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平湖市农业经济局文件
平农经〔2017〕150号
平湖市农业经济局关于印发2017年
冬种生产技术的意见
各镇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发展局)、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局属相关科站:
冬种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来年的农业发展全局,是稳定粮油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更是保障我市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上级农业部门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切实抓好今年冬种生产,努力实现“绿色过冬”,现就2017年冬种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把握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 “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一区三镇五园五带”1355平台布局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坚持增粮与增收并举,政策扶持与主体投入并重,加强科技应用与示范推广,着力挖掘冬季农业开发特别是冬种旱粮发展潜力,探索引导开展冬春季节性流转,稳定发展大(小)麦,因地制宜发展鲜食蚕(豌)豆、马铃薯,积极发展“双低”油菜,加大扶持发展冬季设施农业,调优冬季蔬菜瓜果和食用菌,大力推广冬季绿肥,努力扩大冬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把握明年春粮和全年粮食生产的主动权。
冬种规划:小麦21.2万亩、大麦1.2万亩、油菜1.0万亩、蚕(豌)豆0.8万亩、马铃薯0.4万亩,冬季蔬菜3.5万亩,绿肥0.3万亩。
二、抓好冬种生产扶持政策落实
认真落实各项冬种生产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冬种生产。省财政继续对旱粮(连片50亩以上)种植者,给予每亩125元的直接补贴,对“三园”间作套种旱粮(50亩以上)且套种面积比例达50%以上的给予每亩60元的直接补贴。大力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种粮补贴、种粮贷款贴息、大(小)麦、油菜政策性保险政策。
三、加快冬季适用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的冬种新品种,努力提高优质品种覆盖率。小麦重点推广扬麦20、扬麦25、苏麦188等高效品种;蚕豆重点推广荚型大、产量高的鲜食型品种慈蚕1号、双绿5号、日本大白蚕;豌豆重点推广中豌6号、中豌4号和浙豌1号;马铃薯重点推广优质早熟品种东农303、中薯3号、中薯5号、希森3号等;油菜重点推广浙油50、中双11、浙大619、浙油51、浙大622等高产高油份“双低”品种;绿肥推广紫云英宁波大桥种;蔬菜西兰花推广炎秀、绿雄90;白菜推广改良青杂3号、87-114等;番茄推广浙粉202、浙粉702、欧宝318、幕田粉钻等品种。
(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因地制宜,加强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技术到位率,切实减轻冬种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推广大(小)麦、油菜、蚕(豌)豆、马铃薯等作物稻茬免耕栽培技术;油菜秋发冬壮栽培、超稀植栽培、油苔两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大(小)麦精确定量、机械开沟、独秆麦栽培等技术;马铃薯免耕盖草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大棚基质覆盖栽培多次收获技术;鲜食蚕(豌)豆促早栽培技术;蔬菜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应用、大棚越冬多层覆盖保温栽培等技术;示范推广缓(控)释肥、微量元素肥料等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示范应用秸秆全量还田机、蔬菜播种机、起垄机、移栽机、施肥机等先进农业机械。
在春花作物栽培上重点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1.适时播种。抓住冬种的有利天气,抢早收割晚稻,及早播种,要求大、小麦于11月中旬前后播种,先播小麦(油菜),再播大麦,普通农户力争在20日前播种结束,种粮大户力争月底完成小麦播种;直播油菜最迟播种期应控制在
2.合理密植。大麦每亩播种量在12.5-15公斤,小麦播种量早播为10-12.5公斤,迟播适当提高播种量,种粮大户11月下旬至12月播种的亩用种量提高至17.5-20公斤,强调做好种子药剂处理;直播油菜每亩播种量0.2-0.3公斤左右,掌握早播稀、迟播密的原则;移栽油菜每亩种植密度0.6-0.8万株。
3.提倡大小麦套播技术。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在水稻收割前3-5天,采用套播大小麦种子,该技术有利于大小麦提早播、出苗,有利于稻草秸秆覆盖还田,在技术措施上适当增加用种量10%,同时留少部分种子在收割后在横头进行补播;提倡套施肥料,每亩套施45%含量高浓度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促进出苗后早发壮苗。
4.提倡机收稻草切割还田。水稻收获时应选用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一半切碎,一半留长稻草。稻草直接深翻还田,数量以全田稻草数量的50%左右为宜,可在水稻收获结束时,将50%的长稻草及时移出,并将留下切碎的稻草进行全田铺匀、铺实。大户倡导水稻收割留高桩全量还田,半茬切碎还田,机械浅耕开沟覆土,促进出苗。
5.科学施肥。要求增施磷钾肥、适施氮肥,提倡施用缓(控)释肥。一般要求每亩基施磷肥35~40公斤,氮肥每亩施用总量控制在大小麦25~30公斤(折尿素)、油菜30~35公斤(折尿素),并施钾肥7.5~
6.病虫草害防治。做好大小麦种子药剂处理工作,控制大麦条纹病、小麦黑穗病等种传病害发生。根据草情、苗情,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及时抓好麦类赤霉病、粘虫、油菜菌核病、蚜虫等病虫防治。具体防治技术按照市植保部门发布的《农作物病虫情报》。
(三)坚持抓好农作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新型农作制度,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等高效种植方式,实现用地与养地、稳粮与增收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立体开发型农业,充分利用现有果园、大棚瓜果套种旱粮、蔬菜等作物,有效扩大冬季作物播种面积。
四、扎实推进冬春季粮油高产创建
开展冬季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冬季种植效益,减少冬闲田的有效途径。各地要选择重点区域,建立大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要将油菜绿色高产示范片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拓展油菜休闲观光功能。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免耕马铃薯、鲜食蚕(豌)豆的绿色高产高效试验示范,要树立示范标牌,做到可看、可学,切实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五、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
在已建设的1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上,对照省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目标,按照“吨粮标准、永久保护,建管并重、整体提升”的要求。各镇街道要抓住有利时机,以投入标准较低、农田基础设施较差或不完善、集中育供秧、稻谷烘干等生产服务设施不配套或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以及耕地地力等级未达到一等田标准等三类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开展功能区内农田基础设施修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切实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为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吨粮产区。
六、切实加强冬种生产保障工作
各镇街道要切实提高对冬种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牢牢把握来年农业生产的主动权,加强领导、强化统筹、及早谋划、精心准备,做到思想早发动、政策早出台、布局早安排、措施早落实,加大项目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积极引导农户利用冬闲田发展冬种生产,努力扩大冬种旱粮面积。要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农民信箱、农业信息网以及微信等媒体,大力宣传冬种政策,发布农业科技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冬种生产。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冬季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的技术培训,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冬种生产第一线,积极开展生产督导和技术指导。要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调运和余缺调剂,加强农机信息调度,组织机械播种、开沟等服务。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完善各项应急防控措施,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保障冬种生产有序开展。
平湖市农业经济局
2017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