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县属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及县内专家评审,县政府同意将“浦江板凳龙(花灯)”等42个民族民间艺术项目列为第一批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将保护名录予以公布。
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列入保护名录和其他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制定保护规划,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为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名县建设作出贡献。
二OO六年六月九日
第一批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42个)
一、民间表演艺术类(24个)
(一)浦江板凳龙(俗称长灯):花灯、字灯、人物灯、跷脚灯头、杨树灯头
(二)迎会:人会、人纸合会、纸会
(三)浦江乱弹:乱弹坐唱(俗称敲什锦)、乱弹戏曲、琴锣说唱(俗称独角戏)、傩戏(俗称大头戏)
(四)布龙(俗称龙灯):滚地龙、括苍龙
(五)灯彩:花灯、鱼灯、竹丝灯、蓬灯、擂马、走马
(六)仪仗:执事、旗队
(七)浦江民歌(俗称唱山歌)
(八)浦江道情(俗称唱新闻)
二、民间造型艺术类(10个)
(一)戏曲剪纸
(二)麦杆剪贴
(三)民间绘画:文人画(又称中国画)、木笔画、年画
(四)雕塑:米塑、竹木根雕
(五)编织:十字绣、竹编、花带
三、民俗类(4个)
(一)过小年
(二)岩头火爆会
(三)杭坪摆祭
(四)郑宅试水龙
四、传说(2个)
(一)大头勇传说
(二)朱秀公传说
五、食文化(2个)
(一)竹叶熏腿
(二)十五横签(西部称十五横签、东部称十六横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及县内专家评审,县政府同意将“浦江板凳龙(花灯)”等42个民族民间艺术项目列为第一批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将保护名录予以公布。
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列入保护名录和其他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制定保护规划,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为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名县建设作出贡献。
二OO六年六月九日
第一批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42个)
一、民间表演艺术类(24个)
(一)浦江板凳龙(俗称长灯):花灯、字灯、人物灯、跷脚灯头、杨树灯头
(二)迎会:人会、人纸合会、纸会
(三)浦江乱弹:乱弹坐唱(俗称敲什锦)、乱弹戏曲、琴锣说唱(俗称独角戏)、傩戏(俗称大头戏)
(四)布龙(俗称龙灯):滚地龙、括苍龙
(五)灯彩:花灯、鱼灯、竹丝灯、蓬灯、擂马、走马
(六)仪仗:执事、旗队
(七)浦江民歌(俗称唱山歌)
(八)浦江道情(俗称唱新闻)
二、民间造型艺术类(10个)
(一)戏曲剪纸
(二)麦杆剪贴
(三)民间绘画:文人画(又称中国画)、木笔画、年画
(四)雕塑:米塑、竹木根雕
(五)编织:十字绣、竹编、花带
三、民俗类(4个)
(一)过小年
(二)岩头火爆会
(三)杭坪摆祭
(四)郑宅试水龙
四、传说(2个)
(一)大头勇传说
(二)朱秀公传说
五、食文化(2个)
(一)竹叶熏腿
(二)十五横签(西部称十五横签、东部称十六横签)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