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社会各界:
前阶段,我们组织开展了宁波市“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调研起草工作,并初步形成了《宁波市“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征求意见稿)》。为了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内容,决定开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工作。意见建议请于4月28日前以书面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反馈。
联系人:袁红存
联系电话:89189895
邮箱:v102@sina.com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
2021年4月21日
“十四五”时期是宁波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打造知识产权强市,根据《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迈向建成知识产权强市决胜阶段
(一)发展基础
一是知识产权重大战略布局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示范建设加快,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等。知识产权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统一管理,初步形成以知识产权为引领的资源配置机制,知识产权协同管理效能不断提高。
二是知识产权“质”与“量”实现新跃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0年,宁波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件,是2015年的1.9倍。“十三五”期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419件,是“十二五”时期的2.2倍。截至2020年,累计拥有有效注册商标32.5万件,其中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115件、地理标志商标36件、地理标志产品19个,拥有区域公用品牌19个,均处于全省首位。“十三五”期间,著作权登记量达15620件,较“十二五”时期提升147%。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模式逐步形成,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2家;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超500家,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加快形成。知识产权多元化保护体系初步建立,营商环境、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市专利纠纷案件立案5976件、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186件;宁波海关宁波关区共查获涉嫌侵权货物(物品)1934批次,查扣各类侵权货物(物品)约6645.6万件。成立宁波市知识产权法庭,累计新收知识产权案件6500余件,结案5900余件。成立宁波市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和保护第三方平台,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成功率达65%以上。
四是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明显提升。设立宁波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宁波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池基金,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内首个模具产业知识产权创新基地等转化运用平台,打造“保险+维权+服务”的知识产权保险模式,打通知识产权交易、投融资、转让、产业化等运营关键节点。2020年(9月末),投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4.67亿元;知识产权保险累计保额为2.46亿元,其中专利保险累计承保7277件专利、商标保险累计承保3034件商标。
五是知识产权发展生态逐步完善。形成覆盖多领域、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相继制定出台《宁波市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实施方案》《宁波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建立宁波知识产权学院,创新知识产权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打造市级知识产权众创空间、建设星级品牌工作指导站132个,知识产权“跑一地”、“一件事”改革深入推进,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表1“十三五”知识产权主要指标实现情况表
序号 | 指标 |
2020年 (目标值) |
2020年 | 备注 |
---|---|---|---|---|
1 | 发明专利年授权量(件) | 8000 | 5340 | |
2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38 | 34 | |
3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件) | 300 | 677 | 超额完成 |
4 | 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培育数(家) | 年均20家 | ||
5 | 专利质押融资额(亿元) | 3.2 | 26.8 | |
6 | 知识产权(专利)行政执法案件年结案率(%) | 95以上 | 95以上 | 已完成 |
7 | 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 | 15 | (纳入统计局统计,国家标准) | |
8 | 国家级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 | 5 | 3 | |
9 | 有效注册商标(万件) | 32.5 | ||
10 | 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件) | 1115 | ||
11 | 地理标志商标(件) | 36 | ||
12 | 地理标志产品(个) | 19 | ||
13 | 著作权登记量(件) | 3500 | 5302 | 超额完成 |
(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面临的挑战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仍需提升,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现象仍然存在、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有待完善,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应世界一流强港的知识产权开放发展机制、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机制、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还没有完全建立,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是企业知识产权实力相对偏弱,支撑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缺少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军型知识产权强企,标准必要专利、高价值专利等优质知识产权源头创新偏少,企业知识产权全球化布局能力相对较弱,知识产权对创新和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激励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三是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不足,全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知识产权人才紧缺,知识产权评议、数据挖掘、战略分析、价值评估、法律诉讼及海外知识产权代理等高附加值服务缺乏。
2、发展机遇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迫切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迫切需要推进知识产权高水平开放治理;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推进知识产权与经济深度融合。“十四五”时期,宁波提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为宁波知识产权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和广阔舞台。
“十四五”期间,宁波有望发挥港口开放优势,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波“17+1”经贸合作示范区、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建设机遇,探索知识产权开放合作新格局、东部沿海地区深度融合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新机制,为我国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探索新路径;有望发挥创新创业活跃、体制机制灵活优势,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探索新兴领域知识保护新机制、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模式,形成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严保护提供宁波范本;有望发挥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加快探索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运用新机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我国率先突破优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实现制造业跨越发展提供知识产权路径。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打造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与高效益运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开放合作,着力提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我市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强大知识产权支撑。
(二)战略定位
加快建成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知识产权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高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开放合作高地,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排头兵。
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加快构建多层次推进、多元化参与的高强度保护体系,形成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社会共治的保护联动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维权质效明显提升、维权周期明显缩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保护模式,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
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高地。加快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高效推进长三角知识产权布局共进,在汽车制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形成若干高质量专利组合、高质量产业品牌,知识产权引领区域资源流动布局的作用更加明显,有效支撑标志性产业链、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开放合作高地。加快构建国际化、常态化、一体化“三化联动、协调推进”的知识产权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杭甬知识产权高水平共建、长三角知识产权联动共进,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在自贸区、经贸合作示范区知识产权治理中形成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公正高效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全球知识产权配置水平、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水平、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三)基本原则
坚持严格保护,鼓励创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障创新者合法权益,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又防范权利过度扩张、防止知识产权滥用,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坚持依法保护,统筹联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完善知识产权常态化、协同化、链条式保护机制,构建大保护格局。强化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支撑,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坚持深化改革,整体智治。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强化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与资源配置整体智治。强化新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服务中运用,系统集成、协同推进,形成知识产权数字化治理新模式。
坚持开放共享,全球治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内外联动,按照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方向,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全球化配置新机制、对外合作新模式等,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水平,支撑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格局。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保护环境优、创造质量高、运用能力强、服务管理优、经济贡献大的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全球化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为宁波打造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提供有力支撑。
表2 “十四五”知识产权主要指标目标表
序号 | 指标 | 2025年目标 |
1 | 有效发明专利量(件) | 45000 |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件) | 1000 |
3 |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22 |
4 | 有效注册商标量(万件) | |
5 | 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拥有量(件) | |
6 | 地理标志有效量(件) | 80 |
7 | 著作权登记量(件) | 8000 |
8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亿元) | |
9 | 专利权转让、许可数量(万件) | |
10 | 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家) | 180 |
11 | 知识产权一审审结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天) | |
12 | 知识产权纠纷调处化解组织数量(家) | |
13 | 建成省级以上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家) | |
14 | 省级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家) | |
15 | 建成省级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家) | |
16 | 知识产权示范县(市、区)覆盖率(%) | 90 |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严大快同”保护,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1.强化“严保护”导向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源头侵权、重复侵权、恶意侵权和规模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力度。完善案件质量评查、二审改判分析、类案强制检索等机制,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建立知识产权反垄断监管机制,加大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规制力度,依法查处滥用知识产权排除和限制竞争等行为。面向关键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市场、重点群体,深入开展常态化专项保护行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加强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互联网领域打击侵权假冒执法联动机制。优化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引导电商平台经营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线上线下源头追溯和打击力度。
专栏1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工程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形成有利于区域特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夯实知识产权“严保护”法治基础。 1、知识产权法律修订完善计划。推进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探索制定《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推动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保护政策完善,部署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传统领域知识产权等保护政策。 2、知识产权行动方案编制计划。结合国家、省部署,探索编制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知识和中医药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落实有关工作。 3、知识产权综合性发展政策编制计划。统筹知识产权工作相关资源,完善市级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财政供给。 |
2.构建“大保护”格局
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加快知识产权检察联络室建设,推动成立宁波市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宁波市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争取知识产权法庭升格为知识产权法院。完善跨部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推进专利行政执法权下放,建立对区县(市)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的指导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统一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标准和办案指引,探索建立案件双向移送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支持专业化知识产权仲裁、调解组织、公证机构培育发展,健全技术调查官、专业型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专栏2 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工程
1、建设知识产权专业化队伍。加快建设宁波市知识产权仲裁院,培育发展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优先推荐机制。 2、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治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队伍,加快市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建设,推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提质扩面。鼓励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加强知识产权自律管理和信息沟通。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处理和司法活动中完善健全技术调查官、专业型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升认定技术事实准确性、高效性。 3、健全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健全知识产权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
3.健全“快保护”体系
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办案协作,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加快专利商标行政确权远程审理、异地审理等制度落实。大力推进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拓展预审产业新领域,支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升级发展,推动北仑区、余姚市等有条件的区县(市)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完善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机制。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建立重点关注名录库,在电子商务平台、展会、进出口、专业市场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构建快速维权渠道,培育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规划化市场。完善“公证E通”模式,推进时间戳、区块链等证据保全新方式应用。建立侵权假冒线索智能发现机制,推动建立打击侵权假冒行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创新涉网经营主体网上网下一体化查处打击模式。
专栏3 重点关注名录库建设工程
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建设重点关注名录库,探索对知识产权重点领域、重点主体、重点环节主要风险点的监测预警和监管评价。 1、重点商标保护名录。聚焦时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明确重点商标保护纳入对象,强化对知名度较高、信用度较好、容易遭受侵权的商标保护力度,探索制定《宁波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规范》。建立保护名录的日常管理机制,推动名录在司法审判、海关知识产权执法和商标审查中的推广运用。 2、知识产权侵权易发风险点名录。聚焦模具、小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软件等产业,针对消费量大、日常监管发现问题多、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案件线索,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易发风险点排摸力度,形成知识产权侵权易发风险点名录。 3、重点关注市场名录。聚焦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农村庙会、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自然(行政)村等重点区域(场所),认真排查知识产权风险隐患,建立重点关注市场名录。 |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shichangjianguanju_shigongshangju_/20210422/33991.html