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国科党组发〔2018〕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强化科技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各项科技创新重大任务落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高度谋划科技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深刻理解“创新驱动是国策”、“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聚焦世界科技强国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定创新自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科技创新的新需求出发,确定近中远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二、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明确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以下六条主线开展。一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高水平科技供给,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二是围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要求,加强技术、装备和系统集成攻关,强化战略高技术领域的系统化部署,为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围绕落实打赢三大攻坚战要求,强化技术支撑,促进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农村基层扩散,加大资源环境、人口健康、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等民生科技领域的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四是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国家目标导向和科研人员自由探索相结合,建立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营造科研人员长期潜心从事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五是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积极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进体制机制,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六是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创新发展,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带动更多地区加快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支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造强有力的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科技研发体系,开放共享的创新能力支撑体系,吸纳全球的高端人才体系,运行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互利共赢的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体系;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科技管理监督评估体系和完备准确的科技管理基础信息体系,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体系支撑和制度保障。
三、加强宏观统筹和协同推进,抓好重大科技创新任务落实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改革驱动创新,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做好与原科技部党组一号文件和外专局、自然科学基金会确定重点任务的衔接,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强化作风,迅速行动,“实”字当头,切实承担起责任,狠抓贯彻落实。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围绕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大幅提升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找准产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快重大创新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研究提出重大专项2020年之后的梯次接续方案,制定支持重大专项成果产业化配套政策。全面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做好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体系,集中梳理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系统部署受制于人的关键技术攻关,为我国的产业安全提供科技保障。深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推进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打赢污染防治、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强化重大科技创新的民生导向,加强针对性、差异化、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供给。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深入推进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加强重点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创业、定点和片区扶贫,开展科技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研究编制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构建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平安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耦合互动创新体系,强化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防控集成攻关。
3. 把加强原始性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基。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强化基础研究的统筹协调、系统部署、多元投入、政策支持。推进基础研究项目、基地、人才、标准等方面全面提升,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优化基础研究区域布局,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持续深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改革,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科学基金体系,聚焦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注重交叉学科,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资助绩效。
4.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系统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优化国家创新体系总体设计,成体系地布局好关键结点建设。研究制定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工程总方案,对创新活动各环节进行全链条设计。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先行组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启动重大领域国家实验室的论证组建工作。加快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优化整合,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在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重点领域构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强化军民科技战略统筹和一体化布局,探索科技军民深度融合的项目实施新机制。切实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力更生,坚持开放合作,卧薪尝胆、埋头苦干,切实补齐科技核心关键技术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