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深化基层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根据《中共新昌县委关于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意见》(新委〔2010〕24号)、《绍兴市卫生局关于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绍市卫发[2010]104号),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到2010年底,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新模式,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四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信息化),基本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向家庭延伸,更好地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到2011年,建立规范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新模式,更好地成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
二、主要内容
(一)划分责任网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构建“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为目标,形成覆盖全乡镇(街道)的网格式医疗卫生服务圈。根据服务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以1000—1500服务人口组成的一个或几个行政村(居委会或自然村)为一个网格单元,由地理相连、习惯相近的3—5个网格单元组成网格片区。每个网格片区至少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无医疗卫生服务点的建立巡回医疗制度,设立驻村医疗卫生服务岗。
(二)组建服务团队。建立以县级公共卫生服务专业团队为指导,乡镇(街道)社区责任医师团队为主体的城乡联动服务团队。
1.组建县级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团队。建立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疾控中心、妇保所、监督所相关人员组成的县级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团队。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指导乡镇和街道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儿童保健、妇女保健、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社区管理、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等各项工作。
2.组建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总团队,下设各分团队,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组建,原则上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一个社区责任医师团队,人员3-5名。团队人员由中心统一调配,中心与各分团队签订管理协议,明确职责、服务内容和考核办法,明确分队长、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社区护士岗位职责。
3.团队职责。
(1)总团队职责:制订各项工作计划,抓各分团队工作的落实与监管,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督查与指导,负责组织安排业务学习和培训。
(2)分队长职责:负责全面的协调沟通工作,结合团队成员实际能力,负责安排下村时间、工作内容的布置、工作业绩的督导;核实团队成员工作量记录并每月上报;在团队运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团队报告,保证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
3.各团队成员职责:根据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结合岗位特点开展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
(三)实行网格管理。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网格单元、网格片区进行标注,对管理对象进行目录登记,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对象一览表》,网格目录内容包括网格单位号、网格片区号、户主、家庭成员的个人情况等。
2.结合本服务区域实际,搭建网格框架。以一个网格单元建立一个或一组档案盒。按户为单位建立目录台帐,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各类个案随访记录表等,各种健康情况用色标标识(如高血压为红色圆圈、糖尿病为绿色圆圈、冠心病为黄色圆圈、肿瘤为黑色圆圈、脑卒中为蓝色圆圈、老年人为紫色圆圈)。
3.各中心对每个责任医生、责任护士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责任区域划分,按月完成各个网格的工作任务。每天随访工作可根据自己的责任网格进行,随访工作完成后的台帐整理以户为单位完成记录,并录入电子化档案信息。如有特殊人群或各类严重的慢性病人,按各类人群管理要求办法进行随访管理,遵循个体化管理的原则。
(四)落实服务责任。服务团队以开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载体,以定期深入社区和按需上门服务为手段,为居民提供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居民健康管理。
1.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公共卫生专职人员“条管理”和责任医师团队“块管理”相结合,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要求,确保服务质量。
2.落实公示制度,做到“三定点、四公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宣传栏、责任地段的社区居委会定点公告责任医师团队人员名单、团队服务项目、服务热线、投诉电话等,并将社区责任医师团队的联系卡发到网格内每户居民。
3.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统一标识系统的要求,统一着装、胸卡和出诊装备等。
4.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服务月报表制度,团队每月将网格化服务情况汇总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至少每半年一次报卫生局。
5.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巡回医疗工作,配备专用车辆、人员、医疗仪器设备及药品等,每月定时到驻村医疗卫生服务岗进行服务。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全县召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12月)。要与县委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层行政管理新模式全面对接。
1.各中心根据实际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合理配置网格内责任医生服务团队。(8月)
2.全县举行组团式服务人员分层次学习培训班。(8月)
3.建立工作制度,制定绩效考核办法。(8月)
4.按照服务内容开展相应的服务。(9-12月)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1年起)。认真做好自查、总结,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使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医改形势下深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是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可及性和服务质量,提高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和满意率的重要措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深入社区责任网格,做好调查摸底,特别是开展新的健康档案调查,坚持“每户必到、每人必查”原则,做到社区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底数三清楚,消除社区卫生服务盲点,强化责任医生团队建设,有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二)加强培训,强化业务指导。县卫生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健全绩效考核体系,组织实施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培训。疾控中心、妇保所、监督所等负责开展对社区责任医师团队的专线业务培训、指导和质控,调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形成条块结合,以块管理,以条质控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按照相关要求组建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加强对团队的培训和业务支持,负责社区责任医师团队的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价,为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激励机制。
(三)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县卫生局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挂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社区责任医师团队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鼓励社区责任医师的分配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每个月对社区责任医师团队服务进行考核。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日
抄送:绍兴市卫生局,县委办、县府办、组织部,金部长、丁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