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朱颖、吴继峰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势推进我区产业升级的几点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区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在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后,并会同市场监管局、环保局、人社局等协办部门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升级进一步见效,产业主体进一步壮大。2018年,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08.55亿元,同比增长10.2%;机械装备、医药化工行业呈现两位数的增长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规上工业产值增速,且占比分别已达43.0%和56.4%。5家企业列入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家企业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居全市第一。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低散乱”企业,工艺落后、效益低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的加强监督管理、坚持齐抓共管、完善社会保障等建议,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一、加强监督管理
1.制定淘汰产品目录有借鉴意义但操作有难度
提案提出对每个产业的产品确定过剩或紧缺,并通过质量、效益排名在上虞范围内进行淘汰,对政府宏观调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市场经济为主体制下,政府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许可的条件下开展,强制淘汰不属于国家发布的淘汰落后产能目录内的产品,不符合法制要求。更需要指出的是,产品过剩或紧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判定产品过剩或紧缺需要国家层面的权威调查认定。市场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监管的评判依据是国家、行业相关的质量标准,即是否符合国家对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并不是质量指标的高低层度。从2016-2018年质量监督部门对上虞印染布开展的监督抽检情况看,共抽查26个批次,没有发现不合格情况。因此,提案提出通过质量检测确定质量排名,在上虞范围内根据质量指标高低进行低位淘汰,在实际的法制性和适用性上有难度。
2.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升发展质量
我区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去年,我区对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5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全区参评企业1233家(规上630家、规下603家)。按照亩均税收(40%)、亩均工业增加值(15%)、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10%)、单位排污权工业增加值(1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5%)、全员劳动生产率(10%)的权重分配,以纳入评价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值为基准值,六项指标得分相加得出综合评价基本分(规下企业只计算亩均税收),按得分高低进行了排序。最终根据企业评分确定A类企业245家、B类企业738家、C类企业164家、D类企业86家。下阶段,将在切实推进降本减负的基础上,督促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对综合评价分类的A、B、C、D类企业在税收、用地、用水、用电、排污和金融等方面实行相应的差别化政策措施,重点加大对首档企业激励力度,倒逼末档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今年,我们将综合评价工作由工业企业延伸到规上服务业、特色小镇、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力求多领域、全方位提升亩均效益与发展水平。
二、坚持齐抓共管
1.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