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提升体育消费意识,增强体育市场活力,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等文件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稳步发展。体育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我省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8%。全省每年举办10项以上国际高水平赛事,培育100项国内品牌赛事,发展一批群众身边赛事活动,形成“一市多品、一县一品”赛事格局,基本建成以杭州为中心的大湾区体育城市群。
二、繁荣竞赛表演产业
(一)完善体育赛事体系。举办一批国际高水平赛事,积极对接国际体育组织,申办举办世锦赛、世界杯和各类分站赛、巡回赛;办好杭州亚运会,举办各类资格赛、测试赛等赛事;支持各地举办一批全国性赛事和高水平职业赛事。丰富群众身边赛事活动,倡导举办各类运动项目的校际联赛、俱乐部联赛、青少年赛事,全面构建业余联赛体系。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契机,鼓励举办冬季项目赛事活动,省级赛事增设冬季项目。(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各市、县〔市、区〕政府。以下均需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二)培育体育品牌赛事。鼓励各地引进或创办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加强品牌赛事宣传推广,支持围绕赛事开展文化创意和公益活动,开发衍生产品。提升职业体育俱乐部赛事影响力,提高联赛成绩,培育观赛人群和赛事文化。省级扶持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给予品牌赛事重点支持。对落户浙江的国际高水平赛事,按项目类别、赛事等级等,可给予每次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对在浙江注册且代表浙江参加全国顶级职业体育联赛(足球为甲级联赛以上)的俱乐部,按项目类别、联赛成绩等,可给予每年不超过2000万元奖励。对列入《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的品牌赛事,根据效益评估等,可给予每年不超过5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三)深化体育赛事改革。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社会团体制定年度赛事活动计划,公开发布赛事活动资源,通过市场交易方式确定办赛主体。探索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市场化办赛模式。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管理规范,努力降低安保成本。加强赛事标准化建设,2020年前制定赛事活动组织、流程、服务等标准,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强化过程监管。(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 推动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围绕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等自然资源,在2020年底前,分类制定允许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目录、申请条件和申办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多部门一站式赛事活动服务机制或专项例会制度,政府提供场地、环保、交通、医疗等服务,并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不得要求赛事主办方提供体育行政部门的审批材料。(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体育局、省大数据局、省林业局、民航浙江安全监管局、浙江海事局、省通信管理局)
三、增加健身休闲服务
(四)丰富体育服务供给。推动各类运动项目广覆盖、常态化开展,做大体育培训市场。大力发展群众普及程度高的运动项目,广泛开展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项目的技能培训和等级评定,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浙江省户外运动发展纲要(2019—2025年》,重点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围绕马拉松、山地越野、自行车、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攀岩、轮滑、航空、汽车摩托车等运动项目,培育一批运动休闲小镇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举办全省户外运动大会。制定航空、水上、马拉松等专项运动规划,重点打造产业集聚区。引导时尚运动产业发展,加快布局击剑、跆拳道、马术、射箭、极限运动等基地,鼓励拓展青少年训练营、赛会游等融合发展模式。普及冰雪运动,落实“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广滑雪、滑冰、冰球等运动项目。全省中小学校将冰雪运动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并制定实施教学计划。支持各地和高校组建高水平冰雪运动队,探索滑冰与轮滑项目“冬冰夏滑”的培养模式。认定一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扶持一批冰雪运动俱乐部,建设一批冰雪运动场馆,打造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运动中心。支持轮滑场馆建设。(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五)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制定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和体育用地计划,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推进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重点新建一批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多功能运动场和百姓健身房等就近就便体育设施,加快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围绕万里骑行绿道工程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打造环浙江国家步道系统,将健身步道、登山步道、游步道、古道串联成线,完善户外健身、导引指示、休憩驿站等辅助设施。推进体育健身设施进公园、进绿地,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体育公园、航空飞行营地、水上运动基地、汽车自驾营地、户外露营基地,2022年前制定相关建设规范,根据建设规模、投入资金、综合效益等,省级扶持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可给予适当奖励。(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体育局、省林业局)
(六)引导体育产业升级。做大龙头企业、培育创新企业,认定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鼓励制造企业科学布局产业链,依托主业发展体育服务业。(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研究产业动态,开展年度体育产业统计监测,加强体育标准制定与实施。大力发展智能体育产业,加强智能体育产学研合作,推动智能体育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办全国智能体育大赛。引导产业集聚,加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市场监管局)
四、促进体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