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GPJD01-2020-0015
浦政办发〔2020〕72号
关于印发浦江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浦江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浦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7日
浦江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节水优先”方针,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金华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浦江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浦江县隶属于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西北部,东南接义乌,东北连诸暨,西南与兰溪毗邻,西北与建德、桐庐接壤,辖区面积920平方千米,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7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1677立方米,低于全省每年人均2008立方米和全国每年人均约2200立方米的水平,同时,县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蓄能力仍存在不足,“工程型”“资源型”缺水兼而有之。实施节水行动是解决我县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在全县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全县水安全,对推动“诗画浦江”建设,促进浦江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县水问题、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节水减排、节水防污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在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全面推进形成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模式。聚焦重点领域和缺水地区,实施关键性节水工程和用水管控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和宣传示范,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着力推进政策和技术创新,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加强组织、凝聚合力。立足新时代,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握新要求,完善节水管理和协调机制,建立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需求,多措并举,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在推进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城乡生活节水、非常规水利用等方面有所突破。
科技引领、不断创新。积极贯彻科技创新发展理念,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与工艺,大力培育节水产业。
政策引导、全民参与。进一步健全政策标准体系,把节水减排作为支撑我县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开展节水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节水减排意识养成,激发社会节水内生动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重点领域节水取得快速突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均降低4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57立方米以内,用水总量控制在1.5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5以上。
到2025年,节水政策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基本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用水效率持续提升,全社会形成良好节水风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均降低48%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1.52亿立方米以内。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实行双控管理,强化刚性约束
实行总量强度双控管理。严格落实年度用水控制目标,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进一步完善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划定水资源超载、临界超载和不超载地区,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
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全面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制度,明确产业平台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制定项目准入水效标准,简化取水审批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到2022年区域水资源论证完成率达到100%。
实施用水全过程管理。完善并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执行节水评价制度。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依法将用水户违法取水和建成水效领跑者、节水标杆等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二)聚焦“六大工程”,提高用水效率
1.农业节水增效
发展节水农业。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化、高效化、集约化农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发挥葡萄种植等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到2022年,全县水肥一体化保有面积达到0.7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保有面积达到3.06万亩以上,创建省级节水型灌区2个。
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建设,规范取水用水和计量监测,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鼓励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和适度再生利用,提高畜禽饮水、畜禽养殖场舍冲洗用水效率。推进渔业健康养殖,减少养殖用水和尾水排放。到2022年,每年开展1家以上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与建设,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节水设施设备安装率达到100%。
2.工业节水减排
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严格监管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及中水回用改造。大耗水工业用水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到2022年,全县高耗水工业企业水效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绿色升级,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为重点,支持企业积极应用减污、节水、水循环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工业园区在规划布局时,要统筹供排水和循环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县内水晶、挂锁等产业园区开展节水标杆园区建设。
3.城乡节水降损
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将非常规水纳入城市供排水规划进行统一配置,不断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从严控制高耗水服务行业用水,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进一步提高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到2022年,达到浙江省节水型城市标准。
控制供水管网漏损。加快制定和实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建设方案,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降低原水输水损失率和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试点建设,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建立较为先进的城乡清洁高效供水管网。到2022年,新(改)建城市供水管网30公里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10%以内。
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全面使用节水器具。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到2022年,90%县级机关、60%以上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县水务局建成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推进农村生活节水。持续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实行计量收费。按计划推进外胡水厂建设,进一步提升西北部山区五个乡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探索农村生活用水智能管控技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到2022年,全县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全面落实水费收缴制度。
4.非常规水利用
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减少企业新鲜水取水量。探索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安全利用和智能化管控技术。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再生水和雨水集蓄利用设施。
加快第一污水处理厂、第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保障排水水质。鼓励再生利用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试点项目建设,鼓励工业再生水利用。到2022年,全县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6%以上。
5.科技创新引领
加快水利信息化现代化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设备应用。探索水管理平台建设,将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到智慧水利的全过程。
支持节水装备和节水技术推广。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装备的推广应用。
6.节水宣传示范
打造节水标杆示范。聚焦聚力重点用水领域,分级建立重点用水户名录,打造一批节水标杆工程。到2022年,打造2个节水标杆校园和2个节水标杆小区,培育2家节水标杆企业,完成30个以上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在县内推广其节水经验。鼓励水效领跑者建设工作。
加强节水宣传教育。丰富节水宣传方式,因地制宜开展节水进校园、企业、社区、家庭等群众性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充分利用浦阳一小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健全政策机制,强化节水保障
1.探索水资源刚性约束协同推进机制
严格落实总量双控行动,将用水总量与用水强度控制与“最多跑一次”“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等政策相结合,探索建立健全具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刚性约束协同推进机制。
2.加强用水定额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节水标准,逐步建立节水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估机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涉水规划、水资源论证、节水载体评估等严格执行用水定额。
3.深化水价综合改革
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快实施工业企业差别化水价。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积极探索水价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和水源保护。
4.推动水资源税费改革
按照国家和浙江省工作部署,积极推动我县水资源税费改革,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
5.健全节水奖励机制
研究集成促进节水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奖励机制,对再生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节水技改、节水标杆创建等节水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对在节水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企业和个人等给予适当奖励。
6.探索水权改革
探索水资源产权改革。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探索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转化、水权交易实践和研究。探索建立大中型水库水资源用途管控机制和水资源使用权受影响补偿机制。
7.完善用水监测体系
加强用水计量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用水计量监控覆盖率,实现各行业重点用水户动态监测,健全用水统计制度。对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加强监控监测设施建设和维护,强化用水监管。对重点用水单位和特殊行业用水户定期组织开展水平衡测试和用水审计,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和考核。按照省、市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节水数据共享和应用,实现数字化管理。
8.实行水效标识制度
贯彻实施《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对列入国家实施水效标识产品目录的用水产品,依法进行水效标识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加大水效标识制度宣传,积极引导用水户选择高效节水产品。
9.拓展节水融资模式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水领域,依法合规支持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非常规水利用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以浦江县第二中学为试点开展合同节水管理,试点项目探索纳入公共机构部门预算,支付节水效益的费用在试点单位节约的经费中列支。
10.探索节水智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