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街道各社区、村(经济合作社):
为深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街道自身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助力矛盾纠纷化解,有效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和效率,根据壶山街道实际,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条线职能作用和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各社区、各村(社)的调解组织网络,构建党委领导、综治协调、司法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当地”,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曹锦勋、街道办事处主任李臻为组长,人大工委主任项跃、党工委副书记颜骏飞、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连国平、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部长钟旭阳、党工委委员胡彬、党工委委员、派出所所长陈海江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综治办、司法所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治理办公室),颜骏飞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机制
结合街道各村(社)实际,从建立一套研判机制、成立两级调解员队伍、开展周三大接访、组织四方面收集民意、实施逢五工作法等以“1.2.3.4.5”为主题的工作机制。具体如下:
(一)“1”:建立一套综合研判机制。每月开展一次综合研判。街道层面成立全科干部接访室,由综治办牵头实行纪工委、司法、民政等多条工作线综合接访,重点时期每天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带头接访。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和收集的民情民意,每月第一个周一由党工委牵头召开联席会议,专题讨论研判,逐条梳理并落实解决方案和责任领导、科室。通过全科干部接访,做到有地方倾诉、有专人接待、由专人登记流转、由具体科室解决,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降低重复信访件、顽固信访件的发生。
(二)“2”:成立两级调解员队伍。一是街道级层面聘请辖区内责任心强的调解能人、法律服务志愿者、各行业业务能手等组成“老娘舅”调解团,定期参与街道重大信访件、矛盾纠纷的化解;二是以各村(社)治保调解队伍为基础,聘请一批口碑好、德高望重、调节能手为基层“老娘舅”,参与日常性的基层矛盾纠纷调解。通过两级“老娘舅”矛盾纠纷调解队伍的建立,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管理网格,用群众“自己的语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线。
(三)“3”:开展周三驻村大接访。在周三服务日的基础上,村(社)主职干部、联村(社)干部开展周三驻村大接访,主动接待群众来访,打破干群隔阂,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于群众反映的简单矛盾和诉求要当场解决,复杂问题、重大矛盾上交给街道全科干部接访室由综治办根据内容,明确办结日期进行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