技术纺织服装机械及关键零部件等。
●新材料产业: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350亿元。重点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密封新材料、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稀土深加工材料以及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300亿元。重点发展数据通信设备、专用集成电路、先进电子仪表、芯片的设计和生产等,积极拓展激光与光电、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重点发展超级电容器、新能源汽车、高技术绿色储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用低成本多晶硅、单晶硅、新型节能环保照明产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等。
●生物健康产业: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重点发展生物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高效微生物、医疗信息技术产品、医疗器械和新型医药、诊断医疗仪器、医疗急救及康复装置等。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适应“中国制造2025”要求,推动工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深化智能技术在制造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应用,加快推进制造业装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在制造领域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基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推广增材制造、柔性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引导优势企业价值链从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交易、集成和服务等环节延伸拓展,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向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转型。
第二节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
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加快南部商务区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壮大文化创意、国际贸易、服务外包等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建成1平方公里区域性总部经济基地。扶持本地金融企业与引进外地金融企业兼顾,大力发展资本、债券、基金市场,创新发展量化金融、科技金融、类金融等新兴业态,打造成为宁波市区域金融副中心。优化电子商务园区布局,积极引进移动电商、垂直电商项目和创新型、创业型项目落户,建设聚集优势资源、辐射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色电子商务园区。结合鄞州传统外贸优势,引导本土外贸企业利用自建平台或者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以栎社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以万达商圈、BEST商圈和环球城为核心,统筹抓好城区商业广场、商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斯玛特广场、欢乐海岸等一批在建项目,提升发展水街、四明商业广场等商贸区块,引导不同商圈业态创新、错位发展,努力打造宁波南部商业中心。推进商业综合体模式创新,改变以零售为核心功能的格局,提高消费者体验感和主动参与度。推进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发展,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商贸业态。推进轨道交通站点商业开发和“邻里中心”建设,加快乡镇和农村商业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商贸网络体系。大力发展“月光”经济,建成一批特色明显、人气旺盛的全市知名夜市街区。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科技信息孵化产业园等为依托,发展壮大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力争在云计算、应用软件等高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打造区域性云计算基地、动漫游戏原创基地。加快发展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重点培育本地设计品牌,创建一批国家、省、市级企业设计中心,努力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示范区。推进生产性中介服务业发展,重点引进培育一批信用担保、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以及科技咨询、技术转移、专利代理、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机构。
专栏3 企业主体“十百千万”计划
●“十”:筛选和培育50家工业4.0领军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标杆企业、50家上市企业和跨国公司。
●“百”:扶持和形成200家产值超5亿元、税收超2000万元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骨干企业。
●“千”:培育和扶持1000家科技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专精特新企业。
●“万”:培育形成1万家高成长性小微企业。
第三节 深化发展现代农业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合理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广整镇、整村土地流转模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年轻人从事现代农业,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支持工商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挥重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
做强做优特色精品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以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改造为方向,重点打造环鄞州都市农业生态休闲区、鄞西粮草生产区、鄞东南和鄞西的山区半山区林特产业区、鄞东南粮食果蔬区、滨海水产生产区五大特色区域。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强化技术、资金投入和品牌提升,围绕精品蔬菜、特色瓜果、高档园艺等产业,大力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集成型、生态循环型、休闲体验型精致农业形态,提升农业设施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深化发展蔬菜、水果、竹笋、茶叶、花木、水产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精品加工农业等新兴业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专栏4 全区特色农业区块
●环鄞州都市农业生态休闲区:包括首南、高桥、下应、邱隘、石碶、古林等地,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精品瓜果蔬菜,在保障城市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打造设施先进、技术领先、配套完善的绿色都市农业功能区。
●鄞西粮草生产区:包括古林、洞桥、集士港、横街等地,重点发展粮食、蔺草、蔬菜、水果等产业,适度发展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业。
●鄞东南和鄞西山区、半山区林特产业区:包括章水、龙观、横溪、横街、鄞江、塘溪等地,重点发展竹笋、茶叶、花木、水果、贝母、清源芋艿等特色产业,辅助发展精品淡水养殖业和高山蔬菜产业。
●鄞东南粮食果蔬区:包括姜山、云龙等地,重点发展粮食、精品果蔬产业。
●滨海水产生产区:包括咸祥、瞻岐等地,重点发展南美白对虾、梭子蟹、蛏子、甲鱼等水产养殖业。
完善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生产经营有效监管,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监管体系。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激励机制,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效能。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提升农业保障水平。
第四节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培育释放新需求。把握全球市场、投资和消费新动态,拓展新市场、扩大新投资、培育新消费,充分释放有效需求新潜能。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稳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培育外贸新业态,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创新融资方式,围绕市场需求和民生改善,重点实施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项目,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居民传统消费需求,培育发展信息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等新热点。积极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小镇和民宿集聚区,开发建设华侨城等旅游综合体,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丰富都市、海洋、山地休闲旅游产品,进一步扩大鄞州旅游在长三角地区市场份额。
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把握产业相互渗透、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推动一、二、三产业围绕价值增值纵向延伸、横向嫁接,推动农业向农旅结合型转变、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创造更加高质高效的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广和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加快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广新型产业孵化模式,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努力创造新的有效供给。
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抓住全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聚焦现代金融、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电车制造等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积极谋划、引进项目,规划建设四明金融小镇、现代电车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三园区两基地”等一批用地空间有保障、产业发展潜力大的平台区块,以特色小镇的理念进行改造提升,引进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区级在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方面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支撑鄞州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专栏5 鄞州十大特色小镇
●四明金融小镇:发挥南部商务区优势,集聚一批特色金融业态,打造国内一流的以量化交易为特色、金融与科技、人才相结合的财富管理集聚区和创新金融中心。
●现代电车小镇: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联动推进产业集聚区和旅游功能区块开发,形成“新制造业+新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装备和绿色能源交通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
●桃源湾休闲小镇:加快华侨城项目开发,积极发展运动型、观赏型的参与体验类休闲度假产品,打造宁波及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目的地。
●梁祝爱情文化小镇:以梁祝爱情文化为主题,集聚发展婚礼服务、婚纱摄影、婚庆产品设计等婚庆民俗文化产业,打造爱情文化产业集聚区。
●鄞江山水风情小镇:依托它山堰、它山庙会、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资源和樟溪河、晴江岸等自然风光,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充满宁波记忆的“风情古镇、山水小城”。
●东吴禅宗文化小镇:以天童佛教禅宗文化为主题,发展禅宗体验、香客民宿、佛教旅游等产业,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旅游、生活于一体的养身养心胜地。
●塘溪名人文化小镇:发挥自然资源和名人文化优势,开发观光、采摘、修学等旅游项目,打造展示生态、名人文化的休闲旅游小镇。
●滨海海洋智造小镇:推进海洋科技研发与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培育独具滨海特色的公共服务和生活居住功能,打造产城融合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基地。
●龙观健康养生小镇:以中坡山休闲旅游项目以及一批精品民宿民居项目为主体,发展休闲、养生、运动等产业,打造国家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慢生活体验区。
●机场空港物流小镇:充分利用空港资源,加快推进顺丰快递等物流项目建设,打造集国际物流配送、加工、进出口及转口贸易、国际采购、跨境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示范园区。
第四章 强化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鄞州政策 > 鄞州区政府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inzhouqurenminzhengfubangongshi/20181107/1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