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07年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六日
2007年上虞市中医药工作要点
2007年的中医药工作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贯彻《上虞市中医药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线,以名院、名科、名医为引领,以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为保证,以扩大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加强社区和虞南山区中医药薄弱乡镇中医药工作为基础,全面实施农村中医药先进县市创建工程,坚持依法推进中医药事业,促进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
1、继续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
2005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绍兴市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单位”(国中医药函[2005]22号),2006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绍兴市及所辖县市进行了创建工作中期评审,通过抽查我市在行政、中医院、社区中心(包括社区中心、站、村卫生室)等三个层面中医药工作,专家组人员对我市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市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单位”(国中医药函[2006]147号),到2009年10月,农村中医工作主要指标全部达到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标准要求。各医疗单位要以此为目标,按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见附件1)要求,市人民医院按照《浙江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验收细则》要求(见附件2),积极组织实施,全面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力争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标准要求,使我市的中医药事业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开展市、县二级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确保我市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目标的实现,根据《绍兴市卫生局关于开展第三批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绍市卫发[2007]17号)文件要求,在总结推广第一批、第二批先进单位创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创建范围。由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经卫生局初审,今年第三批绍兴市级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单位创建名额为3家,分别是道墟、曹娥、汤浦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创造创建条件,争取开展上虞市级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由本单位申请,经局择优推荐,崧厦、下管、永和、盖北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今年本市级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单位。上虞市及绍兴市卫生局将于10月份组织相关专家,根据《绍兴市中医药进社区考核标准》(见附件3)分别对上述7家创建单位进行考核验收。每个创建单位至少考核1个中心、2个服务站、1个村卫生室。对丰惠、谢塘、沥海、小越、东关、章镇、上浦等7家一、二批已被授予“绍兴市级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单位”称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动态管理,上虞市、绍兴市卫生局年内按附件3标准进行“回头看”检查。市中医院的中医基层指导科要对全市中医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基层中医药业务指导,特别是对上述中医药进社区创建单位进行培训和指导。
3、加强中医药薄弱乡镇中医药建设工作
针对我市百官、长塘、陈溪、岭南、丁宅等中医药工作相对薄弱乡镇(街道)卫生院,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条件,增设中医特色专科门诊;开设中药房、中药库,使常用中药饮片种数不少于250种,中成药达到60种以上,中医药人员应占医药人员总数的10%以上,医药人员至少达到中专以上水平(或医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作为中医药“龙头”单位的市中医院中医基层指导科要加强对上述中医药相对薄弱乡镇街道中医药人员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熟练地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技术。
4、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
在中医事业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中医药人才继续作为持续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支撑。根据《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若干意见》(虞中振[2005]1号)文件精神,一是开展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优秀中青年名中医、基层名中医、省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等的培训,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形成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加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根据中医药人员成长慢的特殊规律,对在职深造的各类高层次中医人才实行学杂费全额报销和奖励,其中取得中医博士学位的奖励个人8000元;取得中医硕士学位的奖励个人5000元;对乡镇卫生院中取得中医学士学位的奖励个人2000元;对带教合格的省级、绍兴市级、本市级名中医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带教经费。三是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举办“西学中”培训班,积极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加速人才培养,为基层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人才。鼓励中医药人员参加进修、函授、自学考试等提高业务素质。
5、加强中医学会工作
中医学会作为中医药群众团体,应注重发挥中医药学术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更好地搞好搞活中医学会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鼓励开展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主要内容的科研活动。结合政府送温暖工程,组织会员送医送药到山区为民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